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必须学会科学育儿

必须学会科学育儿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规则办事是公民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尤为紧迫地提出了这一强烈需求。每个人的节俭不仅仅显示了个人的道德观与生活能力,也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10小时,学习不超过6小时,而运动1小时以上。儿童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其形象与状态容易影响心态。可以预言:如果小学生们养成了上述10种良好习惯,他们将成为真正文明的一代,其道德风尚将重新塑造中国。

1.培养新生儿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很重要,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新生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吃奶-睡眠-换洗-吃奶。常见的坏习惯是整天不肯离开成人的怀抱,不肯躺在床上安睡,这是成人过分宠爱造成的,一见他哭就赶快抱起来,或者没事抱起逗、亲,破坏了他生活的规律性,养成不按规律生活的坏习惯,必须注意防止和纠正。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从小抓起,持之以恒,总能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睡眠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最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小儿定时睡眠的习惯,且睡觉前要有准备,如让幼儿解小便、脱衣、拉好窗帘或把灯关掉,使房间亮度减弱,可适当陪孩子一会儿让他自然入睡。不要在床上拍孩子入睡,更不要让孩子含奶瓶、咬被子或毛巾。睡觉前应保持安静,避免过度兴奋或看电视,同时要室温适宜、空气新鲜、被褥合适。

排便习惯的培养——最好安排在早晨早餐前让孩子排便,这样可防止便秘,养成习惯后不要随便打乱时间。

卫生习惯的培养——如经常给孩子洗澡、洗头。每晚睡前要洗脸、手、脚、臀部,勤换衣服,应给孩子独用的盥洗用具。在每日早起和临睡前刷牙。用干净的手帕或餐巾纸擦鼻涕,不随地乱扔垃圾,以保持环境整洁。当孩子养成了这些习惯后他就会感到讲卫生是一件舒服和愉快的事情,就会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成人期。

这些习惯养成后,对个人健康和环境的卫生都有极大好处,希望家长能积极地去培养和训练孩子。

2.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婴儿初生时可左右两侧睡,以免肺部受压,要训练孩子自己入睡,不要养成抱、拍、摇、吓的习惯,哄小儿入睡,卧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婴儿六至七个月后,就要训练他们按时大小便,训练前要留心观察每次排便时间,从中找出规律来,一般是睡觉前,睡醒后,吃饭前,吃饭后,外出前,回家后,督促孩子小便,先是大人用手把着他撒尿,等大点,能坐盆时,就让他坐盆。坐盆时,孩子爱玩,精力不集中,大人要耐心教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就能够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了。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各人用各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手帕、碗、勺、杯等,经常洗澡,夏日每天1~2次,冬天至少每周1次。小儿能自己进食时,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培养学齡儿童的良好习惯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

(2)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

(3)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

(5)节约每一分钱(学会节俭);

(6)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

(8)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

(9)做事有计划(成功必备);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喜欢清洁)。

当然,良好习惯远不止以上10种,这只不过择其主要而言。具有上述10种好习惯的小学生,就是一个素质优良的人。作为发展中的儿童,难以同时具备上述全部良好习惯,却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状况,排出轻重缓急的顺序,逐步去体验和养成。毫无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缺乏上述良好习惯的中学生,自然可以努力补课,但如能从幼儿时期做起,效果会更佳。

小学生10种良好习惯的简单解释:

(1)说了就要做——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2)耐心听别人讲话——

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智慧的必要态度。因此,从小学会用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养。

(3)按规则行动——

按规则办事是公民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世界必定永无宁日,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尤为紧迫地提出了这一强烈需求。对于儿童来说,养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规则的习惯,并自觉遵守有关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范式。譬如,从小应习惯于公共场所的排队,而拒绝投机取巧。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

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日趋精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职,都可能导致整个事业的崩溃。一代代人的责任心状况,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节约每一分钱——

每个人的节俭不仅仅显示了个人的道德观与生活能力,也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节约每一分钱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并从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博大智慧。

(6)天天锻炼身体——

健康第一是儿童教育永恒的方针,也是儿童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重要的发现值得人类铭记: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养不成运动习惯,长大了很难养成运动习惯,而一个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生命的质量必定下降。因此,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10小时,学习不超过6小时,而运动1小时以上。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善始善终对于儿童是困难的,却又是十分必要的。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有序性,也有益于其责任心的形成。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用百次机会可养成儿童某种文明习惯,若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千次万次也是徒费心机。

