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不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致蒋经国的公开信,信中有上述一段话。廖承志表明了访台意向:“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年8月17日,宋美龄写了一封致廖承志公开信,抬头是:“承志世侄”。

“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

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致蒋经国的公开信,信中有上述一段话。

廖承志是以青年时代朋友的身份写信给时年71岁的蒋经国的,信抬头是:经国吾弟。

信中说:“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

廖承志表明了访台意向:“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当年8月17日,宋美龄写了一封致廖承志公开信,抬头是:“承志世侄”。信中说:“余阅及世侄电函,本可一笑置之。……若能敝帚自珍,幡然来归,以承父志,澹泊改观,养颐天年,或能予以参加建国工作之机会。倘执迷不醒,他日光复大陆,则诸君仍可冉冉超生,若愿欣赏雪窦风光,亦决不必削发,以净余劫,回头是岸,愿扪心自问。款款之诚,书不尽意。”[12]

“吾人均已年屈垂暮,先人所系之铃,由吾兄解之,则上无愧于先人,下无累及子孙后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利害去从决于一念,是非功罪定诸百年,吾兄明达,善自抉之。”

1982年11月2日,《美洲华侨日报》发表冯玉祥之子冯洪志致蒋经国的信,信中如是说。[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