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的生活起居和四季保健

正确的生活起居和四季保健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胞迅速得到更新,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也日渐增强。不同的年龄对食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脑卒中(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心病及动脉硬化等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当气温高达37℃时,由于出汗过多,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和盐分,使血液浓缩,增加心脏负担,易出现肌肉痉挛、脱水、中暑或诱发缺血性卒中(中风),危及生命。因此,人们要针对上述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和升温、保温措施。

正确的生活起居和四季保健

世界老年医学会提出老年生活十条建议

1.讲究饮食卫生:多餐,切忌暴食暴饮,科学地选择食物。

2.适量运动: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各项体育运动都可参与,但不要带有竞争心理,也不要过度疲劳。

3.避免离居: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经常联系,倾谈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4.不要停止工作:要寻找新的活动和喜爱的工作,克服年老无用的心理。

5.倾听他人呼声:虚心听取别人(年轻人和中年人)的经验和教益,应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6.提倡叶落归根:最好回到你熟悉的天地里去生活,重温往日的生活情趣。

7.切忌闭门不出:夫妻俩不要整日待在一起,闲得无聊,常常会导致莫名的吵架。

8.参加文化活动:退休后,可以有时间从事以前被迫放弃的文化活动及爱好。

9.注意仪容打扮:放弃对体形、仪容和服饰上的讲究,意味着自暴自弃的开始。

10.留出思考时间:长期不动脑子,将导致个性和身心的衰退,老年人要有充足的时间回首往事,进行思考。

美国科学家斯基尼博士对老年人的生活提出十条建议

1.即使你一点不瘸,最好还是用一支手杖,增加身体的平衡,减少摔倒的可能性。

2.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过分自信,最好随身带上纸笔或小录音机。尤其在床边,也应当放上这些东西,一旦记起什么事或有什么新想法时,可随时记录下来。

3.为使用方便,在身边备好各种常用物品,并井井有条地摆在自己熟悉的位置。

4.严格保持饮食习惯,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做些零星家务,阅读书报。

5.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学习点新东西,在电视或广播中应尽量收看或收听一些适合老年人的节目,或者养花、收集邮票、听音乐等等。

6.不要让他人替你做那些你仍力所能及的事。

7.同孩子一起时,可以和他们逗着玩,开开玩笑。与年轻人或孩子相处,最好把他们当作朋友,这样相互关系会相处得更好。

8.避免谈论或想到死亡,否则会增添一种恐惧感,影响生活中的乐趣。

9.不要在别人面前多谈自己所患的疾病或自己的往事,也不要把自己的老一套强加给年轻人或对人乱发脾气,这样可避免烦恼或少受气。

10.当你因年龄关系而发生失言现象,不必在意,一笑了之。任何年龄的人只要有幽默感,就容易打破尴尬局面。

健身益寿生活十条

国外一批医生、心理学家和营养学家制订了健身益寿生活10条准则,认为如能付诸行动,可使人健康长寿

1.不要吃得太饱。许多人习惯每天摄入2 500千卡的热量,今后应改为只摄入1 500千卡。这样就可以减轻细胞的负担,维持细胞的活力。细胞迅速得到更新,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也日渐增强。日常饮食要注意保持平衡,吃得不要太多也不可太少。

2.制订食谱要考虑年龄因素。不同的年龄对食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年逾花甲之后,每个人都应注意补充钙和镁,钙能保持人的骨形,镁则可以维护人的心脏。40岁以上的男人特别需要硒,而富含硒的食物是奶酪和动物的肾脏。硒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紧张状态。进入花甲之年后,就该多吃鱼,好好保护自己的心脏和血管

3.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据研究,工作能使人显得年轻。那些不工作的人看起来要比他们的同龄人大5岁左右。从事某些活动可以使人“青春焕发”,如听音乐、研究哲学和画画。

4.找好生活伴侣。爱情和温柔是抗衰老的良药。研究结果表明:若每周能有两天让自己的身心沉浸于爱河之中,你看上去会年轻14岁。因为当你沉醉爱河时,体内会分泌出一种可以被称为幸福激素的东西,它可以使人的免疫系统得到加强。

5.看待一切事物要有主见。与那些消极地随波逐流的人相比,能有意识做生活主人的人较少抑郁、消沉。

6.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哪怕每天只做8分钟体育运动,也能延长你的寿命。在运动过程中,生长激素能得到释放。而一过而立之年,人体内这种激素的分泌就大大减少了。