(8)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对于一切来自他人的帮助都应心存感激,对于一切妨碍他人的行为都应心存愧疚,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如能养成及时表达内心感受的习惯,既可以与他人心灵沟通,又可以避免遗憾的产生,从而使自己处于健康并积极、主动的生活状态。

(9)做事有计划——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周密的设计与不懈地奋斗。我们都希望孩子走向成功,却又太宽容孩子的心血来潮和胡思乱想,尽管这的确是儿童期的自然反应。假如,当孩子提出某项请求时,我们总是轻轻地问一句:你的计划呢?当儿童逐步习惯了行动之前做计划,一个神奇的变化就开始了。如果我们耐心地与孩子讨论他的计划,并使计划趋于可行,那么,孩子也就悄悄地成熟起来。做大事从做小事开始。譬如,每天临睡之前,将第二天穿戴的衣服或使用的东西摆放整齐,就是儿童做事有计划的必要训练之一。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儿童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其形象与状态容易影响心态。因此,如何迎接新的一天,是儿童平凡生活中的大事,而从清洁做起,是培养孩子神圣感的良好措施。不一定穿名牌,更不必奇装异服,只要求干干净净。譬如,剪去长指甲、经常换洗衣服、经常洗澡、不使自己发出异味、书本不乱涂乱画等等。儿童自己能做到这一些,就足以表明他充满希望。可以预言:如果小学生们养成了上述10种良好习惯,他们将成为真正文明的一代,其道德风尚将重新塑造中国。也只有到了那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时代,礼仪之邦的盛誉才会重新落在中华民族的身上。

4.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回答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譬如走路,便是一种习惯的行为。在走路的时候,是不必加以思索的;假使要加思索的话,恐怕连路也走不好了。又如我们下楼梯,也是一种不必加以思索的行为;假使要加以思索的话,就会妨碍下楼梯。所以说,习惯是一种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觉的行为。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行为就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对的。一切行为都是习惯。在一天里面,起床、穿衣、穿鞋、洗脸、漱口、吃饭拿碗筷,甚至上办公室拿笔,都是一种习惯。

其次,要明确习惯与人生的关系。一个人假使养成了一种良好习惯的话,他将得到很多的好处,一生受用不尽。假使习惯不好的话,将使他一生蒙受害处。举例来说,一个3岁的小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他的父母不直接地加以纠正,那无异于是一种间接的鼓励,后来就会慢慢养成一种偷的习惯了。我曾经走过一个地方,那地方的人很不客气,总是开口骂人,闭口骂人,大人是这样,小孩子也是这样,好像不骂人就说不出话来一样。这也就是因为那地方普遍的养成一种骂人的习惯了。但是也有些地方的人却养成了一种好的习惯,他们经常使用“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这些词语。譬如一个人碰撞了另一个人,连忙说声“对不起”,那个人也许会说“不用客气”或“没有关系”,不致引起冲突。你看,讲“对不起”这句话的习惯是多么好啊!30年前,我在美国的时候,曾亲眼看到有一个父亲要他的女儿去拿一样东西,他说:“亲爱的!请你给我把里面房子书架上的书拿来。”不久,女儿就把她父亲所要的书拿来了,父亲说:“谢谢你”。于是女儿感到很大的愉快说,“爸爸,别客气!”这里,你看“请”与“谢谢”两个词又是多么的好啊!所以,习惯的好坏与人生有莫大关系。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有多少种呢?我以为有生理上的习惯与心理上的习惯两种(其实习惯是分不开的,它就只有一种。这里我们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勉强地把它分开来):①生理习惯:如吐痰,中国人是最不讲究这个习惯的,总是随地乱吐。现在我们要开展一种吐痰入盂的运动。把这种运动推进到学校里去,使学生自小就有这种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是要自小养成的,大了再来养成这种习惯就困难了。从前,我国有一个外交大臣到外国去出席一个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上他把痰吐在很讲究的地毯上,外国人看了很不顺眼,中国其他的代表看了也很不舒服,觉得丢脸,他自己也感到难为情。这便是他自小没有养成一种生理上的好习惯。②心理习惯:那就比较复杂了。如在“办公守时”的习惯,假如没有这种守时的习惯,那么工作的效率一定会减低。再拿对待生活的态度来讲,那就更复杂了!有些人养成了乐观的态度,遇事都很积极,都有兴趣去干,如前面有一个希望似的;有一种人养成了一种悲观的态度,遇事消极,做事不起劲,还没有做就好像会失败。不过,生理上的习惯与心理上的习惯其实是分不开的,是有联系的,只是从简单到复杂而已。

