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心态归零

学会心态归零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心态归零,先说说归零这个词。据我了解,“归零”这个词,在我国先用在国防科研领域,最初在战略武器和航天器的研制及试验质量管理中使用。当你内心已经超负荷运转或沉迷于过去不能自拔的时候,应及时清空,以便重新开始轻松的生活,这就叫作心态归零。学会心态归零,至少要做到“六忘”。

说到心态归零,先说说归零这个词。“归零”这个词虽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据我了解,“归零”这个词,在我国先用在国防科研领域,最初在战略武器和航天器的研制及试验质量管理中使用。按照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国防科研十六字方针,我国在“型号”研制和试验中实施了“技术归零”五条标准,即在产品的研制和试验过程中,若出现质量问题,必须按照“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技术归零五条标准,严把产品质量关,不带疑点上天,不留隐患交付。这一“归零”标准的实施,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试验成功率,优质高效地实现了东风浩荡,巨浪冲天,神舟飞天,天宫遨游,“嫦娥奔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生活有时就如同一个精密复杂的系统,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无止境地复加,以致系统运行超载或出现故障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超载或故障状态归零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当你内心已经超负荷运转或沉迷于过去不能自拔的时候,应及时清空,以便重新开始轻松的生活,这就叫作心态归零。无数事实表明:心理要平衡,头脑须放空。人生犹如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全,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面对真善美还是假丑恶,只要你把心态归零,就能积极应对,泰然处之。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精神的束缚,弹去心房的尘埃,重拾生活的乐趣,找回健康的身体。要想少受苦和累,归零心态数第一。陶铸的名言说得好:“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忘”就是把过去的归零,“归零”就是脑中常空。学会心态归零,至少要做到“六忘”。

(一)忘记名与利

当下,名利最难放下。现在社会,商业化主导、功利化笼罩、货币化衡量,让人们“一切向钱看”。在红尘滚滚中,人们纷纷追求身外之物,不知不觉与名利二字纠缠不休。有许多人不但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甚至把它看成是一个人全部的生存价值。正如唐代诗人郑遨所云:“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这种人,为了达到所谓的“高人一等”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落得个不齿的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多少曾经疯狂追名求利的贪官被绳之以法,成为阶下囚。正如英国学者伯顿所讲:“热衷名利的人,像旋转轮上的狗,或笼中的松鼠,虽然它们一直在焦虑中不断地用力爬,但却永远达不到顶峰。”追名逐利难有好结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言:“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名是禁锢身心的枷锁;利是危害身心的欲火。人生在世,千万别让虚名捆住了自由,千万别让金钱谋杀了幸福。在人生的路上,除了单纯追求权力、金钱,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珍惜。一个快乐健康的人不一定很有权、很有钱,但一定是很有智慧的人。因为,你多得一份名利,就可能少得一份轻松。而一切名利,随着时间推移都将成为过眼烟云,人生最重要的归宿还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美满的家庭。季羡林先生讲得更直接:“名利于我如浮云。”正确对待名利,无名缰利索的捆绑,那是一种不被欲望控制的思想;看淡忘记名利,无荣辱得失的喜愁,那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只有忘掉名利,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幸福。请记住:权力是一时的,财产是后人的,成绩是过去的,健康才是自己的。

(二)忘记怨与恨

大千世界,世事纷纭,矛盾在所难免,处理不好矛盾还可能升级。如有领导对部属的偏见,甚至吹毛求疵;有同行对同行的讥讽,甚至搬弄是非;有同事对同事的挤对,甚至背后暗使阴招等,结果使矛盾发展成怨恨。一个人种下仇恨的种子,就会千方百计琢磨如何报复,使自己在一个时期或一生不得安宁。前几天,我们几个朋友聚会,还有人又说某领导在位时对他如何如何不好,还说这种人必遭报应,不得好死。你看,都退休好几年了,还睚眦必报、耿耿于怀。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活着的过程就是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化解矛盾、消除怨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审时度势、隐忍相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为宽容大度的人,不会一直计较过去。鲁迅先生说得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每个人都犯过错误,如果执着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难以放下,迟早会把自己压垮,而且对别人也是一种阻碍。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德报怨,怨自然消失。俗话说,量大能消万年怨,德高常记一滴恩。消除怨恨,对健康大有裨益。正如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所说:“算算你所得到的恩惠——不要去清点你的烦恼。”很有哲理,需要人们好好体味。一句话,忘怨不忘恩,身体必轻松。