7.卧室的温度应该稍低。有研究证明,如果人常年睡在17~18℃的房间里,就可以延长青春年华。原因在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年龄标志的出现都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8.偶尔解放一下自己。不要过多地限制自己,有时可以突破严格的生活规律。偶尔可以让自己来点儿平时不敢进食的美味,或买一件极令你动心的衣物。

9.不要永远压制怒火。总是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是有害的。有时候应该讲一讲你为什么感到伤心,或者干脆和与你意见相左的人争论一番。那些从不发泄心中郁闷的人特别容易得病,甚至还会得癌症。据调查,64%的癌症患者都经常强压怒火。

10.锻炼你的大脑。经常猜猜谜语,玩玩动脑筋的游戏,迫使大脑积极工作,既可以延缓思维能力随年龄而衰退的速度,还可以使心脏、血管和新陈代谢活动得到加强。

精心安排衣、食、住、行可以使人推迟衰老

大量医学研究证明,倘若老人能精心安排衣、食、住、行,就可以推迟衰老。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衣要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穿得美一些、俏一些,能给人以活力。让生活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有助于身心健康。

2.吃加餐。据报道,前苏联有一位140多岁的老太太,迄今精力充沛,她的长寿之道很简单,一日五餐。加餐饮食宜清淡,荤素搭配为宜,荤食以瘦肉为主,尽量吃些软食,以利消化。

3.住独居。有人说,独居会带来孤独,不利健康。其实,独居可以保心安。老人有一大生理特点就是对家庭琐事爱喋喋不休,容易固执己见,而老夫妻独居既可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又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得到安宁和舒适。

4.步行快慢交替。人老大都腿先老,而快慢交替行走,既可锻炼腿部肌肉,又能祛病延寿。快走有利于增加心脏的功能,慢走可以缓和人的紧张状态。

老年人生活的最佳环境

1.环境温度影响人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环境的温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对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影响很大。

据生理学家测定,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之间,而有益于人体健康最理想的环境温度是18℃左右。当气温在15~18℃时,人的思维敏锐、记忆力强、工作效率最高,气温低于15℃时,人便会产生懈怠情绪,工作效率降低。气温下降到4~10℃时,人易罹患感冒和哮喘等病。气温再下降至4℃以下,人体的热量便入不敷出,抗病能力降低。因此,脑卒中(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心病及动脉硬化等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如果气温在30~35℃,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代谢能力增强,如果体内热量排散不及时,就会引起体温升高,使人神疲力乏、思维迟钝、烦躁不安。当气温升高到35℃以上时,人体由于热量增加,大量出汗,会因不思饮食而身体消瘦。当气温高达37℃时,由于出汗过多,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和盐分,使血液浓缩,增加心脏负担,易出现肌肉痉挛、脱水、中暑或诱发缺血性卒中(中风),危及生命。

因此,人们要针对上述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和升温、保温措施。同时,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和耐受力,让身体经常处于最佳状态。

2.室温多高最宜人: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度是:冬天温度为18~25℃,夏天温度为23~28℃,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24℃,人感到最舒适。如果考虑到温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内温度应是18℃,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

因此,针对过高或过低的室内温度,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调节措施,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思维活动,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生产和学习中去。

3.空调室温多高为宜?这要以男女着装不同而异。内着长袖衬衣、外着西装、系领带的男士,最舒适的平均室温为24℃;上着长袖衫,下着较厚毛料裙子和连袜裤的女子,最舒适的平均室温为26℃。

专家认为,既舒适又不影响健康的室温最好是27~28℃,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为宜。即使天气再热,室温也不宜调到24℃以下。

4.生活中的各项最佳温度:人类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每天都要接触太阳光、空气、水及需要吃饭、饮水等。适宜的温度,不仅会使人感到舒适,而且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一般饭菜温度:46~58℃;饮水水温:44~59℃;洗头水温:50~60℃;洗脚水温:50~60℃;游泳水温:33℃左右;坐浴水温:36~40℃;冷水浴温:20℃左右;日光浴温:15~30℃;空气浴温:15~20℃;森林浴温:18~23℃;沙疗法浴温:35~40℃。

5.湿度与人体健康: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与物体潮湿的程度。人类生活中环境湿度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直接影响。

科学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低温低湿季节,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其原因,一方面湿度太低,空气干燥,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易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另一方面,湿度过低易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很强的革兰阳性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随粉尘一起扩散,从而引发流行。此外,湿度低还易造成咽干口燥、口鼻干痛,严重时会发生鼻腔出血、嘴唇干裂。空气干燥还会使表皮细胞脱水、皮脂腺分泌减少、角质化加快,从而造成皮肤粗糙起皱和开裂。

