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健康作决策

为健康作决策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不仅要处理问题,而且要先找原因,当然危急情况例外,首先让病人脱离险境。作者在与病人互动中,常有人以例外来否定原则,还有以同类疾病其他病人来与自己作比较。因他只看到了“例外”,我清楚记得,我所劝告的病人中,至少四人患肺癌走了。

四、为健康作决策

要得到保健知识并不难,有了知识不等于理解,知识就算只是一句话,任凭你背得滚瓜烂熟,可能还未理解,甚至误解。保健不单是一般合理的生活方式,对老人来说,还有疾病防治的问题要考虑,考虑不仅要知识,还要正确的思想方法,否则在一堆知识中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以致决策矛盾或者作了错误的选择。因此,要争取成为健康老人,在没有讨论具体保健措施和疾病防治前,对可能遇到健康问题出现的一些想法,应有正确的观念。

你读完本书前面内容,让你重温了生命的自然历程,了解了人们为冲破寿限的努力和现今地球上老人的现状。作为老人中的一员,你一定会面对现实,从学生时代追求品学兼优,成人后为事业有成作奋斗,到现在的目标应该是“健康老人”。

作者认为如无大规模战乱和大范围灾难,未来半世纪或本世纪末世界上个别地区的平均寿命可望达到90岁。现在我们追求健康,远比寿命重要。追求健康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以达到防病目的;其次为有病早诊断、早治疗。在具体进行上,则从学习来得到知识,知识理解后,进行思考判断,作出决策后采取行动,根据行动的结果再修正。因此,要想成为健康老人,在没有讨论具体保健措施(中篇)和疾病防治(下篇)前,对可能遇到健康问题时的一些想法,应有正确的观念。

1.矛盾中作决定

事物常具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生活中这类事例屡见不鲜,涉及健康也一样。这也有多种情况:

(1)疾病本身在治疗上有不同选择

最常见的是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举一个例,一个冠心病老年人主要的冠状动脉几近90%已阻塞,已不能做介入治疗,当时,一般状况还可,是搭桥手术还是内科保守治疗,医师可给你分析各自的利弊和手术的风险。但决定是要病人及其家属做的,这是最难的选择,因你的选择不会永远正确,未来发展无法预测,你需要根据自己全面情况,不仅是不同治疗可能发生的正负情况,还应想到两种后果好坏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2)不同医师对同一情况在医疗措施上有不同甚至相反看法

原因是可能这一医疗问题本身在医学界还有争论;也可能有了新措施,新措施未全面推展,而旧方法尚未淘汰;不同医师自身的经验和习惯不一。这在你决策前可从书刊或电脑中找资料,或找同病相怜者交流,获得信息后,从不同措施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角度考虑来作决定。

(3)从矛盾的主次中找平衡点

有时病人有多种疾病,针对不同疾病处理,可能出现矛盾;或你患了病,用药有反应,此药又很有效,无药可替代。这时你从全局考虑,最好找到平衡点,兼顾两头。不可能时,考虑主次,哪一问题主要,保主弃次,或先主后次。

2.有了因才有果

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是因身体内部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处理问题,而且要先找原因,当然危急情况例外,首先让病人脱离险境。为让医师作出正确诊断,病人有责任将自己的病情重点扼要向医师述说。并且能够就自己的疾病提出有关的问题,提问有助于医师思考和重视,提问要有针对性、关键性,这样医师会更认真地对待和处理你的问题。诊断不明确的治疗有一定盲目性,虽亦有可能治好病,但亦有可能延误了重要疾病。对自己疾病通过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为首要任务,特别严重、复杂或诊断含糊的疾病要听第二种意见,找不同医师诊治,这有助于弄清问题,避免误诊。

3.事物不断运动

有了不适去就诊,经过化验及各种仪器检查的结果,医师告诉你:“没有大问题”。这时你的态度应该是先放下心,但千万勿高兴太早。如果确实以后没有情况,当然是好事。我有一个事例要告诉你,一个病人感到上腹不适,检查没什么,但还是不舒服,看了两家三级医院,医师都说没问题,这个病人无论如何认为自己有病,连家属也埋怨他,最后却在二级医院确认为肝癌。这种情况病人常会称赞某医院医师水平高。其实疾病是在不断发展的,一次正常不等于永远正常,否则就不需定期体检了。疾病早期往往非常局限,这时功能上出现失调,病人感觉不适,可还不足以在化验或影像检查中显现出来,当然检查正常不等于实际正常。社区医师很有体会,他是第一关,病人刚发病,又无必要仪器,难作诊断,最幸运的医师是在经过不少医师检查过的最后一位,不仅可以参考以前检查结果,而且到时病情已暴露,或者别的医师用药无效,他就可选用其他药物,这样诊断正确、治疗有效的美誉与桂冠也就自然落在他身上,这种“名医效应”就不举例了。同样,体检时发现异常,自己感觉良好,千万勿忽略,有一老年病人在肺下方有1公分大的小结,无不适,位置又不能作气管镜检查,医师嘱观察,但观察两年无变化,后来自己也不再检查,五年后体检时发现有增大,经正离子放射断层扫描(以前此检查尚未使用)证实为肺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感到有病没有结论,或体检发现异常,自我感觉良好,不能视为一切平安无事,要随时关切,追踪下去。既然事物是在运动和发展的,那么所有关于个人的生活保健和慢性病的治疗措施都应随着自己的健康状况变化随时调整。

