首页 理论教育 痛经贴外敷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痛经例临床观察

痛经贴外敷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痛经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痛经是女性朋友的常见病,临床上以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为主要表现.根据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表明,痛经在我国妇女中的发病率为33.19%,青春期后约50%的妇女会出现痛经,其中10%20%的人症状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妇女的生活,甚至影响到生育.近5年来,笔者采用痛经贴(系我院自制巴布制剂,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制)外敷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痛

关键词:痛经;内外结合治疗;痛经贴外敷、少腹逐瘀汤内服;辨证论治

痛经是女性朋友的常见病,临床上以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为主要表现.根据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表明,痛经在我国妇女中的发病率为33.19%,青春期后约50%的妇女会出现痛经,其中10%20%的人症状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妇女的生活,甚至影响到生育.近5年来,笔者采用痛经贴(系我院自制巴布制剂,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制)外敷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痛经1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中医妇科门诊病人,其中年龄最大者40岁,最小者12岁;已婚者46例,未婚者94例;病情最长者13年,最短者3个月;经前痛者44例,经期痛者64例,经后痛者32例;属原发性痛经者121例,继发性痛经者19例.

2.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痛经是以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症状,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

3.治疗方法

3.1 痛经贴基本方组成(巴布制剂):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药、生蒲黄、五灵脂、制附子、苍术、茯苓、蚤休、炒穿山甲等.其主要功效是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化瘀除湿.用于寒湿血瘀凝滞胞宫所致痛经,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舌苔白腻、脉沉等症.用法:用温水清洗少腹,将痛经贴外贴在肚脐下,每次1贴,24小时后更换.经前2天开始使用至经期结束.

3.2 内服药基本方组成:小茴香12g,干姜8g,延胡索30g,没药15g,当归20g,川芎15g,肉桂6g,赤芍药30g,生蒲黄15g,五灵脂15g,苍术20g,蚤休15g.其中寒重者加制附子15g;气滞明显者加青皮18g,制香附20g;血瘀明显者加益母草50g,丹参20g;湿重者加炒苡仁30g;冲任虚寒者加仙茅12g,巴戟天15g等.服用方法:经前5天开始服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剂3次,饭后温服,连服5剂,服用3个月经周期后停药观察并随访1年.

4.疗效标准与结果

4.1 疗效标准:按照《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1].痊愈:疼痛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无效:疼痛未见好转.

4.2 治疗结果:140例中治愈84例,好转50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60%,好转率为35.71%,无效率为4.29%,总有效率95.71%.

5.讨论 痛经贴外敷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痛经疗效显著.笔者认为,该法能有如此疗效,是在于抓住了痛经发病的中心环节“气滞血瘀”.早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就曾指出:“妇人之病,阴虚,积冷,结气.”清.尤在金在《金匮要略.心典》[2]中提到:“言妇人之病,其因约有三端:曰虚,曰瘀,曰结气,概血脉贵冲乐,而地道喜温和,生气予条达也.”明言:妇人月经之病,因气滞、寒凝、体虚所致.而王清任创立的瘀血学说[3],上综仲景而另有新意,以理气活血自成一家.其宗旨源于《内经》之“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他认为“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指出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寒邪、热邪均能成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只要能使周身气血通而不止,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故立方以理气活血为主,屡收显效.在痛经各证中,无论气虚、血虚、气滞寒凝,甚则湿热下注均可见到瘀证表现.或见行经有块,或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或月经过期不至,或少腹满痛,或少腹冷痛,或经血紫黑而量少.临证加减皆在于其理气活血化瘀之功.祛瘀生新,血气流通,诸病自愈.正如张子和所言:“《内经》一书,唯以气血流通为贵……陈苑去,胃肠洁,症瘕尽而荣卫昌.”[4]历代医家均着眼于理气活血为法.由此可见痛经之治法要则.

以活血为主的方子很多,临床常用的有隔下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胶艾汤、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等.笔者单选了少腹逐瘀汤为主方,是因其组方精当,适合病机,力猛而不峻,逐瘀而不伤正.再辅以痛经贴外敷,其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化瘀除湿效果则更好.纵观全方,以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而不助热;当归、川芎、赤芍药调理阴血而不滋腻,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通经而兼止痛之功.立方不以峻攻,故不用桃仁、红花;着眼于寒凝而不用生地黄、黄芩;以化瘀为主而不用胶艾;功兼理气止痛,故不用失笑散.故可见王清任选药之精当,组方之严谨,正如其所言:“必亲治其证,屡验其方,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笔者经临床多年验证更彰显其名方之效验.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尤怡.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3]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4]张从政.儒门事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自:朱名宸,朱红霞,任传梅.痛经贴外敷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痛经14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8,30(5)45-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