湿度过高同样对人体不利。在天气潮湿的季节,头痛、皮疹、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及心脏病等会不断困扰人们。夏季三伏时节,人们普遍感到憋闷不爽,正是湿度过高的缘故。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又不易蒸发掉,会使人烦恼、疲倦、食欲不振,导致胃肠炎和痢疾等,甚至还会导致某些行为改变。湿度过高也会使人显得臃肿,这是由于空气很潮湿的时候,人们身体会从胃肠道吸收水分,使腰围和臀部增粗而呈现水肿状。

由此可见,空气中的湿度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空气湿度在40%~60%之间是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湿度,也最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一般的规律,春夏季节湿度大,秋冬季节湿度小。要增加湿度,可用水拖地板或在室内放一盆水。要降低湿度,可用温热水淋浴,并多饮冷咖啡或喝凉茶。有条件的家庭可安装加湿器或去湿机,以改变环境湿度。居室多栽花草,利用花草的天然调湿功能,能收到不小的辅助效果。

6.居室空气清洁度:我国目前常以二氧化碳浓度作为评价居室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清洁的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0.03%以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为0.07%时,是多数人能接受的理想指标;0.1%是一般情况下的容许浓度,也是建筑设计中计算换气次数的指标;达0.2%时空气较污浊;达0.3%时空气质量相当不良;1%时人就会出现头痛等不适感。

根据实验和计算,居室换气次数应为每小时2~4次,厨房(使用时)3~6次,厕所3~5次。一般居室每天开窗通风几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就能控制在0.1%以下。

老年人的睡眠

1.老人睡眠多长时间为宜?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觉老”。由此可见,睡眠充足对老年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有一种错误倾向,认为老年人每天只需睡眠5~6小时即可,这不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一般说来,60~70岁的老年人每天需睡眠8小时左右,70~80岁的老年人每天需睡眠9个小时,而9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天需要睡眠10~11小时为宜。

2.怎样得到充足的睡眠?一个睡眠质量差的人要得到充足的睡眠,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①睡前保持精神安宁,不饮茶和咖啡等兴奋饮料;②尽量晚上9时左右入睡,这是睡眠的较佳时间;③睡前洗热水脚,用手心摩擦足底,左右轮流做,每次100至200下。④睡前吃一杯温牛奶加一些甜干点心;⑤晚餐虽说八成饱,但是含蛋白质食物要充足;⑥实在难睡,在没有特殊禁忌情况下,可借助药物。

3.要科学地对待午睡。炎热的夏季,人们午餐后容易疲倦,此时小睡片刻或打个盹,会使人精神焕发,但多年来,人们对午睡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看法,有的认为午睡是一种惰习,有的认为午睡是对夏季晚间睡眠不足的补偿等等。因此有些人需午睡的不睡,不需午睡的而强迫自己睡,其实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许多国家的学者经实验证明,人的睡眠节律,除晚间的睡眠高峰外,中午13点左右也是一个睡眠高峰。可见,午睡是人体生物钟刺激所致,是人体生理的正常活动之一,是维持健康、消除疲劳的好办法,午睡虽是必要的,但需科学地对待,否则会适得其反。

不要饭后即睡,最好是饭后休息十余分钟后睡;注意睡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向右侧卧,两膝微屈;不要迎风而睡,不要在有穿堂风的地方睡,更不要吹着电风扇睡;睡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小时左右为宜。对于肥胖、高血脂血压偏低的老人,饭后更不宜立即躺下睡觉。宜在饭后半至1小时后再睡,特别是在炎日午餐后,可使脑部血流量相应减少,脑缺氧易出现头昏困倦。对于脑动脉管腔狭窄者,缺血更为显著。饭后血脂血糖升高,使血黏度增高,易形成血栓,发生脑卒中(中风)。因此,午睡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地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健康。

4.睡眠姿势

(1)侧卧位时全身四肢的肌肉呈松弛状态,有利于消除疲劳。因肝脏位于右侧,右侧卧位有利增加肝脏的血液供应。心脏在左胸部,右侧卧还可减轻对心脏的压迫,有利于心脏供血。

(2)仰卧好处也多,是睡眠最佳姿势。经研究和实践验证,长期习惯于侧卧,可引起一侧上肢血液循环不畅,易形成或加重颈椎病。患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若长期采取侧卧而眠,使原已血管腔狭窄的颈动脉血流更趋缓慢,容易使血液逐渐聚集在动脉内膜损伤处,形成血栓。因此,对于老年人,尤其在冬季,应多多采用仰卧睡姿。

