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尿床,或许不仅是儿时的困扰

尿床,或许不仅是儿时的困扰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4岁半时仍尿床者占同龄儿童的10%~20%,9岁时占5%,15岁时占2%。遗尿症的病因目前尚未能完全阐明,但只有极少数属于器质性的。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因此,纠正孩子的尿床行为,应从多方面入手。遇有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到医院泌尿外科或神经科检查确诊,以便对症治疗。

尿床,或许不仅是儿时的困扰

睡眠时尿床主要见于幼儿时期,也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一般来说,儿童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通常,小孩在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当然也有例外。据统计,4岁半时仍尿床者占同龄儿童的10%~20%,9岁时占5%,15岁时占2%。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遗尿症的病因目前尚未能完全阐明,但只有极少数属于器质性的。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有一些孩子尿床是有遗传因素的,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到青春期才可自愈。

疾病也可引起尿床,如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例如,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反而会因其精神压力而导致尿床。或者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干净等卫生习惯问题也容易引起尿床。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外界因素,也容易成为导致尿床的罪魁祸首。

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孩子的睡眠太沉也是原因之一,据有关人士对尿床的孩子进行脑电图观察,的确存在着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

因此,纠正孩子的尿床行为,应从多方面入手。对待尿床的孩子,切忌打骂和羞辱性惩罚,那样只能使孩子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应该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树立起信心,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尿床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加以着重解决。只要不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尿床,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忧,父母要相信孩子能改正,这对孩子树立信心很重要。

在生活中则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孩子的卧具应干爽舒适,父母应在孩子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一些叫醒孩子排尿。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夜间父母对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时反应,不要让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给孩子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唬孩子。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过于兴奋,孩子太疲劳时更要及时把尿以防孩子睡得沉而尿床。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

当然,除了小孩之外,有的成年人也有尿床的困扰,这就需要我们高度引起注意。因为大人的尿床较多与生理上的问题有关,比如说尿道炎、脊髓神经损伤、泌尿道先天结构异常等。病人通常睡眠质量不好,缺乏自信,晚上入眠后反而表现不容易叫起床的情形。遇有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到医院泌尿外科或神经科检查确诊,以便对症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