第四,要学会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呢?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中国有句古话“慎之于始”,就是这个意思。如婴儿初生的时候,假使大人不放他在床上而抱在怀里睡的话,不消一个星期,就会养成要睡在怀里的习惯。又如小孩子的大便,假使没有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的话,将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要养成这种定时大便的习惯必定要天天使他这样做,久而久之习惯便养成了。不过,在这种习惯没有养成之前,不能够有例外,即使大人在那时候有别的事情要做,也不要忽略这种事情。还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环境,一个好的习惯养成,父母是负有很大责任的,像父母的言行、暗示,对于儿女的习惯形成有极大的影响。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久,一举一动都很容易使孩子模仿,在小孩子周围的其他人,也会影响到小孩子的习惯。所以,环境的教育对于子女习惯的养成,密切相关。

总之,习惯与人生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们必须培养小孩子有良好的习惯,不只是生理上的习惯,而且是心理上的习惯。要养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习惯,不但要“慎在其始”,而且要“慎之于终”。持之以恒的继续下去,不要间断,同时必须注意到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教育环境。

5.如何安排孩子合理的生活日程

孩子合理生活日程的安排,有利于孩子长大后学会如何科学地使用时间,实现生命的价值。有些父母对本人和家庭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每天、每周的安排既有规律又有变化。他们对孩子的生活也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天早晨使孩子心情愉快地醒来,盥洗完毕后,父母和孩子共进早餐;父母上班时让孩子送到门外道别;上午下午都有家人或保姆的照料,为他安排各种他喜爱的活动,如玩球、玩水、画画、听音乐、看图书、讲故事、念儿歌,还有适当的户外活动,等等。以上这些活动,每天选1~2项,在一周内轮流安排,并注意动静结合。每天安排不同的活动,能提高孩子的活动能力和兴趣。节假日父母可带他去公园、河边、商店、亲友家等,以扩大他的视野。与父母活动,会令孩子感到分外的高兴。

一周内的饮食也要有合理的安排,以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每周制定大致的主副食谱,使每餐有些变化,注意色香味,以提高孩子的食欲。

晚饭后,一家人可做些轻松愉快较安静的活动,孩子参与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他兴奋的情绪而影响睡眠。

父母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安排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们从模仿中学习,假如父母生活习惯良好,生活安排合理,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生活安排才可能实现。

当然,父母为孩子制定的培养计划和措施,安排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只有切实可行,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6.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孩子必须从小儿时期开始,尤其是幼儿时期打好基础,使他们从小就有壮实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不偏食、不嗜食、不吃零食。

首先,要逐渐养成小儿夜间不吃奶的习惯,让孩子有更多的睡眠时间,这样大人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使孩子早晨第一次吃奶量增加。

其次,要在吃饭前收拾好玩具,然后坐好进食,不要边吃边玩,进餐时精力集中,情绪愉快,但也不能过度兴奋,说说笑笑,更不能在吃饭的时候责备孩子。

三是,白天孩子吃饱后,应该让他(她)玩一会儿再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能够积聚能量,促使大脑发育和身体成长,2~8个月龄的婴儿每天需要18~20个小时,8~12个月龄的婴儿每天需要13~15个小时,1~3岁的小儿每天需要12小时,4~6岁的小儿每天需要11个小时。

由此可见,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娃娃尤其要“杂食”——膳食习惯应从小抓起。华西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教学研究室的魏嗣群教授认为,孩子“吃得好”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是多样、平衡、适度,按照儿童的营养需要合理搭配食物(即“杂食”),使各种营养物质齐全、平衡;

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规律地进食,不挑食、不偏食和不贪食;

三是为孩子提供的膳食应适合他们的消化能力;