此外,仰卧有利于呼吸道通畅,有利于面部的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不易老化,可延缓或减少面部皱纹的发生和发展。

5.睡眠养生。睡眠是人的重要生理活动,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因此,古往今来,养生学家都推崇睡眠是一种健身益寿的养生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不仅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所必需,而且是维持大脑正常生理功能与延缓衰老、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的重要保证。老年人体弱多病且好失眠,尤其要重视睡眠养生。

要做好睡前准备。白天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晚上要按时就寝。保持心境平和,先息心,后瞑目,安然入睡。

要科学安排睡眠环境。卧室要安静舒适、干净卫生、空气流通、不燥不湿、光线柔和。床要软硬适度,老年人最好用木板床,不要用过软的钢丝床。被褥要干净柔软。

6.高枕低枕皆不宜。在脊柱相关疾病临床诊疗实践中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有卧高枕睡觉的习惯。俗话说“高枕无忧”。非也,长时间高枕睡觉会导致颈椎病和其他疾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一系列病理改变(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会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枕头过高时,颈椎发生变形(变直、反张),头颈部过度前屈致使椎管内外平衡失调,颈椎后方肌群与韧带易出现劳损,椎管内硬膜囊后壁被拉紧,对脊髓形成压力,椎体后缘部形成骨刺易对颈髓、神经、血管产生刺激和压迫,从而出现心慌、胸闷、头痛、颈肩背痛、上肢及手指麻木等颈椎病症状。

常言道,人生一辈子,枕头半辈子。枕头过高不好,不垫枕头睡觉亦不好。因为无枕仰卧时头过分后仰,颈前部肌肉和皮肤绷紧,就会压迫气管,影响呼吸,易做噩梦,出现口干舌燥、咽痛和打呼噜现象。另外,颈过分后仰还会造成颈肌紧张,使大脑供血动脉受压,脑血流量受影响,产生睡眠不佳、头晕、脑胀症状。

选择枕头,不仅要讲究高低,而且枕头的硬度、形状、大小也要注意。一般认为,枕头的高度应以同与自己一侧肩宽为最合适(10厘米左右),一般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状为佳,并要求有一定的可塑性,质地柔软,透气性好。

7.各种病人采取什么睡姿好?患了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选择适当的睡姿,这对于减轻病情是有很大帮助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心血管专家就提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切不可小看睡姿这个生活细节。

美国老年病防治中心曾对2 700多名脑血栓患者的睡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侧卧睡姿的1 500人,病情恢复慢,病程延长。这可能与侧卧加重了一侧人体的血流障碍,使原来的动脉内膜损伤处逐渐聚集而容易形成“栓子”有关。因此,脑血栓患者应采用仰姿,不宜侧卧。

英国心血管专家通过对3 000多名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睡觉时宜采用加枕平仰卧睡姿,枕高约15厘米,过高过低均可产生不适感。医学家提倡心脏病患者,向右侧卧睡姿,这样,可以减轻躯体及血流对心脏的压迫,以减轻心脏的负担。若出现心力衰竭,要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切忌左侧卧或俯卧。

患有肺气肿的中老年病人宜仰卧,并抬高头部,同时双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畅。

美国波士顿大学专家认为:胃溃疡病人宜提倡左侧卧位。如果向右侧卧,从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回流量大大多于正常情况,而且持续不断,可引起胃部灼痛。

急慢性肝病、胆结石等患者宜取左侧卧,有利于病情康复。

老年人洗澡和洗脚的学问

1.洗澡:科学家发现,洗澡的时间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科学安排洗澡时间,可以取得最佳效果,更有益于健康。一般地说,每天洗一次澡,花15分钟至45分钟比较合理,不会使皮肤、肌肉过度松弛而引起疲倦,乏力。在临睡前洗一次热水澡,能促进机体的肌肉、关节舒张,加快血液循环,可使人进入甜美的梦乡。洗澡水的温度也很有讲究,用37℃的水洗澡,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用43℃的水洗澡,对健康不利;用40℃的水洗澡,最有利于健康。

老年人洗澡,喜欢长时间地浸泡在浴池里,岂不知这会带来潜在的生命危险。据有关资料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动脉硬化症的高达60%以上。如果老年人在热水里久泡,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充血,会使通过动脉硬化狭窄部位的血流变得缓慢,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心、脑等供血不足,加上浴室通风不畅,造成心肌缺氧加重,也很容易引起猝死。因此,老年人每次洗澡最好不超过30分钟。

