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科院人才荟萃到中科院去引进人才这可能吗

中科院人才荟萃到中科院去引进人才这可能吗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5年3月,中科院物理所党委书记张成梅到湖北襄阳下属的南漳县出差。陈耀先又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市革委会主任郝逢武。得知这一情况,郝逢武立即面见这位贵客。见面的地点安排在襄樊饭店。但中科院毕竞是国家最高科学殿堂,当时的襄樊不过区区一个县级市,对中科院只能仰视,要到中科院去引进科技人才?郝逢武同意这个意见。襄樊市大规模引进科技人才战役的第一战役就这样打响。

襄樊的人才引进大潮始于1975年。

1975年3月,中科院物理所党委书记张成梅到湖北襄阳下属的南漳县出差。事情办完后,张成梅顺便来看他的侄女张改菊。张改菊毕业于天津纺织学院,分配到襄阳棉织厂做技术工作,任棉纺厂政工科长。听说张改菊是负责人事工作的,张成梅对她说,我们那里现在有一大批科技干部存在两地分居、孩子就业等问题情绪不稳,要是你们能给他们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就业的问题,他们就能到你们这里来。当时市委办公室主任陈耀先在棉织厂蹲点,就住在棉织厂的办公室内。张改菊将张成梅的话向陈耀先作了汇报。陈耀先又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市革委会主任郝逢武。得知这一情况,郝逢武立即面见这位贵客。见面的地点安排在襄樊饭店。交谈中,郝逢武向客人谈起本市工业发展缺乏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工业经济难以发展,张成梅笑了:我们中科院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一抓一大把,现在不让他们搞科研,整天学习搞“斗、批、改”,他们哪有那个心思?结果搞去搞来“斗、批、改”成了“逗、劈、改”。郝逢武一下子没听明白:“什么逗、劈、改”?

“就是逗孩子玩、劈柴生火、改善生活”,张成梅笑着回答。

郝逢武十分感叹:“我们这里缺人才,拿着探照灯也找不到几个人,你们那里科技人员整天闲着玩,这太不公平了,要是能给我们几个就好了。”张成梅说:“可以啊,你们可以来人看看,看有没有你们需要的人,到哪里都是干革命嘛。”

这一句话让郝逢武激动了。和曹野一样,郝逢武有一个基本观点,城市必须发展工业,要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这与曹野城市要发展工业,要注重城市建设的观点契合。作为南下的老干部,郝逢武干事认真,待人忠厚,虽然是鄂万友的上级,但两人相交如同朋友,经常在一起琢磨“双革四新”会战中的问题,对鄂万友反复陈诉的人才问题感同身受。现在听张书记这句话,他立刻动心了,当即找来鄂万友商量此事。鄂万友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中科院人才荟萃,到中科院去引进人才,这真是个大胆的想法。但中科院毕竞是国家最高科学殿堂,当时的襄樊不过区区一个县级市,对中科院只能仰视,要到中科院去引进科技人才?这可能吗?

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由想开始的,尤其是“敢想”,只有“敢想”才谈得上“敢干”。得到这个信息后,曹野也激动起来:“到中科院去找人才,好事啊,去,你们去试试。既然他们那里人才闲着没事,我们引进几个有什么不行的?”

鄂万友提议,让自己的副手科委副主任王运生和张改菊一起,到中科院去“探探路”。郝逢武同意这个意见。王运生回忆: “1975年春节刚过,我接到鄂主任的电话,要我到襄樊饭店去,说是有急事。我按照电话说的房间号码赶去,郝书记、鄂主任等几个人都在屋里。郝书记对我说,你明天和棉纺厂的张改菊一起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去,到哪里调几个人员,其他什么话也没说。我听鄂主任给我讲了个大概意思,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们谁也没说怎么调,我们有些什么条件。”

机遇是个奇妙的东西,它的出现如同电石火光,稍纵即逝。在机遇面前,有人无动于衷,有人目瞪口呆,有人津津乐道,有人指手画脚,有人立即行动。一旦发现机遇,不是请示汇报,坐而论道,而是立即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这就是成功之道。郝逢武、鄂万友属于“行动派”,他们抓住了机遇,纵身一跃,拿到了打开襄樊人才引进大门的钥匙。

犹如一卷长长的故事,王运生和张改菊翻开了第一页。王运生、张改菊两人风尘仆仆到了北京。王运生:“出到北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有一个学兄名叫双杰,在四机部工作,通过他安排,我住到一个招待所的地下室里。张改菊的爱人在孝感,两天后她从孝感到北京,住在中科院他叔叔家。”

第二天,王运生到中科院物理所张成梅书记家才知道,张书记出差了,出差多久,家里人也说不清。见不到联系人,在北京两眼一抹黑,该怎么办呢?王运生一下子犯了愁,张改菊提出,趁此机会,先到我的母校天津纺院去一趟,看看那里有没有机会。两人到了天津纺院。学校里到处乱哄哄的,两人没摸到门,只得又转回北京。可巧,张成梅回来了。王运生向张书记讲明来意。张成梅沉吟了片刻,让他们住到科学院在中关村的招待所,中科院在北京的研究所都集中在那里,待自己与有关部门联系后再告诉他们怎么办。第二天,张成梅告诉他们:这件事情需要按照组织程序办,我介绍你们到科学院人事局,人事局局长名叫何绥章,人事调配处处长叫钱麟,我已经给他打了电话,你们直接去找他。

两人如约见到何绥章局长,王运生向何绥章讲明自己来的目的,希望中科院能支持,让一些在这里没事干本人又愿意走的人到襄樊去工作。一个不嫌少,多多益善。何局长非常爽快:“我给你们开个介绍信,你们自己到各个所去了解情况,看有没有适合的对象。”调配处长钱麟给他们开出介绍信,并在介绍信上写了“请各所予以接待”几个字,然后签上自己的大名。拿到这份有印章有签名的介绍信,王运生又激动又紧张,他反复看着介绍信上“中国科学院人事局”的大红钢印和何绥章签的字,手上的这张介绍信似乎有几十斤重,沉甸甸的。他小心翼翼收好介绍信,和张改菊第一站直奔中科院物理所。

物理所管人事的干部见到介绍信,又听王运生给他介绍了来的目的,马上给他们推荐了十几个人,并给这十几个人列了表,分别注明每人的具体情况。这个干部边对着花名册给他们列名单,边絮絮叨叨地与他们闲聊:这些科技干部的家属问题、个人工作问题所里院里都没法解决,这种情况太多了,“文革”期间,全部精力都放到“抓革命”上去了,中央的运动一个接一个,院里所里闹腾得一团糟,每天都在大批判,科研工作早就进行不下去了,谁有精力去解决他们的这些个人问题?个人问题不能解决,科研工作无法开展,他们也不安心,你们只要和他们本人商量妥当,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给他们安排好工作,襄樊市的调令一到,我们这里就可以放人。

在物理所登记了的名单有二十来个人,有意思的是,就着二十多人,王运生竟然担心多了。39年后的今天,笔者采访他时他说:“当时我担心,我们襄樊要得了这么多人吗?我的想法,有个五个八个就不错了。”

根据手里的名单,他们立即开展工作,动物所、植物所、电子所、数学所,中科院的各个所都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王运生回忆:“拿着介绍信如同拿着通行证,我们一个一个所地跑,只要是研究所我都去。”襄樊市大规模引进科技人才战役的第一战役就这样打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