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志从小做起正如俗话所说

立志从小做起正如俗话所说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始皇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成为千古第一帝。罗斯福身残志坚施“新政”,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秦始皇13岁被立为王,21岁亲政,38岁统一中国。立志要有意志,以意志体现志气。东晋时期的名将陶侃虽被远调任职,但仍然志在恢复中原失地。他认为自己既然立志要恢复中原,那么过分安逸的生活,就会损害身体。自古少年出英豪,青少年当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二、立志在我,成事在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古往今来,凡是想成大事、能成大事者,都具有一种超乎常人的自信。所谓“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些都充分展示出了那些有大成就者的豪迈胸怀。常言道,自信方能自强。只有自信,才能做到知难而进,才能有临渊不惊、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说到底,一个人的自信心,实际上是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废寝忘食、奋力拼搏的内在动力。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秦始皇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成为千古第一帝。马克思曾宣布:“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正因为马克思有志气,他才能创立马克思主义,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立志救国救民,做一个“掀天揭地的人”,因此,他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罗斯福身残志坚施“新政”,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

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没有志气的人,是一个庸碌的无能者。一个庸碌的无能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祖国的未来是属于青少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青少年,就没有光明的未来。少年当立志,胸怀大目标。古人曰:“志当存高远”。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能发展得越好,对社会就越有益。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都出自青少年。秦始皇13岁被立为王,21岁亲政,38岁统一中国。明太祖16岁出家,24岁投起义军,骁勇多智,最终统一中国。康熙8岁时即位,16岁亲政,18岁智捕鳌拜。周恩来少年就立志救国,发誓“志在四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些红小鬼,都是十四五岁参加革命,十几岁就当团长。在历史上有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也都大部分成名于青少年时期。

志有小志,也有大志。我们提倡立志是立大志。志存高远,爱国爱民。一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必须立大志,而立大志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立志高远方成大器,一个人能不能成大器,说到底还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内驱力是一个人进步的真正动力,内驱力的大小与志向的大小密切相关。志向越是远大,目标越高,压力越大,责任感越强,成就就越大。自古以来,成大器者,无不胸怀壮志。反之,胸无大志,“安事一室”的为个人、为亲属的燕雀之志,就会导致鼠目寸光,庸碌无为。

人既可立志,亦会丧志,“玩物丧志”是为古训。玩乐虽为人之常情,但不可过分,如果不分昼夜、不分忙闲、不分缓急、不分场合,则必然会“乐极生悲”,远大的志向必然不复存在。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商纣王继位后,也曾立有壮志,决心继承父业,攻伐夷狄,战功赫赫。可是,踌躇满志之时,却因奢侈玩物,沉湎酒色而丧志,致使朝纲废弛,国乱民殃。

“志不可满”,也是古训,小有成功,不可就此满足,而应继续进取。人的生命有限,而事业无限。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也应再接再厉,不断奋斗,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成,才能使志向不断放大,使生命更有意义。如果仅仅满足于一步之进、一节之胜,则必无大志。

立志要有意志,以意志体现志气。东晋时期的名将陶侃虽被远调任职,但仍然志在恢复中原失地。每天清晨,他把一百块砖从室内搬到院子里,傍晚,他又把那一百块砖搬了进来,每次都累得浑身是汗。不论阴晴风雨,也不论春夏秋冬,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和懈怠。他认为自己既然立志要恢复中原,那么过分安逸的生活,就会损害身体。没有健壮的身体,怎么能实现宏大的理想呢,陶侃就是靠日运百砖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

人立志宜早。自古少年出英豪,青少年当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少年是时代的宠儿,要有“志顶江山心欲奋,胸罗宇宙气潜吞”的豪迈气概。学习与立志有密切的联系,没有知识,立志则是无法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