2.洗脚:亦称“浴足”。中医认为,“春日浴足,升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祛;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灼”。这说明一年四季睡前洗脚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针灸学家临床验证,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部都有相应的反射部位,用热水洗脚,有刺激脚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既能强身,又能治病。现代医学家也认为,睡觉前用热水浸泡双足,能加强脚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脂腺的活动,消除下肢疲劳现象,并有催眠的作用。洗脚时如能加上按摩或药物熏洗,还是一种很好的物理疗法。高血压患者如经常洗脚,对降低血压也有作用。

老年人的旅游

1.旅游要重视保健。旅游可使人胸怀开阔,呼吸到郊外的新鲜空气,身心均得到陶冶,有助于防病健身。但旅游也要重视卫生保健。

(1)旅游是一种消耗体力的活动,最好参加前能检查一下身体。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病史的老年人,更要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量力而行。

(2)如不是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最好要有子女、亲友陪同。高龄老人行动不灵活,上下坡、过小桥、穿过公路,都要有人搀扶,并且步履要均匀,速度要缓慢,以防跌倒。

(3)要备带衣服和雨具,以防气候变化,受凉感冒。

(4)要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不要饮酒助兴,暴饮暴食,伤害身体。

(5)有过敏体质的老年人应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和花粉,如没有随行医生,出发前要带一点扑尔敏之类的抗过敏药物备用。

(6)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过分疲劳。不能因为旅游的兴奋、激动,而在野外长时间的聊天、下棋、打牌等。若身体有疲劳感,应立即停止娱乐,静心休息,以免因劳累而诱发疾病。

2.晕车、晕船和晕飞机:视觉和人的平衡系统(内耳的3个半规管)失调,可造成晕车、晕船和晕飞机。酒醉、体质不好、紧张,不良环境、衣服太紧以及饱食后、睡眠不足、精神刺激和其他原因,均可促发晕车的发作和加重。

治疗方法:①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去想晕车,看看窗外远处景物或水平线,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大声唱歌、说话,但不要看书,以及做编织毛衣等用视力专注的工作,这样可以推迟或减少发作的机会。②将皮带、纽扣、领扣、领带等束紧身体的东西放松或解松,以减少身体如颈和胸部的压紧感;远离不良刺激,使情绪稳定和愉快。③实在无法忍受时,宜停止乘车或乘船等。④想呕吐,不要强忍,吐在口袋内,不要吐得一地,影响他人。⑤吐完后,漱漱口,就会感到舒服。⑥习惯性晕车者除注意上述各项之外,可去医院配置一些预防晕动病的药或缓解发作症状的药品。

老年人要注意安全和防止意外

1.老人着装鲜艳可保交通安全。不久前,在西班牙国际交通会议上,有一份资料引起与会者关注:全世界交通事故日趋严重,平均每小时约有65人因车祸丧生,2 000人受伤。在车祸死亡者中,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加,60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

日本警视厅交通部门专家发现,在车祸受害老年人中,除因反应不灵敏外,着装不够显眼也是一个原因。他们几乎全是穿黑色或茶色服装者。这种颜色的服装与周围环境的色彩极为相近,反差太小,难以令司机及早采取安全措施。为此,日本交通部门特别向老人发出呼吁:出门时穿着应鲜艳、引人注目些,并建议最好能穿白色、天蓝色和浅绿色服装,再戴有反射板的帽子,这样就比较醒目,能保交通安全。

2.谨防老年人摔倒。调查900多位老年人,其中19%的人1年内摔跤1次或1次以上,其中1/4的人造成骨折。因骨折生活自理困难的程度位居于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之后列第四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跌倒常常成为主要死因之一。

老年人摔伤的原因,多为急慢性疾病造成的,如半身不遂、白内障、晕厥等;也有人们乱扔果皮、冬天随地泼水造成地面结冰太滑,公厕灯光不足等环境因素。

为此,除提醒老年人时时注意防止跌倒摔伤外,还要对群众进行公德教育,下雪时积极清扫路面积雪,不乱扔果皮,冬天不随地泼水,以避免行人跌倒、摔伤。

3.老人与手杖:被老人比喻为第三条“腿”的手杖,是老人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伙伴。一根理想的手杖使老人在行走时感到舒适、安全,起到助人一臂之力的作用。如果不注意手杖的使用知识,往往会造成手杖突然折断或打滑脱手而跌倒在地,反而帮了个倒忙,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在使用手杖时不妨注意如下几点:

