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居规律对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很重要

起居规律对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很重要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对于患者从精神上解除负担很有作用。这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付良药。“三班倒”或自己日常起居不规律,直接影响按时吃药、按时吃饭、按时运动、按时休息,这对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不利,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规律性显得比健康人重要。紧张的工作对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和体力消耗大,容易使病情加重。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恒,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乃得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说的“起居有恒”,就是要做到生活有规律。现代人也都懂得合理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抑制衰老过程的进行。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活了73岁,他一生的工作和作息安排的很有规律。他曾说过:“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活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可见古今一些科学家早就了解并注意了规律的生活对人的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所以,人要尽量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尤其糖尿病患者,如能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就会有利地控制病情,血糖控制好就可以健康长寿。

糖尿病患者做到生活规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食有规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而进食与血糖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必须保持规律性。患者一日三餐或多餐以及加餐都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如果不定时吃饭,早一顿、迟一顿,或者饥一顿、饱一顿,胃肠消化系统失去时间性的条件反射,不知道什么时候吃饭,不知道吃多少饭,临吃饭时才分泌消化液,肯定食欲就不好。甚至消化液分泌不足,不够用,消化液不会完善,血糖就会有波动,这对控制病情不利。因此,糖尿病患者进食要定时、定量,形成规律,才好控制血糖。

(2)起居有规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不仅与进食有关,而且和起居活动有密切关系。比如:晚饭后睡觉过早,食物消化不好,血糖就会升高。起床过早或过晚,也会直接影响血糖的变化。因为一般说午夜血糖低,早晨血糖高,起居不定,血糖波动就大。还有工作时间长,比如搞夜战,就会感到疲劳,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血糖波动。一般说,血糖每天24小时都有波动,如餐后血糖必然上升,活动时血糖低,睡眠时血糖较低,这些节律与人的内分泌激素的节律有关。如果生活起居没规律,打乱生物钟,就会打乱血糖变化的规律,这对控制血糖不利。

人们知道运动与血糖控制关系极大。人在运动时血糖明显降低,如果在空腹时锻炼,加之用药不久,就会出现低血糖。而且运动与用药多少和时间也有很大关系。只有定时、定量运动和休息,才能更好地调节用药并保证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想什么时间运动就什么时间运动,运动量也没有相应的固定,用药、进食也不好掌握,甚至出现血糖大的波动,使病情加重。

(3)用药的调节: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选择适当后,要相对固定,但是也要注意调节。这种调节不可随意,而要与血糖的变化相配合。一般在用药1~2周时,血糖会出现变化,如果居高不下,就要加量或换药;如果下降比较明显,可适当减少用药量。这种用药调节规律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敏感,也应纳入患者的生活规律中去,因为糖尿病患者是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的。

(4)积极参加工作:糖尿病患者做到同一般人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减少精神负担,增强生活能力。通过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患者可以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用的人,树立战胜疾病和丰富生活的信心。这对于患者从精神上解除负担很有作用。如果以为自己有病了,什么都不能做了,什么也不想做了,会从精神到身体走下坡路,使病情加重。

(5)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是人生的乐趣。给患者广泛接触社会和他人的机会,就会增加生活乐趣,保持心情愉快,消除悲观失望。这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付良药。

(6)注意劳逸结合:糖尿病患者不是丧失劳动力的人,应该参加适当的劳动和工作,包括家务劳动;但又是患者,所以必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于劳累。因为患者的身体消耗能量多,显得比健康人虚弱,体重减轻,体力下降,这是“三多一少”中的“一少”。

(7)避免做不适宜的工作:有些工作对糖尿病患者不太合适,应尽量予以避免。①生活不规律的工作。比如“三班倒”就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生活无规律,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大忌。“三班倒”或自己日常起居不规律,直接影响按时吃药、按时吃饭、按时运动、按时休息,这对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不利,甚至会加重病情。因为控制血糖与进食、运动、休息有直接关系,打乱了生活规律,势必会造成血糖的波动。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规律性显得比健康人重要。②避免危险的劳动环境。因为糖尿病患者在劳动中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不应该从事高空作业和从事驾驶员等工作。③防止精神过度紧张。紧张的工作对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和体力消耗大,容易使病情加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