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饮食养生法则

孔子饮食养生法则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不仅充饥养人,也是可以治疗疾病的。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食疗在祛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但事实恰恰相反,皇帝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年少夭折的更是大有人在。成年之后,乾隆皇帝不仅把儒家思想用在治理国家方面,更是对孔子的养生之道大加赞赏并身体力行。普通人不了解药材与食材的配伍特性,随便乱搭配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危险。

药食同源——重视食疗,远离疾病

孔子虽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但毕竟也是血肉之躯,也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还没有抗生素,也没有药液可供注射,即便是中医药,也远没有唐宋时代那样完备。那么,孔子是如何调理身体健康,治疗各种疾病的呢?

在《论语》中,我们找到了答案:“重食医。”就是要重视食养(食疗)与药膳。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不仅充饥养人,也是可以治疗疾病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神农氏尝百草的滋味、水泉的甘苦,开启了我国远古人找寻和认识药食同源的历史

儒家自我国商代伊尹、西周食医和孔孟倡导“食性”以来,历代儒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

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儒家食养的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三点。

1.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最好要从小做起,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才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2.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3.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祛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尤其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才较妥当。

人生就像盖大楼,生病就像发生了建筑质量问题,打针吃药就如同对有质量问题的部分加以修补。修补得再好,都会留下隐患。高明者,从打地基开始,每一道工序都严把质量关,根基稳固则大楼坚固,没有质量问题也就无需修补。

所以,若要健康长寿,应按照本书所介绍的“孔子饮食养生法”身体力行,若发现疾病找上门来,只要不是急症,就不要急着打针吃药,试试食疗和药膳,不但能和医药一样治病,还有固本培元、增强体质等诸多好处。

中国从古至今一共有数百位皇帝,按说这些“天子”们享受着全天下的美味珍馐、玉液琼浆,又有最优秀的“太医”为其调理身体、诊治疾病,还有层层选拔上来的绝色美女伴其左右,虽说真活个“万岁”不太现实,但活到七八十岁应该不成问题。但事实恰恰相反,皇帝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年少夭折的更是大有人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些短命皇帝们的生活虽然极尽奢华,却是与养生法则背道而驰。俗话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孔子对饮酒的限制相对宽松,但也有个底线,就是“不及乱”。

但历代也有一些皇帝十分注重养生之道,并持之以恒,最终得享高寿。唐朝女皇帝武则天岁生性刚烈不让须眉,从年轻时就十分注重养生,最终活了82岁;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只食五谷杂粮,不近酒肉女色,深得养生真髓,最终得享86岁高寿。而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当属89岁高龄才仙逝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接受的是儒家教育。成年之后,乾隆皇帝不仅把儒家思想用在治理国家方面,更是对孔子的养生之道大加赞赏并身体力行。比如说,乾隆皇帝好酒,却从不喝醉;好肉,却从不多吃;好美女,却十分注意阴阳调和……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乾隆皇帝十分注重食补的功效。

说到食补和药膳就可能涉及到冬虫夏草人参当归天麻、杜仲、枸杞子等,这些药物在与食物配伍、炮制和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否则就会出现不良后果。因此,中国传统医学对药膳应用有严格的禁忌。普通人不了解药材与食材的配伍特性,随便乱搭配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危险。

不要着急,接着看下去,我将分门别类地为不同人群介绍一些易于制作的食疗和药膳的配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