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层记忆的精神层面

深层记忆的精神层面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媒介中大量零散的浅层记忆经过积累逐渐上升成为经验,而经验又进一步上升成为理论,进而逐步形成在精神层面上对媒介浅层记忆运作机制的有意识引导。这种教科书式的媒介深层记忆或许可以称为有意识的深层记忆,显然这些被符号化的记忆更容易被我们所发现并指出。但与物质层面的深层记忆不同的是,精神层面的深层记忆已经不再是媒介浅层记忆本身,而是源于对浅层记忆的提取。

与物质层面的深层记忆不同,精神层面的深层记忆所存放的不只是事实,还是一个认识与理解的空间。媒介中大量零散的浅层记忆经过积累逐渐上升成为经验,而经验又进一步上升成为理论,进而逐步形成在精神层面上对媒介浅层记忆运作机制的有意识引导。同样以新闻行业为例,从20世纪20年代初,布莱耶、哈里·F.哈林顿、格兰特·M.海德、M.莱尔斯·斯潘塞等人开始编写第一批新闻学教材以来,这种有意识的专业化媒介教育已经开展了近百年,这也说明有组织、有意识的采访写作指导对新闻深层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意识的深层记忆

这种教科书式的媒介深层记忆或许可以称为有意识的深层记忆,显然这些被符号化的记忆更容易被我们所发现并指出。与媒介物质层面的深层记忆一样,精神层面的深层记忆也是一个对媒介浅层记忆的再编码、再存贮和再提取过程。但与物质层面的深层记忆不同的是,精神层面的深层记忆已经不再是媒介浅层记忆本身,而是源于对浅层记忆的提取。媒介从业者关于过往经验的总结成为他们的深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新闻记者将新闻采访中的经验总结成为教材中新闻记者采访的规范标准,摄影师将获得认可的照片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为摄影的流程、构图、色彩搭配的规范。这类新闻工作深层记忆的总结和固化的过程,往往从媒介生产的开端就开始相伴展开,网络新媒体自诞生起就开始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行业领域,形成自己的规范与标准,进而指导下一步的记忆过程。这部分记忆既包括不同媒介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行业运行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也包括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这往往可以被视为新闻行业群体的记忆建构过程,通过新闻教育形成对新闻行业群体记忆的分享与共识,从而成为新闻行业的“准入指南”。除此之外,媒介组织为形成自身特点和竞争优势也会形成一种有意识的深层记忆,并将这种记忆在组织内部予以明确和推广,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注展开记忆过程,最终形成媒体的文化范式。

2.无意识的深层记忆

所谓无意识的深层记忆,是指一种在媒介记忆运作过程中周而复始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操作,并形成媒介框架,成为“一种认识、阐释、成熟的持久稳固的方式,也是挑选、强调和剔除的依据,通过框架,符号操作者只需例行公事地组织符号,无论是语言还是视觉的”[29]。“它是符号工作者长期组织言说(包括口语和视觉)的过程,长此以往形成固定的认知、解释与呈现型态。”[30]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它很难被符号所描述,也很难被明确地指出和定位,但在现实中它确实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就如同作家长期写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它很难被解释为某一种必要性或合理性,但这种风格却渗透于该作家某一个时期的全部作品当中。因此,无意识的深层记忆同样来源于媒介浅层记忆的过程,它可能呈现为媒介从业者长期形成的某种个人的操作习惯,也可能是媒介守门人或管理者的特殊偏好,甚至就是媒介自身长期积累形成的对过往风格的传承。

可见,媒介系统中的从业者从一开始接受有意识的媒介训练,随后周而复始的浅层记忆积累使他们如流水线工人般无意识“敲打”。当然,这种无意识的引导并非独立运作的,媒介深层记忆中的这种有意与无意的引导和转换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它们彼此交织、共同发挥着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