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秋天吃梨有讲究

秋天吃梨有讲究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唐代流传至今的“秋梨膏”,据说是宰相魏征首创的。魏征深谙其母喜食梨,就以梨为主,配以灵芝等中药,亲自熬制成有药效而无药味的药膏,给母亲服食。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魏征母亲的咳嗽病就彻底痊愈了。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秋令水果,除龙眼、葡萄、荔枝外,大部分水果性偏凉,因此,在食用时应有所节制。

每当秋高气爽,各种各样的梨便源源上市,它的产量仅次于苹果,居第二位。梨香气宜人,使人望之生津,食之甜酸适口,又凉又脆,沁人肺腑,是人们喜食的多汁水果。

梨果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水分90克,蛋白质0.4克,脂肪0.1克,膳食纤维2克,糖类7.3克,钙11毫克,磷12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尼克酸0.1毫克、维生素C1毫克,以及柠檬酸和苹果酸等有机酸。因此,吃梨可给人体补充营养成分。梨除了可供生食外,尚可加工成梨干、梨脯、梨酱、梨膏、梨汁、梨罐头,也可酿成梨酒、梨醋。此外,梨也可煮蒸,或加冰糖炖食,也可作为配料,制成多种菜肴。

梨不仅是深受人们喜食的佳果,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梨品甚多,俱为上品,可以治病。” 梨性凉,味甘微酸,具有清心润肺,利大小肠,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烦解渴,润燥消风,醒酒解毒等功效。最适宜于热病、肺热、痰多、小儿风热、喉痛失声、眼赤肿痛、大便秘结,在服药的同时吃些梨,可以帮助缓解病情。梨对慢性咳嗽也有独到的疗效。如唐代流传至今的“秋梨膏”,据说是宰相魏征首创的。当时,其母久咳不愈,但又惧怕苦药。魏征深谙其母喜食梨,就以梨为主,配以灵芝等中药,亲自熬制成有药效而无药味的药膏,给母亲服食。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魏征母亲的咳嗽病就彻底痊愈了。还有梨膏糖等都是以梨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吃梨大有益处。梨还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所以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梨可作为辅助治疗的食品。

梨皮能清心润肺,降火生津,用治暑热烦渴、咳嗽、痢疾等症。沙梨皮和石榴果壳同煎服,能治痢疾。梨叶可解菌毒,捣汁可涂疮。现将梨之妙用举例如下:

◎ 患感冒咳嗽、急性气管炎:鲜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煮水服;或将梨去顶挖核,放入川贝母2.5克,置碗内蒸煮喝汤吃梨。

◎ 久咳肺阴已伤、咳嗽痰少,咽干口燥:雪梨1个,百合15克,冰糖25克,水煮,待百合熟透时,即可食用。

◎ 风热咳嗽、咽干、发热恶风、咳嗽白痰而黏者:梨1个,麻黄25克,将梨去核,把麻黄放入梨中,盖好梨孔并扎好,炖熟后去麻黄,食梨及汤。

◎ 呕吐、药食不下症:大雪梨1个,将丁香15粒刺入梨内,用湿纸包四五层,煨熟食之。

◎ 痰喘气急:将梨核挖去,装满小黑豆,留盖合住并扎好,煨熟,捣做饼,每日食之。

◎ 急、慢性咽炎:雪梨干50克,罗汉果半个,岗梅25克,水煎20分钟后饮其水。

◎ 阴虚有热:雪梨1个,银耳10克,川贝母5克,水煎服用。

◎ 津液不足、干咳等症:雪梨1个,菊花、麦冬各25克,水煎后加适量白糖服用。

◎ 失音:雪梨1~2个切碎捣烂,置消毒纱布中挤汁,取汁缓缓含咽。

◎ 便秘:鲜梨250~500克,去皮1次吃完。

梨性寒,过食则助湿伤脾。《本草纲目》中指出:“多食令人寒中萎困。金疮、乳妇、血虚者,尤不可食。”《罗氏会约医镜》中指出:“产妇及脾虚泄泻者禁之,以其过于冷痢也。”因此,不可一次食用过多,胃寒、脾虚泄泻及肺寒咳嗽者忌食,外伤、产后、小儿痘后均不宜多食。

温馨提示 秋食水果有讲究

秋令水果,除龙眼、葡萄、荔枝外,大部分水果性偏凉,因此,在食用时应有所节制。特别是老年人,肠胃功能弱,多食会损害阳气,降低消化功能,引起腹泻、呕吐等病症,所以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平素内火较重、口舌易于生疮、大便秘结者宜多食梨、香蕉、柿子、猕猴桃等寒凉类水果。而素体阳虚,动辄腹泻者则宜食桃子、荔枝、龙眼、樱桃等偏温类的水果。橘子性燥,多吃易于上火;梨、香蕉性寒,吃多了会伤脾胃;柿子含有较多的鞣质,遇酸可凝固成块,形成胃结石,故空腹时不要食用;过量食用荔枝也会导致荔枝病发生,出现四肢冰凉、全身无力、多汗、腹痛、腹泻等病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