(1)理想的手杖的杖杆要质地坚韧、不易折断。使用过久或发现有裂纹的手杖要及时更换。

(2)手杖杖杆的长度要适合老人的身高,过长或过短的手杖都会引起行走不便,甚至造成危害。确定长度的方法:让老人自然站立,手自然下垂身旁,测量从小指侧的手腕横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为手杖长度。

(3)手杖的杖头要用金属圈加固,但不要将杖头包起来,最好用橡皮圈套在杖头上,以免在行走时打滑。

(4)手杖杖柄的形态宜宽一些为好,以能用手把握得住为准,使老人握杖自如,十分舒适。

4.老年人慎为冰箱除霜。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不宜为电冰箱除霜。因为老年人在动手除霜时,强烈的刺激往往会造成老年人突然晕倒,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悲剧。

据测试,将人的手浸入冰水中1分钟后,因毛细血管、小动脉迅速收缩,血压会立即升高,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寒冷加压”。当老年人除霜时,突然接触寒冷物体,就等于进行“寒冷加压”,其后果是血压迅速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意外或其他严重后果。

另外,为了避免意外,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从冰箱中取东西时,最好戴上手套或用毛巾之类御寒物衬垫在手上。千万别以为这是多此一举。

5.老年人不宜穿平跟鞋。老年人大多爱穿没有后跟的鞋子,认为这样行走安全,利于健康,其实并非如此。老年人由于足部肌肉与韧带退行性变化,足弓弹性丧失,站立或行走稍久即会出现足、踝、膝、髋和腰部疼痛。穿平跟鞋虽然轻便,但不利于负重和行走,特别是抗震荡的能力降低。同时,无跟的鞋子定向转动性最大,容易引起足部各种损伤和劳损。因此,老年人应穿松软带后跟的鞋,一般跟高1.5~2厘米左右为宜。这样,对老年人的站立和行走都比较有利。

老年人的春季保健

春季,是气温和湿度变化较大的季节。“乍暖还寒”,可说是这一季节的特点。在这整个季节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健。

1.要预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因全身各器官功能和抵抗力减弱。对于乍冷乍暖的气温变化不易适应,应随时注意增减衣着,宁可暖些,不要受寒。春季气温渐暖的时候,不要急于减少衣服,要逐渐适应。患有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病和骨关节病者,更要注意对颈部、胸背部和骨关节部的保暖。春季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多,应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去,家居也要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温度和湿度,以避免感冒甚至并发肺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有时症状并不显著,体温和白细胞升高也常不明显,甚至只表现为精神不振或意识模糊,食欲减退,脉搏增快,因此大意不得。一旦出现有黄脓痰等感染征兆,就应及早就诊,及时化验血和肺部拍片,以求尽快确诊,及早对症治疗,万勿延误。老年人选用抗菌消炎药应避免有损听力和肾功能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等。

2.要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复发和意外。春寒常伴雨水,气温、湿度变化大,随时都会对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产生不良影响。要特别注意春季饮食和劳逸适当。一次过高的脂肪饮食就可能使血脂增高,血凝倾向增加;一次过于兴奋的长谈或游戏,也可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意外。春季适当吃些暖脾肾的食物和药物,如红枣枸杞粥、板栗猪肾粥等,对健身防病是有益的。原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春季如果持续出现不适,而且一般服药无效,就应及早检查就医。

3.要防止户外活动过度和摔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返青,一派生机。在室内蜇居了一冬的老人们,这时都喜欢到户外活动,这对健康是有益的。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应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要适当,勿过度。尤其是年高体弱、骨关节活动不灵便的老人更要注意量力而行,适应早春多变的气候。天气晴朗时可多到户外活动,并随身带好常备药物;遇有大风、降温或雨雪天气都不要外出活动,以防摔伤或感染疾病。

老年人的夏季保健

每年小暑后的一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老年人度夏应注意以下六点:

1.注意夏季精神养生。夏季要宁静养神,重在制怒、防躁。常言道:“心静自然凉”,要保持豁达、乐观、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这有益于全身各器官的相互协调,提高机体适应环境、气候变化(高温)的抗病能力。

2.生活起居要适应度夏。可适当晚些入睡(等暑热稍降再睡),早些起床。起床后应去室外多活动,根据自身条件和体质状况,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午饭后可适当午睡,以补充夜晚睡眠的不足,消除身心疲劳。睡眠时天气再热也要盖好腹部,以免天气突变着凉。晚间看电视不宜太久,也不要看惊险节目,以免妨碍睡眠或诱发疾病。

