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健康成年人

我国健康成年人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协调和统一的程度,狭义的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完好,无疾病;广义的健康还应该包括强壮的体格、充沛的精力、健全的心理和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健康是体质好的基本条件,但是都是健康人,他们的体质状况也千差万别。对城乡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严重地损害着人们的体质与健康。

体质与健康

树怕皮薄,人怕体弱。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金匮要略)》

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卢梭)

体壮人欺病,体弱病欺人。

百病乘虚而入。

一向不生病,一病就要命。

健康的牙齿应该与人终生相伴。

裤带越长,寿命越短(意思是肥胖不利于健康)。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今年笋子来年竹,少壮体强老来福。

马壮在九岁,人强在三十。

唱戏靠嗓子,锄地靠膀子。

瘦人怕胃疼,胖人怕身瘫。

后生发福,棺材当屋。

花的盛开在夏季,人的健壮在青年。

老怕冬冷,少怕秋凉。

所谓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及相对稳定的特征。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体质体现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体质的好坏受遗传、营养条件、身体锻炼、生活环境和生命规律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如某些体弱多病的人,遇到气候变化时则易感冒,会被认为“体质”弱,小儿及老人在冬季寒冷时频繁出现咳嗽、气喘时,会被认为“体质”不好。当然,体质是可以改变的。如经常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是最为积极有效的增强体质的途径之一。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为了体质强壮,精力充沛,在各种锻炼场所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健身人群。

体质的内容包括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等几个方面。健康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协调和统一的程度,狭义的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完好,无疾病;广义的健康还应该包括强壮的体格、充沛的精力、健全的心理和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说,健康与体质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反映了身体状况两个不同的水平。而评价一个人的体质时,首先要考虑他的健康状况,然后再从形态、功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身体健康是体质好的基本条件,但是都是健康人,他们的体质状况也千差万别。以我国的国民体质为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曾一度被外国人视为“东亚病夫”,当时人的平均寿命短,婴儿死亡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事业的长足进步,国民体质迅速增强。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尤其是国民健康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比如,生育质量不高、保健意识淡薄、保健知识匮乏、健康指导不够、环境污染严重、就医时经济困难、生活方式不健康、膳食营养结构不均衡、忽视体育锻炼、消费水平较低、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生存质量差等都是影响增进健康与体质的重要因素。

我国国民体质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近忧和远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各种先天性缺陷患者达3000万人。每年出生的婴儿中,有85万的婴儿存在生理缺陷。而在全国3.8亿少年儿童中,由遗传因素等原因造成的低智力痴呆儿及残疾儿童高达1140余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5164万人,其中听力残疾1770万人,肢体残疾755万人,视力残疾755万人,智力残疾1017万人。如果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计算,我国残疾人将近1个亿。

当前,我国生育状况存在着素质高者少生或不生,而素质低者却“有钱买着生,有胆顶着生,没钱没胆偷着生”的现象。

此外,我国现有1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亿高血压患者,4000余万糖尿病患者,600万肺结核患者,近160万肿瘤患者。大量的流动人口成了疾病传播的“桥梁”,在一些建筑工地、矿产工地,由于预防及医疗服务跟不上,民工集体患病的事情时有发生,而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还是一个“盲区”。对城乡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长期以来,广大群众轻视食物营养,而迷信保健品,但如何吃得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人们都知之甚少。许多人在实现温饱的同时,又过分的追求美味佳肴,为贪图“口福”而暴饮暴食;一些人为了减肥,盲目节食,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达到目的。大量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承受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严重地损害着人们的体质与健康。

总之,随着人们对体质与健康的重视,及医疗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身体机能、体能、适应能力等一定会得到增强,从而推动全民身体素质、文化素养与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将会以良好的体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够早日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使中华民族真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