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消极性格

避免消极性格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极性格,在医学上又称癌症性格。要改变消极性格、解决不幸福的问题,必须矫治总抱怨、总生气、总攀比和总后悔的通病。抱怨是腐蚀人际关系、破坏所处环境的罪魁祸首,是造成心理疾病的第一因素。一个人总抱怨,产生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内分泌紊乱。长此以往,还有可能造成重病缠身。沉湎于消极事物,增强了负能量。也就是说,人生气时会分泌毒素伤害自己。周瑜生气发怒,不仅兵败,而且受伤,最后死亡。

【喻世明言】

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斯宾塞(英国哲学家)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萨克雷(英国作家)

【警世通言】

嫉妒和愤怒缩短寿命,忧虑使人过早衰老。——《圣经》

【醒世恒言】

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消极性格,在医学上又称癌症性格。心理学有一条黄金原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避免消极性格。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阳光普照,有时也有风雨交加,关键是要主动适应,果断地剔除各种负面的心理行为。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过:“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要改变消极性格、解决不幸福的问题,必须矫治总抱怨、总生气、总攀比和总后悔的通病。因为,抱怨,那是用自己的不满数说别人,经常抱怨,烦恼会越来越多;生气,那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经常生气,愤怒会越来越多;攀比,那是用别人的成功折磨自己,经常攀比,悲伤会越来越多;后悔,那是用过去的失误摧残现在,经常后悔,失望会越来越多。如果这“四个问题”长期不解决,负面的东西永远盘踞在你的脑中,哪有健康幸福可言?

(一)不抱怨

抱怨是腐蚀人际关系、破坏所处环境的罪魁祸首,是造成心理疾病的第一因素。总抱怨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慢性病。如果一个人长期不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环境变化,就会产生抱怨。如果偶有抱怨还属正常,谁人没有抱怨过,它是一种释放过高压力和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但如果长期、过度抱怨,那就有问题了。过度抱怨如同压顶的重度雾霾,足以遮蔽自己的双眼,污染自己的心肺。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致病。一个人总抱怨,产生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内分泌紊乱。长此以往,还有可能造成重病缠身。有位专家指出,产生抱怨的原因,除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外,还有人的两个天生的思维陷阱:一是更关注负面信息,正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二是记坏不记好,常因别人小缺点而否定对方。这两个天生的思维陷阱,是随着人类进化、文明进步逐步形成的,特别到了当今的信息时代,地球变成一个村,全球信息互联互通,负面的东西传播得更快更多,加剧了抱怨的传染。请大家记住,不论是什么时代,怨人时心中最苦,感恩时自己最快乐。清代学者申居郧说得好:“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当今,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抱怨的极大危害,有的人聚在一起时,从抱怨开始,以抱怨结束。有的大话如山,有的怨气冲天,有的指责成性。上骂天、下骂地、中间骂空气。沉湎于消极事物,增强了负能量。申居郧又说:“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现在,抱怨的人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范围越来越大。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的作者威尔·鲍温指出:“我有幸接受过许多国家媒体的采访,这些国家遍布全球。无论在哪个国家分享我的故事,我都会发现,采访者经常会跟我说,本国人民的抱怨,比其他任何国家人民的抱怨都要多。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智联招聘曾组织过5000余人参与的职场抱怨状态调查,此调查显示:中国六成职场人每天都抱怨,平均一天抱怨5次。抱怨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通病:抱怨像瘟疫,传染难躲避,蚕食好心境,降低抵抗力。当然,抱怨不好是因为不知道还有更坏,过度抱怨的人的走势就是“五难”:事业难成功,关系难理顺,家庭难和谐,身心难健康,寿命难久长。

有位哲人说得好:“幸福的秘诀是:与其使外界的事物适应自己,不如使自己去适应外界的事物。”还有一位专家指出:“悲观者埋怨刮风;乐观者静候风变;现实者调整风帆。”我们要做一个当下的适应者、现实者、聪明人,不断提升“调控风帆”的能力,向着既定的目标乘风破浪,找回不抱怨的自己,定将不抱怨成为习惯。“人们越完善,对待他人的缺点就越有风度,越不会妄加评论。”如果你研究马云成功的秘诀就4个字:“永不抱怨”。优秀的人不抱怨,一个人的成熟从不抱怨开始!没有抱怨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人生。

