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肩及上肢疼痛

肩及上肢疼痛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肩关节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肩部疼痛疾病的复杂多样。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称关节囊炎、漏肩风等,是临床最常见的肩部疼痛症之一。肩部疼痛为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人到中年以后发生较多。重症患者肩部疼痛范围广泛,活动明显受限,尤其在外展及内旋时疼痛局部加重,可影响睡眠,疼痛还可向周围放射。更为严重者肩关节几乎完全冻结,不能活动,疼痛持续。患者为减轻疼痛往往不能卧于患侧。⑥冻结肩,又称疼痛性关节挛缩征。

一、常见肩及上肢疼痛的疾病

(一)肩关节周围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定义:通常所指的肩关节,是指狭义的肩肱关节,但人们概念上的肩关节的活动,却是广义的,包括肩峰下结构、肩锁关节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关节复合体。肩关节的特点为活动幅度大而灵活,但相对不够稳定,肌肉丰富,关节囊韧带较为松弛。由于肩关节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肩部疼痛疾病的复杂多样。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称关节囊炎、漏肩风等,是临床最常见的肩部疼痛症之一。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

(2)病因及发病机制: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肩关节退行性变、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及活动少等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可能与全身性疾病(如冠心病、肺炎、胆囊炎等)、上肢骨折、颈椎病等直接或间接因素引起肩部痛,与上肢固定较久,肩关节活动受限有关。

肩部疼痛为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人到中年以后发生较多。常见原因有炎症性肩痛、损伤性疼痛、失稳性疼痛、颈椎疾病或内脏疾病波及肩部引起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和劳损等多种原因,常互为因果,互相关联,难分先后,患者就诊时病史叙述不够确切。因此,除外骨折、脱位、开放性损伤等急性损伤、急慢性感染及肿瘤等以外,常统称为肩周炎。

其中,中老年患者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迟行性病变和劳损最为常见,多为盂肱关节腔病变引起粘连,肩部“冻结”、僵硬、疼痛性挛缩,也可为滑囊粘连、钙化或闭塞导致病变,另外肌腱及腱鞘炎症也非常多见,引起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

2.疼痛特征 肩周炎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冻结前期,即肩部活动开始减退,但尚未出现冻结肩征;冻结期,即呈现典型冻结肩征,两臂侧平举时,患肩耸起,患肢体稍向前,与额状面呈小锐角,肩膀外展时肩胛骨随肱骨联动,失去正常比例;恢复期,即冻结肩形成后经过相当长时间,肩痛基本缓解,肩部活动明显改善,但未恢复正常。

轻症患者一般表现为肩部不适及间歇性钝痛,劳动或运动时加重,静止时减轻。重症患者肩部疼痛范围广泛,活动明显受限,尤其在外展及内旋时疼痛局部加重,可影响睡眠,疼痛还可向周围放射。更为严重者肩关节几乎完全冻结,不能活动,疼痛持续。

粘连性肩关节炎多发生于左肩,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时为慢性不适,逐渐加重,活动时更痛。肩痛可感应到手,但无感觉障碍。症状时轻时重,半年至一年最为严重,患者不敢卧于患侧,穿衣困难,患侧之手不能洗脸、梳头、摸背,肩部肌肉痉挛,以后萎缩,肩部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持续1~2年可自行好转。

肩腱袖病包括冈上肌腱的炎症及钙化,肩袖断裂,多见于中年以上体力劳动者、家庭妇女、年轻运动员。急性损伤患者为局部锐痛,慢性起病者常有轻微外伤,疼痛在肩外展及内、外旋时加重,体检发现肩外展时有相应的疼痛弧,休息或减少使用病情可好转。过分用力或上肢受到牵拉又使症状发作。

肩关节周围炎起病缓慢,逐渐出现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多无明显的外伤史、受凉史。该病多发于50岁左右,40岁以下少见,女性多于男性,约3∶1,左侧多于右侧,也有少数患者双侧同时发生,但在同一肩关节很少重复2次发病。主要症状和体征如下:

(1)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肩关节前外侧,初为轻度疼痛,逐渐加重。疼痛的性质为钝痛,部位深邃,按压时反而减轻。有时可向肘、手、肩胛部放散,夜间疼痛加重,或夜不能眠。患者为减轻疼痛往往不能卧于患侧。平时患者多呈自卫姿势,将患侧上肢紧靠于体侧,并用健肢托扶以保护患肢。

(2)活动受阻: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外展、上举、外旋、内旋受限,严重者不能完成提裤、扎腰带、梳头、摸背、穿衣脱衣等动作,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

(3)压痛:肩关节周围有数个压痛点,主要是肌腱与骨组织的附着点及滑囊、肌腱等处,如喙突、肩峰、三角肌止点、肩峰下、结节间沟、四边孔、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冈下肌群及其联合腱等。

(4)肌肉萎缩:病程持续较久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失用导致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最明显。

(5)肌肉抗阻试验:主要发生在病变的肌肉,不仅在其起止点、肌腱及肌腱衔接处有明显压痛,且抗阻试验阳性。即让患者完成该肌应该完成的动作时,给予一定的阻力,则疼痛加重。

(6)影像检查:X线肩部正侧位片仅部分患者可显示肌腱钙化影像,骨质稀疏或肱骨头上移及增生等。B超可探出肩部肿块;X线颈椎正、侧、斜位片,可排除颈椎病变,有时须行颈椎CT或MRI检查。除X线摄片外,还可以通过生化检查与关节结核、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鉴别。

3.临床分型 狭义的肩周炎是指发生在肩肱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因为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故又称冻结肩。广义的肩周炎是指发生于肩关节复合体的多关节、多部位的病症,其分类方法很多,且诊断名称混乱,现分述如下。

(1)根据病变部位及诊断意义上的相似性分为四大类。①肩关节腔病变:冻结肩、疼痛性肩挛缩症、粘连性关节囊炎、疼痛肩及肩关节周围粘连症等。②滑液囊病变:粘连性肩峰下滑囊炎、粘连性滑液囊炎、钙化性滑囊炎、闭塞性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腱滑液鞘炎等。③肌腱炎及腱鞘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粘连性腱鞘炎、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退行性肌腱炎、肩周炎等。④其他肩周病变:肩纤维织炎、喙突炎、退行性肩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2)安达长夫根据病变部位将肩周炎分为三类。①肩关节滑动机构的损害:肩袖的肌腱炎、肩袖的断裂、肩袖的钙沉着等。②肱二头肌机构的损害: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③冻结肩。

(3)信原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和临床特点,将肩周炎分为九类:①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腱鞘炎。②喙突炎。③冈上肌腱炎,包括退行性和损伤性两种。④钙化性冈上肌腱炎。⑤肩峰下滑囊炎。⑥冻结肩,又称疼痛性关节挛缩征。⑦继发性肩关节挛缩,多因肩外伤、手术或长时间固定引起的继发性肩关节挛缩。⑧肩部纤维织炎。⑨肩关节不稳定或肩松弛症,包括因外伤或病变引起的韧带、关节囊松弛,盂唇病变等引起的关节不稳定和半脱位。

(4)我国专家学者在参考国外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病例的实际情况,按病变部位、疾病性质和临床表现分类如下。①冻结肩。②喙突炎。③肩袖病变:包括冈上肌腱病变(冈上肌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断裂),冈下肌腱炎,小圆肌腱炎。④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腱鞘炎。⑤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⑥肩锁关节病变。⑦胸锁关节炎。⑧肩关节不稳定(包括发育或损伤所致的骨结构缺损、盂唇病变、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导致的肩关节不稳定)。⑨肩部纤维织炎。⑩其他肩周病变(包括肩挫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三角肌肌腱炎等)。

4.诊断

(1)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颈5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挛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此外,头颈部体征多于肩周炎。

