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臣不想传明洪武年间的洪武

臣不想传明洪武年间的洪武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工部尚书到应天府尹,忙得恨不得一人劈成两人用。第二天早朝,朱元璋下旨停止“盖房”,令刘伯温代替自己巡查全国,若有贪污、扰民的官员,一律拿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更可贵的是,他从自身的苦难经历中以史为镜,寻找治国良方,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并写成了《明太祖宝训》,用来教育自己的后代。

故事流传

明洪武年间的一天,京城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几天后的早朝上,明太祖朱元璋铁青着脸对着一干文武官员吼了起来,百官无不战战兢兢低头受训。原来,雪后第二天,朱元璋就微服私访,看到了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冻死街头。可谁料一连几天过去了,文武百官还是天天上报国泰民安。朱元璋忍不住了,在朝堂上把大臣们大骂一通。

等他骂够了,这才缓和脸色道:“朕自登基那天起,就发誓要造福百姓。却没想到一场大雪就冻死这么多人。来人,传朕旨意:选一空地为无家可归的百姓修建房屋。”

皇帝盛怒之下降旨,谁敢拖延?从工部尚书到应天府尹,忙得恨不得一人劈成两人用。不久,房子盖好了。朱元璋下旨重奖工部尚书等人,紧接着就昭告应天府无家可归的人来这里居住,房租一文不收,能干活的国家负责安排工作,老弱病残的由国家养活。顿时,老百姓都欢呼雀跃,纷纷颂扬朱元璋的仁德,百官也跟着喊“千古第一仁君”。

这天,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先把朱元璋捧了一通后,跟着话锋一转,说道:“万岁仁德,古今第一。只是有句话臣不知当说不当说。”

朱元璋点点头,说:“有话直说,是不是想劝朕,仁德不宜滥用,不然以后会难以治理?”

刘伯温说:“正是。如今我大明初建,根基尚浅,国库空虚,此仁德之事,不可多为。”

朱元璋听完,嘿嘿一声冷笑,说:“不可多为?那朕就告诉你,朕要做有为之君,要让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而我大明官员,更要有为奋进!仁德不可多为?在朕这里是行不通的!”

一天早朝,朱元璋突然又下建房令,并让刘伯温亲赴华亭县,为那里的穷苦百姓建房。

仅仅过了四个多月,刘伯温便回京复命,朱元璋下旨重赏刘伯温和华亭县令。

赏赐完毕后,朱元璋扫视着百官说:“朕年少时,孤苦无依,深知百姓生活艰难。如今虽当上了皇帝,但年少时的情景却常入梦中。”说到这儿,突然声调提高了许多,“传旨下去,我大明各地各县,都要为无家可归的百姓建造房屋,让他们有栖身之所。”接着一指工部尚书和刘伯温说,“此事由你俩全权负责。”

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建房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了。可没过几天,各地消息就纷至沓来,不是“我们府条件不符合”,就是“俺们县有困难,没法解决”,总结起来就是—没钱!

工部尚书和刘伯温慌忙向朱元璋禀告。朱元璋说:“依爱卿的意思,该如何解决呢?”

工部尚书小心翼翼地说:“依臣愚见,这无非是各地官员的借口,令其自行解决便可。”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爱卿在应天府建造房屋时,可曾遇到这情况?”

工部尚书突然一哆嗦,说:“应天府建造房屋时,款项皆由应天府尹负责,臣不太清楚。”

朱元璋点头道:“那好好想想!”说着看向刘伯温:“刘爱卿可有什么办法?说来无妨。”

刘伯温把头一低,突然撩衣服跪倒在地说:“臣罪该万死。华亭县民生艰难,官库空虚,没办法建造房屋,臣便自作主张,虚报说已盖完房屋,其实根本就没盖。”

朱元璋盯着刘伯温,说:“所以才跟朕说什么仁政不可滥施。”

刘伯温低头说:“是,不入民间不知百姓苦,臣不想再扰民、害民。故欺君罔上,臣死罪!”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这些事朕早已知道了。而且你和华亭县令,还把朕的赏银都分给了华亭县的百姓,你们既然心有百姓,朕就不责罚你们了。”说完,朱元璋转向了工部尚书,问:“你想起来了吗,还要想多久啊?”

此时的工部尚书,已吓得浑身颤抖,面如白纸,“扑通”一声跪下,号哭道:“臣死罪,臣死罪!”

朱元璋脸色铁青地喝道:“你和应天府尹,借为百姓建房之名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以为朕不知道是吗?来人!将工部尚书、应天府尹俩人打入死牢,待秋后问斩。”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下旨停止“盖房”,令刘伯温代替自己巡查全国,若有贪污、扰民的官员,一律拿下。最后,朱元璋声色俱厉地喝道:“朕最忧者,就是我大明百姓无衣、无食、无住所,尔等既然当上我大明的官员,就应替朕分忧,不可成为贪官。如若不然,朕宁肯背负暴君骂名,也定要尔等性命,杀尽天下贪官!”

就这样,本是一场“盖房运动”,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整饬吏治、打击贪污的长期斗争。但不论怎样,逼着官员为穷苦百姓盖房子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仅有朱元璋这一位。

经典启蒙

甲辰三月庚午,江西行省以陈友谅镂金床进。太祖观之,谓侍臣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以一床工巧若此,其余可知。陈氏父子穷奢极靡,焉得不亡!”即命毁之。

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此所以取败。”

太祖曰:“既富,岂可骄乎?既贵,岂可侈乎?人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乎?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以压众心,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然此亦足以示戒,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节选自《明太祖宝训卷四·戒奢侈》

原文注释

①陈友谅:陈友谅(1320—1363年),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后被朱元璋击败。

②镂(lòu)金:雕镂物体,中间嵌金。

③孟昶(chǎng):(919—965年),初名孟仁赞,字保元,后蜀末代皇帝

④溺器:解决小便用的容器,夜壶,尿壶。是古汉语中文明的、书面的用法。

⑤嗜欲(shì yù):嗜好与欲望等。

⑥民望:这里指百姓、民众的希望。

⑦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何况是这样让天下最高技巧的工艺全都集中起来,用来满足、供养一个人呢?

⑧覆车之辙(zhé):这里比喻陈友谅失败的教训。辙:车轮压过的痕迹。

⑨蹈:踩踏。这里指犯陈友谅一样的错误。

师者新说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我们通常称其为洪武帝或朱洪武,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他出身贫寒,幼年时饥寒交迫,从濠州钟离村(今安徽凤阳东北)出走逃亡,一直到在南京建业登基称帝,一路艰辛困顿。但他始终坚强、果毅,和手下的一群文臣武将众志成城,推翻了蒙古外族的统治,重新建立起了汉民族统一的国家,恢复了民族的自信、尊严和荣耀。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八天之内,审核批阅奏章达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有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之多!他还力行节俭,那省吃俭用的生活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更可贵的是,他从自身的苦难经历中以史为镜,寻找治国良方,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并写成了《明太祖宝训》,用来教育自己的后代。

学有所思

明太祖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他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勤”为本,着手巩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

亲爱的小读者,从这位“勤”字当头的帝王身上,你是否看到了“天道酬勤”—多一分耕耘,便多一分收获?我们的生活、学习不也是如此吗?从现在开始,让自己戴上刻有“勤”字的英雄徽标,飞得更快、更高、更远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