(三)忘记疾与病

人得了疾病多数被它困扰着,心里总想身上的疾病如何如何,甚至担心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多了。因为精神长期专注于疾病,整天提心吊胆、郁郁寡欢,造成思想负担沉重,使免疫力、抵抗力大大下降,反而使病情加重。得了病,既不能躲,更不能怕,要积极面对,泰然处之,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境。由于心境好,重病逐步消失的成功例子也不少。英格兰有一对夫妇,男方得了严重的冠心病,女方患有乳腺癌,而且全是晚期,都已没有太大的治疗价值。医生预测两人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两人在伤心中列出了死前要做的50件事,准备如期完成。到最后他们只剩下一个心愿:去周游世界,因为钱对他们已没有任何意义。两人将游资慷慨地交给旅行社并签下协议后就开始旅游了。由于两人当时只贪恋旅途中的美景,尽情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及世界的奇妙,逐步把病的事淡忘,不知不觉就活过了医生预言的最后期限。他们愉快地结束旅行回到英国后,在医院复查发现,不仅女方的体内癌细胞全部消失,就连男方的冠心病也处在没有危险的稳定期,大家感觉吃惊又觉得不可思议。对于疾病,有一种理论认为,三分生理治疗,七分心理治疗。这对夫妇通过异国风情带来的美好观光忘却疾患,能最大限度地使癌症患者将易得的悲观、忧郁、紧张的情绪在极其自然的状态下转化为乐观、愉悦、放松的心态,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心脏在高度的兴奋状态下,分泌一种能杀死癌细胞的激素,成功击退了医学手段无法解决的病魔,实现了身体自愈。你看心境的力量有多大。实践表明:不想病,大病能变小病;总想病,小病可能变大病。有的时候,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看来,得病并不可怕,怕的是思想负担大,诱发疾病转化甚至恶化。忘记疾病,就能从精神上战胜疾病。

(四)忘记忧与愁

瑞典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指出:“忧虑是腹中的毒药。”俗话讲:“忧愁为健康的死对头。”多愁善感的人难免疾病抬头。现代医学认为忧愁是造成抑郁症的主要根源,抑郁症又是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一生多愁善感会导致各种疾病缠身,轻者影响健康,重者危及生命。心灵的疾病比机体的疾病更危险,决不可掉以轻心。当遇到心情压抑、愁眉不展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而不应任其发展。如采用心理调适宣泄法,将内心不愉快之感觉充分表达出来,将心中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使自己的心情逐步平稳下来。也可采取转移法,及时变更所处环境或转移目标,将注意力转移到高兴的事物上。现实生活实例表明:人要善于变更不利环境,主动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从忧愁的情绪中及时解脱出来,从而使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好转。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到何时是尽头。暑往寒来多匆匆,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愁也一天,乐也一天,善待自己,珍惜今天。

(五)忘记生与死

生命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就在生与死之间。虽然生命的结果都是一样,但生命的过程各有各不同。如果不会享受生命的过程,使生命的过程既不精彩,又不快乐,那么,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忘记“生”,就是想让自己从心理上越活越年轻,以期延长积极情绪的时间;忘记“死”,就是想让自己从生理上越活越长久,以期缩短消极情绪的时间。因为,如果你经常把自己的生理年龄挂在嘴上,就好像暗示自己已经老了。这种消极心理对健康长寿大为不利。古人讲“人不思老,老将不至”是很有道理的。人生来都是普通的,死去则不同。正如有位哲人所说:“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仍然活着。”美好的人生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缺一都不完满。人到老年以后,健康上升为第一重要。忘记生与死,就是要有一个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健康活力。希望大家能够做到如下四句话:

喜怒哀乐不入脑,忘记年龄忘记老。

享受生命全过程,健康人生自逍遥。

如果是这样,生而无愧,死何唏嘘!

(六)忘记悲与痛

悲痛,在人的一生中谁都经历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当遭遇天灾如地震、洪水侵害,人祸如车祸、飞机失事或亲人死亡等,常使人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时间过长就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天灾是不可抗力的,所以我们要尽快从痛苦中摆脱出来。人祸也实属无奈,赶上了这档事实为不幸,但也要想得开,因为大千世界,什么事都皆有可能,有的事可防,有的事防不胜防,赶上了你只有认。否则,伤心过度损害了身体还得自己担着。悲痛不忘却,就会变成压在心头的石头,把你压垮。只有忘却身后的阴影,才能迎接前面的阳光。亲人死亡,乃自然规律,最终人人都有一死。关键是我们要做到厚养,即在老人生前好好尽孝道,让老人晚年生活得吉祥快乐。这样,当老人走后你也不感到内疚,也不会后悔,无形中就减轻了自己的痛苦。总之,当遇到此类事时应尽量想开一些,力争早一些从悲痛中解脱出来。调整好心情,迎接新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