(2)肩部肿瘤:肩部肿瘤虽较其他疾病少见,但后果严重。临床上有时将中老年人的肩痛长期以肩周炎或颈椎病治疗,从而延误诊断。因此,凡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缓解疼痛,并出现轴向叩痛者,均应摄片检查,以除外骨病。

5.治疗 疼痛剧烈患者应休息,采用支架悬吊上肢,维持肩关节外展90°处于功能位制动。口服抗炎镇痛药物,也可采取局部封闭疗法。理疗包括急性期冷敷处理,后期热敷、推拿。对粘连钙化严重的滑囊炎症可行穿刺冲洗。慢性期应加强功能性和运动性训练。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修复和加强关节囊,切除畸形结构,恢复正常解剖关系,也可用肩关节镜进行腔内治疗。

(1)一般治疗:适用于轻型及病程早期病例。通过局部保温、按摩、热敷、理疗等可减轻患者肩部疼痛,也可口服抗炎镇痛药。

(2)药物治疗:用镇痛、镇静类药物常可以减轻疼痛,如布洛芬、凯扶兰莫比可或地西泮、艾司唑仑等。也可应用舒筋、散寒、活血类中药,如风湿液、活络丹等。

(3)神经阻滞疗法:肩关节主要由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支配,司肩肌群的运动。且肩关节周围自主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常因疼痛刺激引起反射性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神经阻滞疗法通过阻滞相关支配神经,达到阻断恶性循环,改善局部血供,松弛肌肉痉挛,消除局部炎症,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4)功能锻炼:适用于慢性期患者。坚持有效的锻炼,可防止粘连、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痉挛。目前较好的功能锻炼方法有肩关节“划圈”锻炼。方法:患者略弯腰,在患侧腕部绑一重2~3kg的重物,放松肩部和上臂,以肩关节为中轴做划圈动作。每日做2或3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对锻炼时间进行调整。

(5)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常用的方法有:TENS、SSP和HANS疗法、激光偏振光等治疗方法。

(6)针刀疗法:具有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和强直等作用。主要适用于病灶局限、压痛明显的滑囊、腱鞘及肌筋膜粘连等。

(7)手术治疗:对于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二)肱骨外上髁及内上髁炎症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定义:肱骨内上髁炎俗称高尔夫球肘,是指手肘内侧的肌腱发炎疼痛。疼痛的产生是由于负责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复用力而引起的。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肘部内侧疼痛。高尔夫球肘是过劳性综合征的典型例子。研究显示,手腕伸展肌,特别是桡侧腕短伸肌,在进行手腕伸直及向桡侧用力时,张力十分大,容易出现肌肉筋骨连接处的部分纤维过度拉伸,形成轻微撕裂。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征,俗称网球肘。以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及前臂做旋前伸肘动作(如绞毛巾、扫地等)时可加重,局部有多处压痛,而外观无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学中伤筋、肘痛等范畴。认为系由肘部外伤或劳损、或外感风寒湿邪致使局部气血凝滞,络脉瘀阻而发为本病。在穴位刺激方法上,早期或针或灸,较为单一,近年来不仅多种穴位刺激法被用于本病,且提倡综合互补,或针刺与灸治结合,或刺血加拔罐,意在疏通局部气血,使疗效有所提高。