(二)不生气

“百病皆生于气也”。这是《黄帝内经》里的名言。国人习惯上把发怒说成生气,生气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不会伤害别人,却会严重伤害自己。可以说,生气是人类最愚笨的行为之一。也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言:“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人是感情动物,喜怒忧思悲恐惊,偶尔生个气,很快调整过来就没事了。怕就怕经常生气、长时间生气,七情过度就致病。日本前几年出版的《脑内革命》一书告诉我们: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大脑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这是一种有毒的荷尔蒙,其毒性仅次于蛇毒,它使人疾病丛生。也就是说,人生气时会分泌毒素伤害自己。美国生物学家爱尔马教授的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生理反应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时候都复杂,且具有毒性。有位学者做过实验,他自己曾经吹气在一条冰冷的玻璃管上,平时凝结出来的是透明无色的液体;可是在生气愤怒时,所凝结出来的液体颜色都不一样。后来学者又进一步实验,把某一个人在生气发怒时所凝结出来的液体注射到他人的身上,之后被注射的人勃然大怒或情绪上产生极大的变化。学者又将大怒或情绪极大波动时所凝结出来的水注射到老鼠的身上,不过几分钟这只老鼠就被毒死了。还有专家做过实验,将一只雌性动物刺激到盛怒时,再以它的奶去喂她的幼崽,结果幼崽也中毒生病。斯坦福大学的老师把不同情绪的人呼出的气体,放入雪地里后发现:心平气和者——冰雪不变色;心有内疚者——冰雪增白;怨愤生气者——冰雪变紫。这就是经常发怒生气者爱得病的原因。还有研究数据显示:生气1小时造成的体力和精神消耗,相当于加班6小时。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保持健康,特别是情感失调的,生病的风险更高。爱尔马教授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确实,生气是典型的慢性自杀。好多人不是老死的,也不是病死的,而是气死的。三气周瑜的故事家喻户晓,周瑜死时才39岁,多可惜呀。《孙子兵法》指出:“凡统帅者,怒必败。”引申一下,凡健康者,怒必伤。周瑜生气发怒,不仅兵败,而且受伤,最后死亡。不少人火气很大,遇有情况“怒发冲冠”,实在危险。洪昭光教授指出:一般人到50岁,动脉硬化每年血管狭窄1%~2%,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可以狭窄3%~4%,但只要你一生气着急,一分钟动脉可能狭窄100%,当时就死亡。这就叫:动脉硬化形成几十年,致伤致残致死一瞬间,情绪就这么厉害。有调查显示,在200多名猝死者中,有半数在4小时内曾情绪激动;1/4死前曾生气、着急、吵架。生气发怒真可怕呀!生气不仅伤肝,还伤心、伤脑、伤胃。人们大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生气后心率加快、心律不齐,胸前发闷,脑子发冷,思维混乱,特别是没有胃口,即人们说的气饱了。怒似剑,生气到头来都是割伤自己。

怎样才能少生气、不生气呢?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有云:“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中保持镇定。”清代名臣曾国藩讲:“养生先养心,以戒恼怒为根本。”而制怒的最好办法,就是忍字当头。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诗云:“忍字常须作右铭,扫尽世间闲忿欲。”他把“忍”字当作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来看待。明代高僧憨山大师说:“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他把“忍”字看作制怒平气的灵丹妙药。俗语说得好:“让三分风轻云淡,忍一步海阔天空。”“忍得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看来,忍得住,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更是心理养生的法宝。

(三)不攀比

生活的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攀比是又羡又妒心在作怪——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攀比又像恶魔,无时无刻不在玷污着人们的心灵。攀比心理,是人生苦恼之源。俗话讲:“人比人,气死人。”人生在世,要想享受幸福,贵在不盲目与别人攀比。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嫉妒就会拉动风箱,煽起你的叹息。”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是自己的敌人,它使人陷入烦恼之中。攀比只会使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成功、优点和自己的失败、缺点上,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就总感觉别人比自己强,就会自惭形秽、自寻烦恼,并影响到身心健康。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不求最好只求最贵,虚荣和攀比心让心理失衡。为了所谓比别人好,整天身处在筋疲力尽的不良状态中,总感觉活得很累很苦,最终收获的可能是满心疲惫和满身病痛。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招。你有你的自豪,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荣耀。真如歌词泰斗乔羽先生所言:“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对哪个人过分地眷顾。今天你吃了一斤糖,没准明天就有一斤黄连等着你吞。到最后你会发现,各种滋味彼此抵消得干干净净,眼前只剩下一碗白开水。”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老天不会让所有的好事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得到了金钱未必拥有健康,拥有了健康未必得到爱情,拥有了爱情未必得到事业,拥有了事业未必得到快乐,拥有了快乐未必都会如意。保持特色和个性,永远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好。不妄想、不苛求、不计较、不自私,在前行的路上,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丽风景,并利用它来完善自己,超越自我。只有不羡不妒不恨,才能不叹不烦不怒,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采,使自己的健康人生不断升华!

(四)不后悔

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是比错误更大的错误。后悔的人身体虽然已到现在,但心仍留在过去。后悔作为一种不良的心理体验,每个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人的一生当中,对大多数人来讲,因过失带来悔恨心情,往往很快就会消失,不至于影响到身体健康。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做了错事,事后醒悟过来时,总是耿耿于怀、挥之不去,常常使自己陷入痛苦之中。经常后悔等于是饮鸩止渴。英国物种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指出:“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当一个人的思想长期处在内疚和懊恼的虚耗之中,必然影响到身心健康乃至寿命。你若将过去抱得太紧,怎么能腾出手来拥抱现在?人生犹如一支箭,开弓哪有回头箭。其实人的一生是一条单行线,每一个阶段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在人生的旅途中,好也罢、坏也罢,都是相对而言,自己与自己只有纵向比较,而无法横向比较。所以对一事情的好坏无法有一个基准的时间和统一的标准来评判,实际上,好坏只是你一个主观的看法,因为你还不知道是否有更坏的结果。正如《阳光心态》的作者吴维库教授所言:“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要知道,为一个错误找一个借口,会带来更大的错误。要明白,反思过去的事情,只要将后悔转化为教训,就不要再放在心上了。我们的原则是:事情未了,心要先了;事来则应,事过则静。只有这样,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向前看才是走出悔恨、走向美好的金光大道。怎样才能积极向前呢?我写了四句话:

放下过去,把握现在;

放眼明天,创造未来;

以终为始,常扫心埃;

为了更好,永不后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