四是讲究食品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对孩子偏食,魏教授指出,偏食成癖的孩子,经常会产生营养不良、贫血、智力下降等不良后果。造成孩子偏食原因很多,但大致有两点,一是家长偏食的示范作用,如家长不喜欢吃猪肝,嫌它腥味浓,无意识地也影响了孩子。其实猪肝富含锌、铁和维生素B2,营养价值较高。二是膳食单一、烹调方法单一。比如有的家庭每天早晨都是鸡蛋、牛奶,孩子都吃得腻了。其实家长完全可以变换花样,牛奶可以制成酸奶、果奶、炼乳等,鸡蛋可以煮、蒸、焖等。偏食恶习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就,所以纠正起来也不可操之过急,需要的是爱心、耐心和方法。

魏教授还特别纠正了家长强迫孩子多吃饭的不当做法,认为应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从当今孩子们的饮食来看,各种矿物质都感不足,其中以钙、钾尤甚,除维生素C外的其他维生素也容易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这都是因为蔬菜吃得少而引起的。

7.学会巧吃纤维素

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有玉米、高粱、豌豆、白菜、豆芽、韭菜、竹笋、胡萝卜、荠菜、黄瓜、南瓜、苦瓜等,如何将这些富含纤维素的抗癌食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安排在幼儿膳食中呢?

(1)韭菜、豆芽、芹菜等:这些菜应采取“细”做的方法,制作时应切得细小些,甚至剁成碎末烧炒,幼儿才喜欢进食。

(2)胡萝卜、玉米、豌豆等:这类食品,制作时可相对“粗”些,洗净切块烧制甚至生食(如黄瓜)。

(3)午饭后一片山芋或南瓜、一把新鲜带壳的盐水毛豆或一根玉米棒、一段黄瓜:这样既保证了正餐营养又有纤维素的摄入。

(4)富含纤维素的芹菜、韭菜等:剁成末与肉制成馅做水饺或馄饨。

(5)南瓜做稀类:南瓜圆子羹、南瓜糯米粥。做干类:南瓜丸子、南瓜糕。秋季可选新鲜南瓜去籽清蒸食用。

(6)玉米:有4类10多种烧法。粥类:玉米粥、玉米豌豆粥、玉米水果羹、玉米枣子糯米粥;炒菜类:什锦菜炒饭(玉米、青豆、蛋白、红肠等炒制)、什锦蛋炒饭(玉米、胡萝卜、四季豆、红肠、鸡蛋等炒饭);面食类:玉米面与白面、鸡蛋制成糕、玉米饼等;秋季选鲜嫩的玉米棒直接蒸煮食用。

8.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走进现代课堂。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长春市实验中学从2004年9月份新学期开始,正式开设了一门中华传统文化课。几个月来,很多学生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考虑到高二、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长春市实验中学目前只是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这门课程,在高二、高三只是不定期地开办一些讲座。课程的教材由学校免费提供,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以及《大学》等,课程设置为两周一次,不设硬性考评,对学生不存在学业上的压力,并采取举行开课仪式。让学生根据课上每一章节的内容自行拍摄公益广告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经过几个月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些学生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中首战告捷。副校长刘学英说:“在我们的期末考试中,高一·二班的同学主动提出不用监考,他们进行自我监督。后来我们偷偷在门外观察,还真没发现有人作弊,现在他们也已经把作弊当作一件很可耻的事情了。”

解明丽老师介绍说,通过这段时间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们尊师重道的观念明显增强了。她说:“以前在学校里面见了老师连招呼都不会打,现在最起码大多数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上前打招呼,表示问候了。”高一·四班学生杨洋的母亲对记者说:“原来这孩子在家里基本上什么都不干,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洗。这个学期,我明显感觉到孩子变了,在家里会自己找活干了,洗碗、擦地,自己的衣服也自己洗了。”

据了解,长春市实验中学的做法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学校也正在着手引进传统文化,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有的中学正在着手把儒学文化课作为学校基本课程之一开展下去。

9.遵纪守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期正是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关键时期。良好的自我意识能使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积极、乐观、自信。偏差的自我意识则使儿童或过于自傲,目中无人或过于自卑,畏畏缩缩。后两者都妨碍儿童健康成长。

自我意识并非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父母完全可以帮助子女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1)教给儿童能理解的法律常识——

家长可结合日常生活,教给儿童能理解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等。

(2)家长给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

家长教育儿童守法,自己首先得先行,不能边讲交通管理条例边闯红灯。试想家长有赌博、破坏公共卫生和损坏公共财物等行为,又如何能教育孩子遵纪守法?可能有些家长认为那都是些不伤大雅的小事,但却在孩子心灵上种下无视法纪的种子。

