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人民保证

向人民保证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39位市级领导签名承诺廉洁从政。当时张义山参赞已经准备好声明揣在口袋里,以备一旦西方反华人权决议通过,中方立即当场宣读。[11]王安:《25年:1978 — 2002年中国大陆四分之一世纪巨变的民间观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44页。[14]凌志军:《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34页。[18]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 — 2008》(上),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23 — 224页。

“如果亚运会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我就从北京最高的京广中心顶楼跳下去!”

1990年亚运会前,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兼工程总指挥部指挥长、北京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张百发在一次会上作了上述承诺。“跳楼市长”的称呼不胫而走。张百发回到工程总指挥部,对大家说:“你们都知道我可许愿了啊,工程哪儿耽误了我要跳楼,我告诉你们,我要跳楼以前你们全得给我跳下去,我要跳我也是最后一个。”[21]

2008年12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向市民承诺:今后政府性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百分之百不出腐败案件,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同时,39位市级领导签名承诺廉洁从政。[22]

“我可以负责地向全国十一亿人民保证:谁也不能从这套系统里查出谁投的是什么票。”

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使用电子表决器。针对有人对“投反对票就永远记录在案”的担忧,电子表决系统总设计师林达亮如此宣称。

此后,广东、山西、陕西、辽宁等地在人代会或常委会会议中开始使用电子表决器。

“哪里有电子表决器,哪里的反对票就多。举手表决,几乎都是全票通过。”200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说。

2004年3月,广州市人大开先河,采用无线电子表决器。同时,童海保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建议,“从下届人大开始,全国自上而下应一律使用表决器的形式进行表决”。[23]

2007年,一名浙江台州的人大代表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当年2月11日的地方党报。报纸头版有一张“人大代表举手表决通过决议”的彩色图片,图片上,一个个人大代表正襟危坐,高高举起了右手。[24]

2012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称,在一些地方的人代会使用电子表决器之后,也有一些地方,仍搞“人盯人”的选举和举手表决、鼓掌通过,把安好的电子表决器又拆掉了。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范谊不太赞成个别代表称“一辈子从没投过反对票”,甚至以此表示某种“忠心”。“那些人不明白,我投反对票,更体现了我的忠诚。”[25]

反华提案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3月刊发采访1990年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陈士球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当年的一次外交交锋:

1990年2月,联合国第46届人权委员会召开年会不久,美国等西方国家就炮制出题为“中国的人权状况”的反华提案。

当时受西方铺天盖地的歪曲宣传的影响,外界对中国有不少误解,连许多老朋友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加之当时东欧正发生巨变,有的东欧国家在人权会的代表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态度急转直下,经反复研究斟酌和算票,我们决定用“不采取行动”动议这个办法还击。陈士球向笔者解释说“不采取行动”的动议是联合国里经常采用的在程序上的一种斗争策略,也是一种外交智慧,“我们按规则提出动议,即对西方的提案不采取任何行动,不讨论也不表决,等于把西方的反华提案扔到废纸篓去。此后人权会上中国连续11次挫败反华提案,每次都沿用这种办法。”

对我方动议进行表决是在1990年3月6日,之前双方拉票都拉得很厉害,人权会当时有43个成员国,美国铁定有15票,我方必须争取到15个以上的成员对此动议赞成。拉票不仅是在现场,而是要政府亲自出面到有关国家首都去拉票。“那时候我们一票一票地抠着算计,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所有人嘴上都起了泡。”陈士球对此记忆深刻,“所有成员都动员起来,一天把队伍撒出去好几次,去统计各国票数有没有变化。”经过艰苦努力,我方争取到了15票。

大家焦急地寻找关键性的第16票。我国政府极力工作,使得本不打算参会的西非国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为投这宝贵的一票专门派人来参会。

“就在表决的前三天圣普才决定参会,从西非到日内瓦路太远了,我们等得非常着急。一天早晨,终于发现圣普的代表来了,他当时正在会场后的文件台排队拿文件,他后边站着一位冰岛女子,看样子是在拉票,我也不顾外交礼仪了,冲上前去一下就把她挤到了一边,把我们这位非洲兄弟一把拉了过来。”说到这里陈士球肩一耸手一挥,哈哈大笑起来。当天下午,又争取到了来自尼日利亚的第17张票,陈士球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而此刻距表决仅剩两个多小时。

当时张义山参赞已经准备好声明揣在口袋里,以备一旦西方反华人权决议通过,中方立即当场宣读。这时陈士球对他说,那个声明可以不用了。[26]

【注释】

[1]李韶清:《河南“美容奇人”史三八:用生命张扬美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6/13/content_439058.htm。

[2]凌志军:《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1页。

[3]于萍、陈赛、刘宇:《整容,正在流行》,《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第9期。

[4]《1978 — 1999 22年流行总清盘》,《北京晨报》2000年4月13日。

[5]《爱无能1904 — 2004年表》,《城市画报》2004年2月27日。

[6]曹志前:《离婚餐厅》,《解放日报》1991年5月18日。

[7][英]海伦·伯格:《中国的小胖皇帝们与肥胖展开斗争》,《星期日泰晤士报》1990年8月19日。

[8]《1990年9月22日 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06/0920/09/2RF30MEU00011EBF.html。

[9]凌志军:《变化:1990年 — 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3 — 15页。

[10]凌志军:《变化:1990 — 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7 — 19页。

[11]王安:《25年:1978 — 2002年中国大陆四分之一世纪巨变的民间观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44页。

[12]谢朝红、贾洪海:《两女生被敲1.2万 保罗国际又剪“天价头”》,《河南商报》2008年4月1日。

[13]马国川、赵学勤:《高考年轮:恢复高考三十年的民间观察》,新华出版社2007年7月版,http://lz.book.sohu.com/fullscreen-chapter-128439.html。

[14]凌志军:《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34页。

[15]转引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 — 2008》(上),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39 — 240页。

[16]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354 — 356页。

[17]郭海膺、王子、施微:《王廷江的资金链》,《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12月13日。

[18]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 — 2008》(上),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23 — 224页。

[19]百度百科“华盛江泉集团”词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5ur3pKETfChP3qi-YzI LhQ2e1Pcd7fcKvysSHscrR758CFg1u7vnIOOIfAdARs_EB9DsJjQ573z80atAFn9R_。

[20]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 — 2008》(上),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24页。

[21]《张百发笑谈如烟往事》,《名仕》2005年9月刊。

[22]陈洁:《昆明39位市级领导签名承诺廉洁从政》,《春城晚报》2008年12月19日。

[23]田必耀:《表决演进见证民主》,人民网2004年8月2日,http://www.people.com.cn/GB/14576/28320/35193/35208/2681065.html。

[24]吕明合:《台州“两院”报告涉险过关 电子表决器改变人大生态》,《南方周末》2007年4月5日。

[25]张国、原春琳:《表决器里的民主含量》,《中国青年报》2012年3月15日。

[26]李林蔚、陶甜:《难忘16年前那个春天——访联合国人权小组会专家陈士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3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