(2)病因及发病机制:由于本病好发于前臂劳动强度较大的中老年人,本病的发生和职业有密切的关系,多见于木工、钳工、泥瓦工和网球运动员,尤其是网球运动员。前臂的抓握肌(桡侧伸腕长短肌)与旋后肌(旋后长、短肌)起始于肱骨内上髁,其持续牵拉可产生过度使用综合征,疼痛开始出现于腕关节用力背伸时(如手工起螺丝)。如果持续牵拉,即使休息时肌肉和肌腱也会受损引起肱骨内上髁骨膜下出血,骨膜炎,钙化及瘢痕形成。当反手回球时伸肘关节与腕关节可损伤伸肌腱,尤其是桡侧伸腕短肌好发因素与肩、腕关节的薄弱,球拍网过紧,球拍柄太小,打击重的湿球以及击球位置偏离中心有关。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学称“肘劳”,多因慢性或急性损伤及风寒之邪侵袭而引起。其症状为初期仅感到肘关节外侧酸困和轻微疼痛,或仅在用力伸腕与前臂用力旋前、旋后时出现局部疼痛。随着病情发展,肱骨外上髁部发生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前臂外侧放散,患侧手的力量减弱,如持物不牢、拧毛巾困难,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工作、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基本病理变化是慢性损伤性炎症,其前臂伸肌过度牵拉,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造成显微撕裂、瘢痕或粘连的形成。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很多,多由积累性损伤引起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等附着点肌腱内轻度撕裂和轻微出血,在修复过程中机化、粘连、结瘢,挤压该处的神经血管束而引起疼痛。由于发病后,患者往往勉强用患肢去完成某些生活自理的动作,而使该处肌腱继续损伤、粘连结瘢,牵拉与该处有牵连的神经支,致使肌痉挛、疼痛。同时,也可以造成桡侧腕伸肌肿胀及桡侧副韧带等损伤,更增加了前臂旋转功能受限、疼痛和持物无力。

2.疼痛特征 肱骨内上髁炎与肱骨外上髁炎,是矫正外科医生治疗的一种肘部常见疾病。事实上是一种附着在肱骨内、外上髁的肌肉腱炎。可能由突然的伤害或手臂的反复使用导致。肘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例,最多发的是肱骨内上髁炎,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少部分轻症患者有自愈趋势,也有学者主张将其归类为自限性疾病,但一般认为其病根是前臂伸肌群被动牵拉(如握拳、屈腕)和主动收缩(如伸腕)过多、强度过大,超过耐受限度。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引起出血、水肿、粘连等炎症变化,炎症刺激神经末梢,人就会产生疼痛。疼痛严重者夜不能眠,反复损伤则出现局部纤维增生,纤维瘢痕卡压局部深筋膜穿过的皮神经而形成难治性的肘部疼痛,此时临床需与肘关节疾病、桡骨小头处滑囊炎、旋后肌卡压综合征等相区别。

3.诊断

(1)握物无力,不能提重物,严重者扭毛巾、扫地等小动作均觉痛。

(2)起病缓慢,逐渐出现肘关节内侧疼痛,并向前臂内侧远方扩散。

(3)好发于长期反复用力活动腕部的人,如网球、高尔夫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钳工、厨师和家庭妇女等。

(4)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两者之间有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

(5)Mills试验阳性。伸肘、握拳、屈腕,然后前臂旋前,此时肘内侧出现疼痛。

4.治疗

(1)理筋手法:患者正坐,术者先用拇指在肱骨外内髁及前臂桡侧痛点处弹拨、分筋;然后术者一手由背侧握住腕部,另一手掌心顶托肘后部,拇指按压在肱桡关节处,握腕手使桡腕关节掌屈,并使肘关节做屈、伸交替的动作,同时另一手于肘关节由屈曲变伸在肘后部向前顶推,使肘关节过伸,肱桡关节间隙加大,如有粘连时,可撕开桡侧腕伸粘连。

(2)药物治疗:①内服药宜养血荣筋,舒筋活络,内服舒筋活血汤等。②外用药外敷定痛膏或用海桐皮汤熏洗。

(3)物理治疗:可采用超短波、磁疗、蜡疗、光疗、离子透人疗法等,以减轻疼痛、促进炎症吸收。

(4)小针刀疗法:局部麻醉后患肢伸肘位,术者左手拇指在桡骨粗隆处将肱桡肌拨向外侧,将小针刀沿肱桡肌内侧缘刺入,直达肱桡关节滑囊和骨面,做切开剥离2或3针刀后出针,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后,患肘屈伸数次。