3.防暑降温。中午前后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备遮阳伞或草帽。注意补充水分,高温时老人宜饮淡盐茶、绿豆汤、菊花茶和矿泉水。科学的饮水是:不要等到口渴才饮水,每人每天饮水量应在2 000~3 000毫升左右,早晨起床后须饮水,上午10时左右、下午3时左右以及晚上8时左右,都需定时饮水。活动后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些淡盐(0.2%)水,如出汗过多不及时补充水分,有时可产生少尿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诱发“中风”等,千万不能大意。

重视室内降温,开窗通风,要用窗帘避免阳光直射室内,如用电扇应摇头吹风,切不可高速对吹,出汗后与睡眠时更应注意(睡前应关停),如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以防着凉或引发热伤风。

夏天老年人不宜袒胸露背,衣服宜宽松肥大,以吸汗性能好的浅色纯棉面料为佳,穿鞋以通透性能好的布鞋为佳。

每天冲个温水澡对消暑、保持皮肤清洁与调节精神都有益处。老年人洗澡有五忌:一忌水温过高过低,过高过低都会诱发疾病,一般以31~39℃为宜;二忌洗澡时间过长,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三忌饱腹与饥饿时洗澡,宜在饭前或饭后一个多小时为宜;四忌过度搓擦皮肤,以免皮肤损伤引起种种感染;五忌去公共大浴池洗澡,老年人以在家中洗澡为宜。

4.调节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尤需定时定量,饮食以温软易消化、清淡、富有营养的为宜,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如番茄、冬瓜、黄瓜等;多吃些优质蛋白食物如鱼、瘦肉、豆制品等;多吃些粥能多福多寿,如绿豆粥、红枣粥、薏米莲子粥,以及稀饭、面条、牛奶等。夏天喝些冬瓜丸子汤、番茄蛋汤都很好,少吃煎、烤以及肥腻辛辣等食品,宜少吃糖,最好不饮酒,啤酒也不宜多饮,就是吃西瓜一次也不宜吃得太多。夏季对饮食卫生也要特别注意,吃剩的饭菜即使存在冰箱,也不是绝对安全,应加烧后再吃,如有变质切不可再吃,以防“病从口入”。

5.预防疾病。重点是预防中暑、胃肠道疾患和意外伤害,也要注意不要淋雨和涉水以及乘凉时不要在过堂风处,以免引发头痛或背痛,不宜在外面露天住宿,以防手足麻痹或面瘫,还要防止水、火烫伤及虫、蛇咬伤。有哮喘病的冬病夏治有良好效果。当气温高达37℃时,中暑人数会显著增加,当日平均气温达到或高于31℃时(即全天大部分时间都在30℃以上时),中暑也容易发生。中暑除高温是主要原因外,内因(体质对气温变化过于敏感、汗液蒸发排出不畅、营养状况不良等)是容易中暑的根据。中暑的症状有大量出汗、口渴、头痛、耳鸣、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严重时还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恍惚不清等循环衰竭的症状,以及四肢肌肉群抽搐和痉挛等现象。夏季老年人在家中备些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痱子粉、藿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很有必要。对轻、中度中暑要及时救护,重症中暑赶早送医院抢救。对轻、中度中暑,要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解松或脱去外面衣服。降温时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到凉爽舒适为宜,并喂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等。有条件时,可静脉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液和氯化钾,病人多在几十分钟或数小时内恢复。肌肉痛性痉挛的不需要按摩,否则疼痛加重。除了补充钠、氯外,尚需适当补充其他电解质如钙、镁等。

对重症中暑,应赶早送医院,紧急抢救,如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或留下很多后遗症。

6.盛夏将至时,进行耐热锻炼可保健康。耐热锻炼就是在逐渐升高的气温条件下进行锻炼,以达到逐渐适应高温环境,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盛夏热浪袭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具体办法是:每天要抽出3~4小时到室外活动,主动去适应热环境,如散步、体操等,开始时要尽量避开气温最高的时段,逐渐向高气温时段适应,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加强呼吸功能,促进汗液分泌,通过发汗能有效地维护和强化机体的散热功能。

老年人的秋季保健

1.秋凉莫忘逐渐添衣。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好季节。但是一场秋雨一场凉,气候由暖转冷,变化较大,稍不注意,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希望人们,特别是老年人随着气温的变化注意自我保健。

