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辉的典范

光辉的典范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1990年冬石光同志逝世时,原东北局宣传部的大部分同志曾经聚会、 合影、 聚餐, 并曾议定以后每年聚会一次, 以资纪念。敬之同志是东北局宣传部的副部长, 分管理论教育和新闻报刊两个处, 同时兼任理论教育处处长, 新闻报道处一直没有配备处长, 实际上敬之同志也做了这个处的处长工作。当时的讲师团同志就曾称赞过敬之同志的学习精神。那时, 敬之同志是老东北局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更使我敬重的是敬之同志的思想作风。

宁大钧

敬之同志离开我们快到一年半了。1993年初, 当敬之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时, 我被惊呆了。 因为1990年冬石光同志逝世时,原东北局宣传部的大部分同志曾经聚会、 合影、 聚餐, 并曾议定以后每年聚会一次, 以资纪念。 敬之同志和大家一起参加了这些活动。 当时他身体尚健, 精神饱满, 谈笑风生, 饮食正常, 没有一丝一毫衰老的迹象。 可是, 万万没有想到, 时间刚刚过去两年, 他就离开了我们, 这怎能不使人感到突然呢?!

敬之同志的年岁并不算太大,70刚挂点零, 还能为党工作,为革命做贡献, 所以他的逝世, 对党对革命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对于我们这些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过的同志, 他的逝世, 使得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 再也不能直接聆听他的教诲和接受他的熏陶, 当然也是一个无比痛心的损失!

我是1961年初来东北局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工作时认识敬之同志的, 并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五六个年头, “文革” 后期机关撤销, 干部下放, 我们各去一方, 几乎断了来往, 但是就这五六年的相处, 敬之同志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铭刻在心, 终生难忘的。 首先在工作上, 他勇挑重担, 刻苦勤奋, 兢兢业业, 从未稍懈。 敬之同志是东北局宣传部的副部长, 分管理论教育和新闻报刊两个处, 同时兼任理论教育处处长, 新闻报道处一直没有配备处长, 实际上敬之同志也做了这个处的处长工作。 后来又兼起了东北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的工作, 担子更重了, 工作更忙了, 既要参加部里的领导工作, 又要具体指导两个处的工作, 既要做思想战线上的工作, 又要调查研究重大的理论政策问题, 工作内容繁杂, 分量繁重, 除了下去搞调查, 在机关里每天不是开会, 就是看材料, 研究文件, 读书, 写文章, 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地干工作也是常有的事。 机关俱乐部的游艺室等地方是领导干部们工余时间搞文体娱乐活动的场所, 但从来没有看到敬之同志去过。 在机关院子里,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部委的领导同志早晨、 晚上出来散步, 但一次也没看到敬之同志出来过。 敬之同志是把全部精力、 全部时间都用到工作上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 部里同志常有议论, 他们一致认为部领导同志中, 最能干、 最肯干、 最实干, 最苦最累的是敬之同志。

敬之同志的学习精神, 同他在工作上全身心地干工作一样,也是非常刻苦勤奋的。 他的学习精神, 我是早有所闻的。 那是在50年代初期, 我在鞍山市委宣传部工作, 当时的东北局组建了两个讲师团, 其中一个派到了鞍山, 和我们结合在一起开展干部理论教育工作。 当时的讲师团同志就曾称赞过敬之同志的学习精神。 那时, 敬之同志是老东北局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 讲师团的同志们说敬之同志冬天也是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读马列, 天天如此, 常年如此, 精神令人钦佩。 这是50年代初的事。1961年我来到东宣部后, 对于敬之同志的学习精神就不再是耳闻, 而是亲眼目睹了。 这时, 他的学习不仅在家时抓得很紧, 就是外出也从不松懈。 我们跟他出差, 在火车上他手不释卷, 在招待所里早早就起来读书, 从没见他睡过早觉。 敬之同志不仅自己勤奋学习, 对处里同志们的学习也非常关心, 经常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向大家提出学习要求, 阅读有关马列著作书目和提要等, 给大家很大帮助。