(5)水针疗法:用2%盐酸普鲁卡因2ml加醋酸泼尼松龙12.5mg做痛点封闭,每周1连续3次。或用当归注射液2ml做痛点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三)腕部神经受压综合征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定义:是指神经在肘、腕部管状结构内走行受到压迫,引起疼痛和运动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包括:桡管综合征即肱二头肌腱压迫骨间背侧神经和掌侧神经、旋前圆肌综合征即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到压迫、肘管综合征及肘外翻引起的尺神经受压综合征,以及腕管综合征即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的症状相似的一组疾病,其中腕管综合征为最常见的一种。

(2)病因及发病机制:肘腕管容积相对狭小,肌腱、血管、神经走行及骨、关节组织复杂,任何引起肘腕管状结构压力增高的因素,如骨、关节骨折或脱位,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劳损、炎症、粘连及增生,肿瘤及内分泌因素等,均可导致相应的神经受压,出现疼痛及功能障碍。

2.疼痛特征 一般发生在急、慢性损伤或炎症后,表现为相应的受压部位疼痛,可向远侧或近侧放射,劳累或运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可减轻。检查时有局部压痛,相应部位皮肤感觉迟钝、麻木,前臂及手腕部力量减弱,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爪形手畸形等。

3.治疗 早期可行石膏局部制动和休息,理疗、推拿、针灸及药物治疗常可达到满意疗效。也可采用封闭疗法及手法复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行神经探查术,松解粘连、解除压迫,或实行神经移位术。如神经变性不能恢复功能者,也可行肌腱移植术,恢复肘腕部运动功能。

(四)肩胛骨周围肌肉劳损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定义:肩胛骨周围肌肉劳损大多不是单一肌肉损伤,而是多块肌肉同时损伤或劳损。多见于冈上肌和冈下肌劳损,大小菱形肌、大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损伤。

(2)病因及发病机制:大多见于上肢猛力掷物、摔跌和向后突然用力引起,也可见于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慢性劳损。

2.临床表现与诊断

(1)询问患者往往有上肢突然用力和菱形肌损伤史。

(2)将患侧上肢被动向前上方上举,可引起剧烈疼痛,个别患者可不出现。

(3)在T4和肩胛下端的连线以上和肩胛骨的内侧缘有明显的压痛点。

3.治疗

(1)阻滞疗法: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者可在压痛明显处注射消炎镇痛液5~8ml,多数一次即可治愈。

(2)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术者可用揉法4~5min后,采用叩击法,最后用一指禅推法。同时配合中药舒筋活血内服外用。

二、肩及上肢疼痛的护理

与其他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相似,首先应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在急性期应采取有效措施制动,并避免不利的运动和动作。如采用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夹板等措施,维持肩、肘、腕等关节处于功能位。对于疼痛无法缓解的患者,可指导其遵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物,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疼痛严重患者可接受封闭疗法,同时结合各种物理治疗。另外,手法按摩和复位及正确的功能评估和训练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护理评估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raal Aualort Scale,简称VAS) 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画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画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

2.评估表法 它是由美国的McmilLan设计的疼痛估计表。即0等于无痛,1等于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等于轻微疼痛,病人不舒服;3等于疼痛,病人痛苦;4等于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5等于剧痛。通过问答形式由病人做出具体描述。内容包括:疼痛程度、部位、性质、发作情况及伴发症状等。据报道此表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3.口述评估法(Verbal Report) Melzack拟定了一份形容疼痛程度词汇,如轻度疼痛、重度疼痛、阵痛、可怕的痛及无法忍受的疼痛等来帮助病人描述自己的疼痛,使病人更好地把疼痛加以表达,按0~10分次序报告,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此法简单,但不易发觉细微变化。

(二)护理目标

1.病人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2.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三)护理措施

1.按摩与手法复位的护理 按摩及手法治疗有以下几种:常规按摩逐渐松解法,适用于早期或活动受限较轻者,每日松解,以保持肩关节有一定活动范围。麻醉下松解法,在高位臂丛阻滞、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进行,目的在于撕开关节囊与骨头、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次日起协助患者做肩部活动。