民间虽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也得因人而异,不能一律对待。气候变化能诱发并加剧某些疾病,例如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机会增多;支气管哮喘病人,咳嗽加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酸分泌增多,发生穿孔的机会增多;高血压病人血压上升,发生脑溢血死亡数增多;关节炎病人也往往病情加重。气候变化对健康的人来说,可以“春捂秋冻”,以增强抗寒能力。至于老人、孩子和体弱多病的人则应注意秋凉莫忘添衣,宜逐渐添衣。此外,应坚持锻炼以增强体质,同时还应节制烟酒、注意休息,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要加强自身保养、监护和药物治疗。

2.秋季养生防病。秋季即从立秋这一天起至立冬之前的一段时间,其中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重要节气。秋季的气候特别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很难适应这种多变的气候,很多疾病纷至沓来。为此,重视秋季防病很重要,要注意几点:

(1)精神需调摄:时至秋日,听到秋风瑟瑟,望着枝枯叶落,常会使人有凄凉之感。但秋季也是金风送爽、硕果累累之季。人们应以哲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季节交替,可静思收获的喜悦、培养乐观的情绪。秋季的精神调摄对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少冬季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2)沐浴保肌肤:初秋湿热并重,更有“秋老虎”肆虐,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但这季节又是早晚凉爽,人们出汗后由于夜间凉爽,温热并重,这就容易使皮肤发生疖肿。为保持皮肤清洁就要勤洗澡,沐浴时可在浴盆内放一些花露水或祛痱水,使浴后皮肤清爽滑润,避免疖肿的发生。洗澡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秋季气候渐趋干燥,再使用碱性大的肥皂容易使皮肤干燥脱屑。尤其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如再使用碱性肥皂就会导致皮肤自身保护能力降低,容易受细菌的侵袭。

(3)按摩通大便:秋季气候干燥,大便也会干结难排,有许多人甚至数日一解或用药物来维持大便通畅,结果造成习惯性便秘,使日后大便更加困难。按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通便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起床前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身体仰卧,先将两手掌心摩擦至热,然后两手叠放在右腹下部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腹部旋转,共按摩30圈。这个方向正好与粪便在大肠中的运行方向一致,有助于大便的运行。这种方法也可以在坐便时应用。

(4)麦冬除秋燥:秋季气候干燥,常有“秋燥”之疾,人们常感到口渴、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中医有滋阴清热之法,可用麦冬30克,煎水代茶饮用。麦冬甘寒,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常饮本品,可解秋燥,也可润肤美容。麦冬饮对老年人及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也有保健作用。

老年人的冬季保健

寒冷的冬天,老年人体质衰弱,抗病能力较差而易发病。这有几个原因,一是病毒或病菌易于侵入呼吸道而引起感冒、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病的发生或复发;二是天气寒冷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阻力增强,血液黏度增高,易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中风)的发生和加重;三是受到寒冷刺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肾盂炎、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患者易旧病复发。所以,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天,要特别注意保健:

1.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衣服要选用保暖性好,并以轻、软的为好,衣服不要穿得太多,以免行动不便,动一动就出汗,以自觉不暖不冷为宜。并应注意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同时还要注意足的保暖,“寒从脚下起”,足底受凉易引起感冒等病。

2.适当增加营养和进补,在冬季机体消耗热能增多,此时老年人应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吃点滋补食品,有助于强身防病。如用补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用药不当而产生不良后果。

3.居室要保暖、清洁、空气新鲜。寒冷天气老年人在室内时间较长,要注意室内保暖,但也要按时通风换气。在晴暖的天气,老年人最好到公园去活动活动,晒晒太阳。在冰天雪地寒冷的天气,最好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时,要有家人陪同,有心脏病者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并要当心摔跤或受寒。

4.坚持体育锻炼。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能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冬天坚持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但锻炼时要注意不要着凉,老年人不宜参加剧烈活动。

5.按时洗澡更衣。老年人由于皮脂腺萎缩,分泌减少,一般在冬季7~10天洗一次澡,水温40℃左右为宜。洗澡前勿空腹、饱餐、饮酒、劳累,洗澡时不要在池中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诱发“晕堂”反应。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洗澡时要有家人陪同或请人帮助洗澡。

6.按时用热水洗脚,坚持按摩脚心。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后,再用拧干的洗脚毛巾或手掌按摩左右脚心各1~2分钟,这样有助于抗寒防病、解除疲劳及催眠作用,还可防治脚汗、冻疮等。

7.预防低体温。寒冷天气,老年人因体温调节功能降低,御寒功能减弱,很易发生低体温,体温会急骤地下降到35℃或更低些,严重的会麻木僵直,甚至昏厥,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在寒流袭来,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应格外加强御寒,以防发生低体温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复发,保障安度寒冷的冬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