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物的性味

食物的性味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掌握“饮食宜忌”的规律,必须要了解食物的成分及其“食性”。食物都由不同的营养素和其他成分组成,进入身体后,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其所表现出的特性就称为“食性”。关于食物的组成成分,本书在附录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各类食物的食性、功能及宜忌等项内容,读者可以按本书目录,在第六章内找到。“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4种“食性”,此外,食性不偏不倚的称之为平性。

四、食物的性味、归经等

为掌握“饮食宜忌”的规律,必须要了解食物的成分及其“食性”。食物都由不同的营养素和其他成分组成,进入身体后,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其所表现出的特性就称为“食性”。关于食物的组成成分,本书在附录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各类食物的食性、功能及宜忌等项内容,读者可以按本书目录,在第六章内找到。关于“食性”的知识,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借用中医中药的理论而总结归纳出来的。“食性”知识的内容包括了食物的产地、采集、贮藏、加工、烹调、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用量、服法等,与中药的“药性”理论相似。这里只是简要地介绍与饮食宜忌有关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的内容,其中,食性(四气)是主要的,需要重点关注,其他方面的内容仅供参考。

四气。“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4种“食性”,此外,食性不偏不倚的称之为平性。总的来说,食性应与体质或病症之性相适应,按照“人食同气、类同则召、气同则合”的原理,寒体或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宜食温、热性食物;热体或热证宜食寒、凉、平性食物,忌温、热性食物,更应忌辛辣、葱、姜、蒜、烟、酒及油炸食品。寒凉性食物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多适用于热性体质或阳证、热证。如发热时食用西瓜、梨或荸荠,可清热解渴。温热性食物有温阳、救逆、散寒等作用,多用于寒性体质或阴证、寒证,如阳虚怕冷的人,多食牛肉、羊肉可温中补虚,抵御寒冷;腹中冷痛者,饮生姜红糖水可以温中、散寒、止痛。平性食物常有健脾、开胃、补肾、补益身体等作用,多用于体质虚弱、久病而致阴阳俱虚、寒热错杂或各种病症夹杂的复杂情况。

五味。“五味”是指食物的甜(甘)酸苦辣(辛)咸等五种味道,实际上还有一种淡味,共六味。一般认为,不同味道的食物,各有其不同的医疗作用,可以概括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辛味具有行气、行血和发散作用,通常用于气血阻滞或疾病表证(病的初起阶段),如葱、姜、薄荷、辣椒胡椒等;甘味具和中缓急和补益作用,通常用于虚证或拘急疼痛,如蜂蜜、饴糖、甘草等;酸味具有收敛和固涩作用,通常用于虚汗、泄泻、遗精等,如乌梅、山楂等;苦味具有宣泄和燥湿作用,通常用以热证、大便秘结、心烦、肺气上逆咳喘和寒热湿证,如杏仁、苦瓜、莴苣等;咸味具有散结和软坚的作用,通常用于硬结、瘰疬等,如海带海蜇、海藻等。一般的情况是:食物味同作用也相同,味不同作用则相异;性味不同,其阴阳属性亦不同,这些就是中医用以解释、归纳食物的作用和指导临床选用食品的理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食物的“味”有时是口尝所辨出的“味”,但更多的是以食物作用性质、作用特点而确定的“味”,与口尝之味不同。每一种食物都有气和味,同为寒性的食物,却有苦寒和辛寒的不同;同为甘味,可有甘温和甘寒的区别,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归经。归经是指食物对于机体某些部位具有的特殊作用,把食物的作用与脏腑经络联系起来。如说某种食物主入某脏腑、兼入某脏腑,就是说这种食物的主要作用范围和次要作用的范围。经络有其特定的循行路线和其连属的脏腑。如梨有止咳作用入肺经;酸枣仁有安神作用入心经;人乳、籼米、大豆健脾开胃入脾经;核桃仁、芝麻等有健腰作用入肾经;芹菜、莴苣有降血压、平肝阳作用入肝经等。

升降沉浮。它概括了食物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4种倾向。“升”乃上升,“浮”有发散之意,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向上、向外,故属阳,其对人体的作用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的作用;“降”乃下降,“沉”是泻利之意,其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向下、向内,故属阴,对人体的作用有潜阳、降逆、泻下、利尿等。例如头痛,病位在上在表,当用升浮的药或食品,散风发表;又如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可用沉降的药食;如面红目赤、头痛眩晕的肝阳上亢之证,当用沉降或平肝潜阳的药食;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病势下陷之证,当用升浮作用的药食来升阳举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