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极养育”原则

消极养育”原则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之前已讲述的内容,可归纳为这样一种观点,即“积极观察,消极养育”。将父母的观察结果与孩子的这种特性结合起来,使父母的观察和引导都形成于自然,有助于进一步触发“英才”孩子自主性和创意性的特质,激发孩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换句话讲,就是要父母坚守“积极观察、低调教育”的原则。

战略3 坚守“积极观察、消极养育”原则

回顾之前已讲述的内容,可归纳为这样一种观点,即“积极观察,消极养育”。父母要摒弃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和诸多要求,作为忠诚的“进谏者”默默地守护在孩子身旁,给予支持和指点。无论是出于关爱,还是源于教导,父母过多的介入往往会阻碍孩子潜能的开发,缩紧“英才”孩子的“智囊出口”。正因为如此,本书提议父母们一定要静下心来。众所周知,才能的早期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希望那些对孩子寄予愿望的父母们以才能的早期发现作为目标,让孩子多读书、常旅行、多观光。在对孩子做出判断、进行引导的过程中,父母切记不要掺入个人情感和意志。有时,我们也能见到急于求成的父母在热切渴望孩子早日成才之余,花费钱财,辗转通过各种渠道提前让孩子练习即将回答的智能测试题目,进而使孩子在真正的智能测试中轻松过关,顺利进入“英才”教育中心。据事实证明,父母这种鲁莽的做法并不能给予孩子任何的帮助,也决不可能成为开发孩子潜能的捷径。我们只能将其视为:冲动莽撞的父母千方百计只为让孩子戴上荣耀光环,是对“英才”之誉的一种痴迷,同时也是过度溺爱所激起的贪欲和虚荣。

所谓“静下心来、以客观冷静的视角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是指,父母应摒弃所有的偏见和心中的欲望,忘掉以自身为中心的衡量标准,以平和的心态坦然接受和包容有关孩子的一切——有无才能或是否为可造之才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由此开始接受现实中的孩子。再者,“以客观冷静的视角观察孩子”要求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外露的行为和表现,而应将目光聚集到这种行为所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洞察孩子当时的心态及想法。能够对孩子正确开展“英才”教育的父母,通常和普通的家长有所不同。特别在看待“教育的基准在于孩子,而并非父母”这一观点上,态度可谓完全不同。只有能熟练把握与孩子的距离,向孩子巧妙地提出建议和忠告,时而为长辈时而又为朋友知己般同孩子自由交谈的父母,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孩子的特殊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合其潜能和特性本质的最佳教育。以上述为前提,结合对孩子的缜密观察,对孩子实施“英才”教育,明智的父母们需要记住以下两点:

才能——不是由灌输而形成

我们强调的“英才”教育,并不只依赖于学习成绩或智能指数,而是通过缜密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判断此时此刻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种通过“察言观色、猜出谜底”式的教育正是我们所关注的家庭式“英才”教育。因为,孩子会由于父母提供的经验、工具、外部环境等受到启发和激励。将父母的观察结果与孩子的这种特性结合起来,使父母的观察和引导都形成于自然,有助于进一步触发“英才”孩子自主性和创意性的特质,激发孩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频率高的言行——必须记录和关注

所谓“观察”,并不是茫然无措、满无目的的遥望。积极主动地观察应能获得显著、易懂的结论。因此,对孩子进行观察,主动将孩子常用的词汇记录下来,对于频率较高、已成习惯的举动应给予关注、进行登记。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发现孩子才能和兴趣所属的领域范围,而且此后还可成为有用的教育参考资料。

如上所述的“观察”行为,对于父母来说其意义绝对是积极的、正面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观察”也可能会被认为是父母对自己的监视或控制。因此,不能让孩子产生这种误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换句话讲,就是要父母坚守“积极观察、低调教育”的原则。孩子一旦认定父母的关心和观察是一种干涉或控制时,其才能可能会突然萎缩。事实证明,父母与孩子之间观察与控制的尺度更多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审视四周,父母要把握好这种尺度,消除同孩子之间形成的紧张、对立的感觉,理解孩子,理解他们的情绪、思想和内心,同孩子保持恰当的距离,以便细腻观察,做出正确判断。

那么,什么样的观察尺度才不会让孩子误会和介意,在生活中应如何面对孩子?

使用引导式对话形式

有时,对孩子进行观察,只依据简单的行为举止很难推断出孩子此举之由。这时候,父母就需要和孩子进行对话。但对话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提出疑问或强制要求孩子进行回答。可采用趣味问答等娱乐手段,引导孩子讲出原由,敞开心扉进行对话。大部分的孩子一旦出现疑问,就习惯于获得最为直接的答案。所以,他们的回答也往往会较为直接、简单,而且留于表面。例如,“是树?”“是桌子?”这种既简单、又无需经过大脑思考的表述方式在同孩子们的对话中是较为常见的。但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引导话题,使对话的内容自然延伸、变长,那么孩子也会很快适应并学会这种对话方式,最终也能学会说出“是有轮子的吗?”“是用来坐的吗?”等带有推测语气的对话内容。对于频繁出现的言行及其原由做简单记录

正如前文提到的,父母观察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频繁出现的话语和习惯性动作进行记录。但只是对孩子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言行做个简单记录或标记是远远不够的,同时父母还需要关注激发起孩子此种言谈举止的理由,分析当时的环境因素或背景、时间等。比如说,如果孩子唯独对自然界和动植物特别感兴趣,那么父母就要记录下来孩子曾提出的有关这一领域的所有问题,以及当时所得到的回答。

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其个性也应得到肯定

当孩子尚未出生,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父母对将要出生的孩子都抱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对孩子的将来和今后的生活也都展开过无数次的想象和计划。但是,孩子自出生那一刻起,就脱离了母体,成为了独立存在的生命,不再从属于父母。因此,父母也要相应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此同时,父母还要铭记孩子的才能来源于孩子的个性。一旦提及孩子的个性,大多数父母都会做出诸如以下评语:“我家孩子性格比较急”“这孩子个性太懒散了,真让人担心!”也就是说,大部分父母都是以这种方式或按这一模式评价着孩子的个性。但是,比起这种简单、表面,而又基于否定的评价,父母对孩子的个性给予肯定和认可,鼓励孩子展现其个性,并任由孩子个性发展,其实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孩子喜欢刨根问底,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毅力和逻辑,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着重开发和培养有关数学、逻辑等方面的才能,发掘孩子在这方面的长处和优势。

父母的观察并不是中立的、模棱两可的行为,而应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态度。只要父母摒弃主观而过度的欲望,那么通过观察,父母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孩子的真正需求,并且也能了解到为使孩子发挥出更多潜质,父母都能为其做些什么。总而言之,“英才”教育始于父母对孩子客观、冷静的观察。同时,还要求父母放下所有自身想法和个人欲望,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此奏响“英才”教育的前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