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正确地进行冠心病防治

怎样正确地进行冠心病防治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时行再灌注疗法。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主要是一级与二级预防相结合,医护患互动相结合,让冠心病患者掌握更多的科学防治知识,防止各种误区。目前对于冠心病的科学防治有赖于正确认识,规范治疗,合理干预,长期监测。

当前,冠心病临床治疗已经进入循证医学时代,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根据大量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并进行科学整理分析,国内外已经制定出一系列冠心病防治指南。在这些指南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临床上做出合理的对策。

(1)选用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疗法及药物:根据权威性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协会及中华血管病学会等系列指南)所规定的冠心病疗法,只要无禁忌证,临床上就要应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疗法:阿司匹林,75(稳定时)~150mg(不稳定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抗凝(不稳定时);β-受体阻滞药,血压控制至理想水平;他汀类药物调脂药物,彻底戒烟;控制糖尿病,清淡饮食;健康教育,适量体力运动。

(2)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时(<12小时内)行再灌注疗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溶栓治疗)。

(3)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抗凝(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抗缺血(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及钙拮抗药),以及抗危险因素(调脂、控制血压及血糖、戒烟限酒、减低体重等)治疗,若治疗效果不好,可急诊或亚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再灌注疗法。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要进行两个评估:“效益/风险”和“效益/价格”评估,应该少担风险多获益。

(4)冠心病疗效评估包括 ①冠状动脉功能评估:有否缺血的证据,有缺血证据就是介入或手术的较强指征。对于稳定的、无缺血证据而且病变不严重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同时定期随访观察。②心功能评估: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评价心电状态是否稳定,防治有意义的心律失常。③危险因素评估:血压、血脂、血糖、血凝状态及生活方式改善等。

(5)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主要是一级与二级预防相结合,医护患互动相结合,让冠心病患者掌握更多的科学防治知识,防止各种误区。

其中,冠心病防治中常见误区有:①根据症状导向性用药,不认识冠心病是终身病,只要无胸痛症状,就认为病愈,不能坚持长期用药;②滥用不肯定疗效的药物,停用前述的肯定药物,尤其在病情不稳定的时候仅使用了没有循证医学依据的药物,致使病变控制效果不佳;③过分担心药物说明的副作用,不愿意承担副作用风险,而承担着未有效控制病情所致的更大的风险;④混淆药物与保健品区别,忽略改善生活方式,轻视长期预防;⑤当以缺血为主时,而且药物治疗效果又不佳,不愿积极接受介入或手术治疗,反而当心肌完全梗死后,又超过最佳再灌注时期,同时心肌梗死区内无存活心肌的情况下滥用不恰当的介入或手术。

目前对于冠心病的科学防治有赖于正确认识,规范治疗,合理干预,长期监测。应该强调:最终治疗目标为防治各种心血管事件,延长生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在诊疗过程中应该进行分层评估,对于越危险的患者,越应强化治疗,越应严格达标;采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综合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