在生活方面, 他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的精神给我的印象也是很深刻的, 有这样一件事:1961年春, 敬之同志从吉林日报社来东北局报到, 同时把几箱子书也运来了。 我们几个人帮助他往屋里搬箱子, 他风趣地说: “就个人来说, 革命几十年, 别无所有,剩下的只有这两笔财富, 一笔是这几箱子书, 一笔是一群孩子。”对他的话, 我当时的理解是, 敬之同志一心干革命, 不谋私利,所以为官多年, 仍是清风两袖。 事实也确是如此。 这次见面不久, 我到长春参加东北三省编写的政治经济学、 哲学中共党史三本书的书稿讨论会, 到了长春后我就去吉林日报社见敬之同志, 当时他在办公室接待了我。 他下身穿着一条蓝棉布制服裤,上身穿一件白色的棉布汗衫, 都是半新不旧的, 在汗衫左边的袖子上还有一个破了两寸来长的三角口子。 我看后就想, 敬之同志可真是一个当官不像官, 不顾吃和穿的干部。 敬之同志到职工作了, 家也搬来了, 经过多方面的观察, 看到他个人和他家人的生活, 都很俭朴, 都很一般, 吃穿用各个方面都赶不上机关同级干部的水平, 和我们这些一般干部的生活水平比也没啥差异。 我深深地感到敬之同志确实是一位干革命鞠躬尽瘁、 视利禄淡泊如水的人, 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是我们的光辉榜样。

更使我敬重的是敬之同志的思想作风。 他为人思想纯正, 作风坦荡, 敢想敢说, 敢作敢为, 敢于坚持原则, 也勇于自我批评, 并且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在这方面, 特别是他敢想敢说,敢于坚持原则的事例很多, 这里就不多说了, 现在仅就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说明这个问题。1963年, 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不久, 各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就逐渐地开展起来了。1965年秋, 在一次东北三省部分搞理论工作的同志在一起研究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时, 我曾发言讲, 这些积极分子学习毛主席著作觉悟迅速提高, 人也更聪明了, 改天换地的斗争立见功效, 他们真是把毛泽东思想化作了自己的灵魂, 无所不能, 无所做不到。 对于我的 “把毛泽东思想化作自己的灵魂” 的提法, 敬之同志当即插话批驳, 说我们的提法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或者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 对于敬之同志的这个批评, 我好长时间没有想通, 我想 “为指导” 或 “武装头脑” 与“化作自己的灵魂” 究竟有啥不同。 后来 “文革” 期间,1966年冬, 我给敬之同志贴了一张大字报, 就是向敬之同志问的这个问题。 这张大字报对于敬之同志被机关群众组织定为 “三反分子”可能是有影响的。 大概因为这张大字报我成了我们部的 “带头造反” 分子, 使得一些同志对我不能理解。 在干校恢复组织生活时, 有的同志要我检查 “造反动机”, 问我 “为啥那样积极”。对于这张大字报, 无论是现在看还是当时看, 都谈不上 “带头造反”。 当然了, 话还得说回来, 我虽然被检查出来 “带头造反”的 “动机”, 可还是放过了我, 比大家稍晚一些时间恢复了组织生活。 敬之同志对我的那张大字报不仅没有表现出不满或不悦,而且接受了我的意见。 这是在干校干部 “解放” 过后, 一次他对我说, “你写的那张大字报的批评是对的, 确实学习毛泽东思想应把毛泽东思想化为自己的灵魂。 当然了, 这个提法究竟对不对, 科学不科学, 还可以研究。” 敬之同志在那个年代接受了那个观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重要的是,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敬之同志坦荡的心胸, 这才是最为宝贵的。 还有一件事,1982年我病重住院, 需要一种药医院没有了, 说是长春有, 得自己想办法去买, 于是我派人到长春找了敬之同志, 敬之同志得知后, 亲自派人把药买来, 对我治病帮助很大。 在这里,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敬之同志那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的广阔胸怀!

上述这些回忆很难反映敬之同志作为一位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的全貌, 但就是这些零碎的印象已足以看出敬之同志光彩照人的品格风貌。 敬之同志离开了我们, 而且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 将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 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永远学习他, 永远像他那样革命、 为人。

(1994年4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