在实行按摩及手术治疗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清原理,取得患者的认可和配合。按摩及手术治疗必须在明确诊断后,由有经验的医师执行,不得自行实施或请非专业人员治疗。化脓性疾病、骨关节结核、鼻咽部及上呼吸道感染、骨质疏松者及老年患者不宜采用。按摩时应循序渐进,勿用暴力,避免骨折、脱位或造成神经损伤,加重疾病。

2.功能评估与康复性锻炼 肩部疼痛程度及功能的正确评估是制定护理措施的关键,而恰当的康复性训练则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正确的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包括以下4项指标:肩关节最大内旋及外旋度数(测量时取肩外展90°,达不到90°者采最大外展,肘屈90°体位,将前臂被动内外旋,用旋转测量角度盘记录角度),摸背高度(正坐,反手用拇指端背面触及背中线,尽量向上移动,用卷尺测量指端至第7颈椎棘突的距离),摸耳(正坐,头保持正直,举手屈肘,经头顶摸对侧耳,记录中指尖触及处)。通过正确的功能评估,可掌握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患者并取得认可,从而制定实用的训练计划,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康复。

常用的功能训练基本动作包括:①梳头。用手自前向后,自对侧至同侧做梳头运动,以锻炼患肩外展,逐渐达到摸口程度。②揽腰。即将两手在腰后相握,以健手拉患肢,使肩内旋、内收,逐渐达到摸背程度。③爬墙。面对墙壁,两手扶墙上举,每日记录能达到的高度,逐渐达到上举幅度两侧相等,锻炼肩胛。④划圈。双手前后摆动,左右摆动,然后患肢做自前向后自后向前划圆圈活动,各3~5次。上述锻炼可保持疗效,并可维持肩部活动范围,以免因粘连冻结。

(四)肩及上肢疼痛的健康教育

肩关节周围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统称为“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由于多发于50岁左右人群,故又称为“五十肩”是目前影响老年人工作、生活的关节疾病之一。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保证有良好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多吃高蛋白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2.工作、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风寒,避免肩部受伤,避免肩关节长时间固定姿势工作,如写字、画画、打牌等。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肩部保暖。

3.颈椎病常常可引起肩周炎,平时应注意保护颈椎,使用高度适宜的枕头,不要长时间低头,坐车时勿睡觉。

4.肩关节周围组织非常多,当有疼痛、功能受限时,应找医师帮助认定确切的病变组织,制定相对应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5.在发作期应避免提抬重物,减少肩部活动,使疼痛缓解。若疼痛剧烈,尤其是夜间影响睡眠时,可服用镇痛药。

6.可行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7.如关节僵硬应主动锻炼肩关节功能,常用方法有:①“锥摆”运动:弯腰90°,患肢自然下垂,做旋转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方向相互交替。②“爬墙”运动:站立,病侧向墙,手指逐渐向上爬行,直至疼痛而不能向上。或背靠墙壁站立,患肢屈肘90°,患侧手臂逐渐向墙壁靠拢,直至前臂背侧接近或贴住墙壁。以上活动每日练习2或3次,每次15min。

也可以采取自我锻炼法,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疼痛。常见肩周炎自我锻炼法有①弯腰晃肩法: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②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③体后拉手: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④外旋锻炼:背靠墙而立,握拳屈肘,手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数次。⑤双肩内收外展运动:双手在颈后部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反复数次。⑥甩手锻炼:患者站立位,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收、外展运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复进行。⑦扶持牵拉:用双手扶持身后的固定物体,做挺胸挺腹,牵拉患肢向后。⑧扶持牵拉:患者双手扶持固定物体(如床沿、桌边)做下蹲,用体重牵拉患肢向上举直。

(王志凡 金 龙)

参考文献

[1]吴斌,邵长军,刘青华,等.疼痛诊疗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刘辉.实用疼痛诊疗调护.海南:南海出版社,2006

[3]张宁.疼痛.济南:济南明天出版社,2003

[4]刘智斌.颈腰关节疼痛手技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