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年沧桑后海塘

千年沧桑后海塘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代镇海守将、县令都十分重视对后海塘的修筑。据统计,这次修补夹层旧石塘八百余丈,单层改夹层石塘二百三十丈,近范家村一带改建夹层石塘一百六十三丈,近万寿庵一带土塘,改单层石塘一百六十三丈。自道光修筑后,每当台风季节,后海塘安然无恙。

镇海后海塘原为一道挡风、御潮的护城屏障,东起巾子山麓,西至俞范嘉燮亭,塘体蜿蜒伸展,全长4.8公里,塘面宽3米,高9.9至10.6米;宛如一条巨龙蛰伏在东海之滨,其势雄伟壮观。

据史料记载,后海土塘,始筑于唐乾宁四年(897),古人趋地形之利,筑塘御潮,沧海变为桑田。但每当秋汛台风季节,土塘“稍失堤防,平畴高岸,皆成水乡”。淳熙十六年(1189),新任县令唐叔翰与水军统制王彦举、统领董珍,一起奏请朝廷拨款改土塘建石塘,仿钱塘江海塘模式,叠石筑塘六百零二丈五尺。

嘉定十五年(1222),县尹施廷臣、水军统制陈文,又增筑石塘五百二十丈,建永赖、海晏二亭在石塘之上,尽头处则增筑了土塘三百六十丈。元末塘圮,永赖、海晏二亭报废,明洪武五年(1372),邑丞许伯元在旧亭原址重建永赖亭。十二年(1379),塘下旧有破浪樁,年远朽腐,风涛撼触,石塘塌陷;当地父老范仲宏等请明州府修筑,府委令何公肃率鄞、慈、奉、定四县民夫运石、伐木,塘外密用破浪樁砌石加固。

洪武二十年(1387),为抗倭寇,信国公汤和建定海卫,以巾子山之基以固城,城“负塘而筑”,城高二丈四尺,底阔一丈,面宽八尺,周围一千二百八十八丈。辟有六门,除小南门外,其余五门均筑有月城,小南门月城后由刘澄增建。永乐十三年(1415),都指挥余成,因城北濒海,堵封北门,留下另外六座城门,东曰“镇远”,南曰“南薰”,更南曰“清川”,西曰“武宁”,次西曰“向辰”。各门外都有吊桥;城上有敌楼10座,雉堞2185个,警铺39所。巾子山巅为城之东北守口,置戍所,称“暸贼嘴”。

“塘不固,城不立。”历代镇海守将、县令都十分重视对后海塘的修筑。成化年间,海道副使杨瑄又增筑。隆庆三年(1569),遇海啸塘无存,巡抚谷中虚复加增葺。一直至清康熙年间,堤防无患。雍正海啸后沙渐洗没,随时被潮水冲塌,边冲塌边修复。乾隆三、四年两经冲塌,邑令杨玉生又加以修复。乾隆十二年(1747)秋,飓风大作,城塘都被冲垮,邑令王梦弼在旧石塘基础上重建新石塘,特别险要之处则改建夹层石塘,其余地段按轻重缓急分别区处。

自王梦弼改建夹层石塘后,过了几十年后马文炳再修。道光十一年(1831),郭淳章又修。道光十七年(1837)七月,飓风大作,土石两塘溃决数百丈,潮水冲入附近村落,漂弱田庐无数,百姓又遭殃。监生周正祥心急如焚,与胞弟联合绅士黄博、谢铮贤、金思维等八十余人上书县、府、道、藩、抚各级衙门,请求拨款修塘,结果被衙门官员驳斥驱逐出来。道光二十三年(1843)秋,飓风又来袭,海塘大面积坍塌,大家认为会放弃被淹的庐舍地段,退让数百步地重新筑塘御潮;但周正祥一人提出不让一寸土地,在原缺口处改建夹层塘为永久之计。当时,总督刘韵珂来镇海,周正祥与其他父老一起向总督请求募捐,有人不但不肯捐资,相反讲周正祥假公肥私;他不顾流言蜚语,自己带头出资,募捐于殷富之户,开始兴修残塘,终因经费不支,不得已停工。

周正祥矢志不渝,嘱咐其侄子和方应趁赴京会试之机,游说京官,“镇邑海塘利害关系宁绍两郡”,侍郎邵灿灿发函,请浙抚梁宝常出奏,皇上准奏,先命浙省运库藩拨款修塘银七万三千余两。道光二十八年(1848)工程遂得以继续。省里派人来勘测巡视,认为范家村过北一带有护沙,不需筑塘,知府罗镛意图官筑,不如叫绅士捐资,诬蔑周正祥浮冒官币,塘工草率,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巡抚吴文镕刚来浙江,听信知府言,治周正祥罪。周正祥愤然赴省城,请求拆验,布政使汪本铨没有治其罪,周正祥居杭州数日,患疾归卒。浙巡抚委派宁绍道台同县令毕承昭一起,抽样检验新修的海塘,开始相信其工料坚固,所筑塘同与旧塘,证明“其所修(筑)别出心裁,完固精详,可垂永久”。另外几段分别由乡绅富户认领修筑,连原先土塘也一律改建为单层石塘,道光三十年(1850)夏竣工。据统计,这次修补夹层旧石塘八百余丈,单层改夹层石塘二百三十丈,近范家村一带改建夹层石塘一百六十三丈,近万寿庵一带土塘,改单层石塘一百六十三丈。自道光修筑后,每当台风季节,后海塘安然无恙。

1989年,后海塘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几多修葺,在原古海塘景点上,又开发新建了“望海楼”“碑林古风”“古塘春晓”“巾帻怀古”等记述古海塘历史变迁和战争故事的景点,纪念与观赏、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成为民众休闲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