4.疾病结局不同

疾病从其转归来说,有三种不同结局。一种可治得好,必须通过有效治疗,可彻底断根;一种不治自愈;一种难以治好。有人将这情况,说成各1/3,其实并没有量的概念,而且随着科学发展,原来不治之症会成为可治之症,不治之症也有不经治疗而自愈的病例。疾病的痊愈除了诊断正确与合理治疗,病人本身的抵抗力也起着很大作用。了解疾病的结局有助于你为治疗作决策。可治之症应早治,治疗要彻底,不能半途而废,以求根除病情。对可以自愈的自限性疾病,如有症状,通过治疗可望减轻症状或可能缩短病期。至于不治之症,仍须医治,以缓解症状。对自称可以根治一切疑难杂症,包医包好的江湖郎中,那要多多考虑,假定你选择“反正无治,试试何妨”,刚好坠入对方“反正病难治,医不好亦无责”这一陷阱,当然这些都非正规医师。

5.规律中有特殊

自然界的任何现象,从众多的个例中可以归纳出共性,并找到规律,但规律中会有个别的特殊情况。在共性的基础上,也有个性。作者在与病人互动中,常有人以例外来否定原则,还有以同类疾病其他病人来与自己作比较。最常见的例子,如劝人戒烟,吸烟者会说:“××人吸了几十年,现在80出头也没事呀!”我想他不知道国外有一个百岁老太,吸烟七十年,共吸烟50万支,如用这个例子岂不是吸烟可长寿吗?因他只看到了“例外”,我清楚记得,我所劝告的病人中,至少四人患肺癌走了。至于同样的病同样治疗为什么他很快痊愈?同样的病不同治疗为什么他很快痊愈了?这可以考虑每个个体的不同,首先从自身考虑,在治疗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自己找不到原因,可征询诊治医师。

6.决策要从全面考虑

事物有表象和实质,我们在作健康决策时,要全面考虑,不单看到表面现象,还要看其实质。有两个实例,一位病人胆囊中有一小粒1公分的小胆石,病人并未发过胆绞痛,也无症状,外科医生建议手术。另一位82岁老太有腿痛,股骨头轻度坏死,门诊骨科医师看CT片后,一话不说,即刻开了住院单,说住院换人工股骨头,并说准备1万5千元自费,却未向病人解释一个核心问题:手术必要吗?我想如果读者处于以上情况,想一下你将如何面对这一医师的建议。我觉得任何体内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当然要重视,医师的处理意见是否必要,首先考虑目下的病况有什么危害,它的未来发展和结局如何,医师的措施达到什么效果。医师给病人的医疗措施有些是不必要的,如果一切从经济收入的角度考虑,那么,不必要的检查、不必的治疗就会越来越多。国际上调查这类“无效医疗”高达40%。不论是自费、公费,都是人力与资源的浪费。

7.观念中的误区

由于传统观念或受误导作出错误决策,在老人中时有发生。

(1)中药无害

有少数人认为西药是化学合成,副作用太大。中药大部为自然的有机植物,对人无害。其实,不少中药也有毒性和副作用,个别可对肾和肝有毒性。此外,有病未经检查明确诊断,就找“中医”把脉吃药,未经正规中医诊治,因而延误病情,时有所闻。

(2)盲目自然疗法

什么清肠治疗、排毒疗法、抗酸性体质治疗等疗法,推介各种产品或仪器,讲得神乎其神,天花乱坠,还开说明会,介绍的病例常为个案,甚至有的连个案都非事实,更不说具有可靠的统计数据了。

(3)偏信保健品

老人增多,保健品充斥市场,报纸、电视、推销员、名人代言,让老人心动,一个商人背后夸口说:“只要万分之一老人买一次我的产品就够了。”据报载有的产品暴利达到成本的12倍。为了推销,有的产品迎合某些市民的崇洋思想,原料、加工在国内,渡洋换上包装来唬弄天真的老人时有所闻,叫人听了好伤心。

8.正规诊断一定正确

认为疾病经过详细的正规检查得出的诊断结论一定正确,特别是专家,常听病人说我已经××教授看过了。其实未必,一切手段的检查都有其局限性。通过病理检查及死后解剖与临床诊断进行核对,在世界先进工业国家其误诊率达到40%~50%。不必惊慌,因为这些都是复杂的疾病,一般疾病当然不在此统计之内,这也要让大家知道当医师并不容易。

人的寿命与健康受到很多因素相互影响,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并非一致。有研究称遗传影响可能仅为15%;社会因素则占10%;医疗条件为8%;气候关系7%。而60%决定于个人,这样说来,自我保健最为重要。读完此章,你是否认同自我保健是健康的保证?如果赞同,请继续本书中篇的阅读,它将告诉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健康知识,读了你可对照自身,并能静下来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