(3)防微杜渐,注意及时纠正孩子不良苗头——

孩子由于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弱,容易受不良分子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孩子结交的朋友品德如何,当孩子思想和行为出现不良的小苗头时,即要及时教导、纠正。更要注意积极预防,让孩子多和品德高尚的人来往。

(4)建立民主的教育方式——

溺爱和打骂的方式反而有助于孩子形成犯罪倾向,因为家长本身已树立了粗暴缺乏理智的榜样。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失或出现违法现象时,可带孩子参观法制教育展览,参加公判大会,并耐心予以讲解,也可在看完一部电影或小说后,针对内容与孩子一起讨论有关法律知识及法律问题。总之,要用平等、民主方式解决问题。

10.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近日了解到,“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已经成为许多年轻家长的共识。

马羚老师原为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幼儿教育研究室主任,退休后被聘为北京红黄蓝儿童潜能教育娱乐有限公司当顾问。她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基础,不仅在于拥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而在于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据马羚介绍,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活教育,目的就是把好的方法交给家长,把好的前程送给孩子。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设置了不同的生活训练内容,一般一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经过训练,孩子们基本都能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社交礼仪,家长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怎样使用手绢?这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却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生活习惯之一。在亲子园,老师会告诉孩子手绢是用来擦手、擤鼻涕的必备物品;用完后不能随意揉成一团塞进口袋,而要讲究一定的秩序。用前,应将手绢反复折叠成方块形,再放进口袋,这样既整齐用起来又方便;每天晚上要将用脏的手绢洗干净。老师会现场示范如何叠手绢、怎样洗手绢,让孩子在情景实践中学习生活技能。

大庭广众之下,经常有人忍不住打喷嚏或擤鼻涕。马羚老师说,打喷嚏和擤鼻涕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的行为表现,其中包含着学问。在生活训练课上,老师这样教孩子:先用手绢或餐巾纸堵住自己的鼻子和嘴,然后将身体转向没有人的方向再打。擤鼻涕时,把手绢放在鼻子上面,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然后再换另一侧鼻孔。老师提醒,同时按住两个鼻孔使劲擤鼻涕,会剧烈震动鼻窦,容易引发炎症。

孩子玩玩具,经常弄得到处都是,玩完就不管了。对于这个最令家长头痛的问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第三幼儿园早期教育办公室主任原春很有办法。她教家长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孩子:“小动物们(玩具)玩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休息一会儿吧。”听了这样的话,孩子通常会兴高采烈地帮助大人把玩具收拾好。

一位叫田玲的家长说,儿子一岁多时特别不听大人的话,上了生活教育课的最大变化就是知道自己收拾玩具了,知道把自己的东西归拢到一个抽屉里。

在孩子掌握了一些日常生活本领后,还应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人际交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第三幼儿园老师谷晶晶说,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缺乏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机会,普遍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等性格特征。将来这些孩子能否积极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能否恰当地协调与他人甚至集体的人际关系,能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机遇,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人,取决于其婴幼儿时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程度。

谷晶晶在递交给北京市丰台区学前教育协会的论文中写道:游戏是孩子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兴趣和能力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游戏中,孩子通过扮演角色,生动地再现生活现实,对老师、家长的启发和诱导非常容易接受。比如设立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场景,让孩子分别扮演家长与孩子、医生与病人、营业员与顾客等角色,在你来我往的愉快交往中,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责任,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

此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有些家长出于种种原因拒绝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里玩,或者对孩子的伙伴不热情,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孩子锻炼交往能力。要让孩子顺利地融入社会,家长首先应该做出表率,多给孩子创造与伙伴接触的机会,并且做到礼貌待客。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具备交往技能。

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是年轻父母的责任,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愿望。

医学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培养聪明、活泼、健康的孩子要从小做起,提倡从胎教开始。培养孩子成才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始终离不开父母的精心照料和教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早期教育依赖父母的勤奋学习和实践。

您必须了解孩子从胎儿到3岁之间,每个月的不同的发育情况,喂养方法,教养特点及各项标准。孩子个头有大有小,发育有早有晚。在每一个游戏和活动中,不在于孩子学会了什么,而在于过程。希望家长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在与父母共同的游戏中,通过家长的启发提高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