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吃完饭肠胃就咕噜咕噜排气

吃完饭肠胃就咕噜咕噜排气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物与唾液混合后成为食糜,食糜经食管进入胃内,在胃酸激活胃蛋白酶后对食糜进行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食物在口腔内得不到充分磨细,也不能得到足够的消化酶,就增加了胃的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所以,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很多人认为吃饭很简单,谁都会吃饭,此话不对。其实吃饭也有很多讲究的,或者叫有些禁忌,违背了禁忌,就会对吃饭、消化、吸收不利,吃饭的效果就会打折扣,也会使健康受到影响。这里列举一些吃饭中要注意的问题。

1.吃饭要讲姿势 有人盘腿坐着吃饭,也有人蹲着吃饭,也有人边走边端着碗吃饭,这些吃饭的姿势都不正确,不科学。这样吃饭会使腹部受压或不利于卫生,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造成食管黏膜受损或吃进尘土细菌。蹲着或盘坐吃饭,全身重力势必压在腿上,使下腹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妨碍下肢的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血管压力也会增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边走边吃饭,大脑又指挥走路,又指挥吃饭,对消化不利,而且不利卫生。专家提出吃饭姿势要讲究有利于消化的正确姿势。常见的吃饭姿势以“站立式”最为科学,坐在凳子上吃饭也很好。

2.不要边吃饭边看书报或看电视 边吃饭边看书报和看电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首先,人在吃饭时,胃肠道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为了保证胃肠道增加工作量的完成,胃肠道血管扩张,循环血量比平时增加数倍,这时候如果再看书报、电视,必然使大脑工作量增大,血液供应量的需求增加,就势必造成脑和胃“争血”的局面。其结果,胃肠和脑供血都得不到充分保证,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运动减弱,久而久之,造成消化不良;同时由于大脑的供血不够充分,看书报的效率不高,容易造成脑疲劳,影响学习效率。所以,边吃饭边看书报、看电视对吃饭、学习都不利。

3.吃饭时不宜大量饮水 有的人边吃饭边饮水或汤,这对消化不利。人在咀嚼食物时,唾液内的淀粉酶开始对食物进行消化。食物与唾液混合后成为食糜,食糜经食管进入胃内,在胃酸激活胃蛋白酶后对食糜进行消化。此外,胃酸还可以对食糜中的其他成分进行“腐煮”加工,使食糜的紧密牢固结构变为蓬松的状态,便于消化吸收。吃饭时边吃边大量饮水,将会导致胃酸浓度下降,不利食物消化。

4.不要吃泡饭 有的人习惯吃饭时把米饭、馒头等泡水或汤吃,这样在口腔内咀嚼时间缩短,唾液分泌量减少,食物在口腔内还未嚼烂就与水一道吞进胃里,随食物混合有消化作用的唾液会大量减少,不利食物消化吸收。

5.不宜边吃饭边饮汽水 有的人在夏季用餐时喜欢用汽水代酒饮用,觉得汽水是解暑饮料,就在饭前、饭中或饭后喝一瓶汽水,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胃消化食物必须通过胃酸、胃蛋白酶来完成。若在饭前、饭中或饭后饮用大量汽水会将胃酸冲淡,减弱胃酸的杀菌力;汽水中的二氧化碳还可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影响胃蛋白酶的产生和形成,从而影响消化,并使食欲降低。此外,汽水中的碳酸氢钠是一种弱碱,能中和胃酸,使蛋白酶的消化能力减弱。因此,吃饭前半小时和吃饭中不要饮汽水,饭后也不要马上饮汽水。

6.不要边吃饭边吸烟 有些人则习惯边吃饭边吸烟或饭后马上吸烟。他们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不对,因为烟里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会黏附在口腔和咽喉部,随食物一同进入胃肠内,直接危害人体。此外,吸烟还能引起味觉失常,抵制消化腺分泌和降低消化道黏膜的抵抗力,时间久了,势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甚至引起胃肠疾病。如果边吃饭边饮酒边吸烟,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大超过平时单纯吸烟。这是因为,酒精能溶解香烟中的有毒物质,更易侵害人体,还可直接被肝脏吸收,运送全身。所以,首先应该戒烟,就是不能戒烟,也不可吃饭时边饮酒边吸烟。

7.不要吃过冷或过热的饮食 中医理论认为,不要吃过冷过热的饮食。过热的饮食容易灼伤消化道黏膜,特别是食管的黏膜,灼烫后容易致癌。相反,过冷的饮食,也会使胃肠道血管受冷收缩,减少消化液的分泌,抑制胃肠有节律的蠕动,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热时烫嘴,冷食冰牙,对口腔都有伤害。

8.不可暴饮暴食 有些人日常用餐不讲究,遇上喜欢吃的或与朋友相聚时,不能克制自己,喜欢暴饮暴食,这是一种极不好的生活习性。暴饮暴食损伤胃肠,引起胃痛腹痛、呕吐腹泻,还会使大脑早衰。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指出,饮食有节是人活百岁的要诀之一。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讲:“饮食以时,饥饱得中。”古人云:“食物不在于多,贵在能节。”我国民间谚语有“每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的生动总结。有长寿的人曾深刻地说道:“要对饮食加以节制,量腹而为,既不要过餐,也不要强忍挨饿,以饥饱适中为宜”。以吃到七八成饱为宜,不可吃得过饱。

9.吃饭要细嚼慢咽并且不可狼吞虎咽 有的人吃饭时习惯于狼吞虎咽,快速进食,这对食物的消化和人体健康不利。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大部分。机械消化主要是靠在口内咀嚼,将食物由大变小并磨细,同时混合供化学消化作用的唾液消化酶等,到胃内开始由胃液再进行化学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食物在口腔内得不到充分磨细,也不能得到足够的消化酶,就增加了胃的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所以,吃饭时要细嚼慢咽。经试验得知,吃同样的食物,细嚼的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的吸收率分别是85%和83%,而在大口吞食的情况下,其吸收率分别为72%和71%。细嚼慢咽还能对牙床起到良好的按摩活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牙周组织、牙齿和颌骨的健康。有专家提出,一口饭菜要咀嚼25次至30次为好。

10.吃饭时切忌争吵动怒 有的人吃饭时讨论问题或者因小事争吵不休,或大动怒气;也有的边吃饭边训斥孩子。在这种不正常的精神状态中就餐,中枢神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失调,食管、贲门、幽门等消化道关卡的括约肌强烈收缩,使食欲大减,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和其他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古语说“食不言,寝不语”,就是要集中精力吃饭或睡觉。

知识链接

吃饭是享受,是休息。

人在吃饭时,口尝美味,慢慢品食,将饥饿的腹内填满各种食物,就像人渴了喝茶一样,既解渴又品味香醇,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这样吃饭才有利于消化吸收。人吃饭时,口腔胃肠开始紧张活动,但人的身体是休息,要舒舒服服、平平静静地在餐桌旁休息。人云:“食宜专心勿语。进食无外界干扰,咀嚼津津有味”。恰好说明进餐是享受,是休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