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戏在新历史阶段的演化形态

现代戏在新历史阶段的演化形态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改造旧戏的过程中,现代戏就成为了推陈出新和思想改造的重要艺术方式,1964年公演的歌剧《江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当历史进入21世纪,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素材的“红色经典”,南宁市粤剧团将民族歌剧《江姐》改编为粤剧,通过这部在当代语境中重新改编的“红色经典”,可以看到广西粤剧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能反观现代戏在新历史阶段的演化形态。

【导读】

作为理想信念塑造的艺术形式,现代戏力图重构传统戏剧的表现形态和方式。传统戏剧包含着大量陈旧的意识形态,前一篇节所谈的“目连戏”就是这样的代表性作品。如前所述,“目连戏”的许多封建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意识形态的要求。而在改造旧戏的过程中,现代戏就成为了推陈出新和思想改造的重要艺术方式,1964年公演的歌剧江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当历史进入21世纪,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素材的“红色经典”,南宁粤剧团将民族歌剧《江姐》改编为粤剧,通过这部在当代语境中重新改编的“红色经典”,可以看到广西粤剧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能反观现代戏在新历史阶段的演化形态。

作为为建党94周年献礼的节目,广西粤剧《江姐》于2015年7月1日晚在南宁剧场首演。《江姐》本身就是经典,而将经典在当下的语境中改编为广西粤剧的经典,其难度可想而知。同为20世纪60年代的“红色经典”大型民族歌剧,《江姐》与《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等一批优秀剧目一道,在中国观众当中留下了那个火红年代的特殊回忆。如何将这部民族歌剧搬演为粤剧,是对改编者最大的考验。

有学者认为,歌剧《江姐》从首演至今一直盛唱不衰,其原因一方面是主题歌旋律优美动听,令人着迷;另一方面则因主题歌旋律贯穿全剧,形成了该剧的独特风格。这种以贯穿全剧的主题音调和独特的节奏所打造出的鲜明的人物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但粤剧的唱毕竟不同于歌剧的唱,于是在唱腔、音乐编排上,还需要细致重排。南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特别邀请了粤剧作曲家、演奏家卜灿荣改编音乐,在传统粤剧伴奏的基础上,加入了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和铜管乐等西洋乐器,努力尝试将粤剧与民族歌舞剧结合在一起。虽然之前在2014年的中国—东盟戏剧周上,南宁民族艺术研究院就已经成功根据印度梵剧,以粤剧与歌舞剧相融合的形式演出《璎珞传》,但改编诸如《江姐》这样的在中国文艺史上具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经典”,还是一次创举。原本就已脍炙人口的《红梅赞》《绣红旗》等唱段,如今调整为粤曲的形式加以演唱,让观众们在熟悉中又带着新鲜感。

在开场的《红梅赞》中,观众听到了粤剧版的唱声:“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唱词铿锵有力,婉柔中带着坚贞。无论敌人在垂死挣扎中有多么狰狞猖狂,革命事业就在革命者的朵朵花开中傲然怒放。而《绣红旗》那段真情流露,则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了你,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绣红旗,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新天地。”

有学者提到:“‘红色经典’是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忆,其价值元素不单纯具有文学的审美意义,更具有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义。从20世纪20年代的艰难起步,到20世纪30年代如火如荼的铁血抗争;从20世纪40年代的烽火四起,到挥鞭南下的摧枯拉朽,‘红色经典’以磅礴的气势刻绘出苦难民族的奋斗史与心灵史。‘红色经典’以丰富饱满的形象,生动书写了在历史大转折期间一代青年的人生选择、意志锻造、信仰建立的豪迈历程。”[2]故而“红色经典”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就在于其对当下民众的精神引领作用。

试看,在粤剧《江姐》里,在行刑室敌人的威逼利诱中,梁素梅所饰演的江姐的唱词“春蚕到死丝不断”将整部戏推向了高潮。“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人生一世,虽然短暂,但岂能为了苟全自己的性命而出卖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唱词不断加快,将气氛层层递增:“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不贪羡荣华富贵,不留恋安乐温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百折不挠志如山。”

唱到这里时,江姐的唱词放慢下来:“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只觉甜!”唱这几句时,洋溢在江姐面容上的,不是刚才那种慷慨激昂的样貌,而是一种情到深处的坦然。知道自己将在胜利前夜牺牲,将永远与这个美丽的世界,与祖国和同志们长辞,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但想到自己是为了毕生追求的事业而死,心中油然而生的却是一种骄傲和释然,不觉辛苦只觉甜。唱词以“甜”开头,再以“甜”结束,洋溢于其中的,是江姐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所充满的执着和深情,这种发自肺腑的情感,是那些内部的机会主义者和外部的反动派所不能理解的。

江姐是革命年代的代表人物,但离我们并不遥远。站好每一道岗,认同和坚守自己从事的事业,才能让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成为“伟大的凡人”。放下自我,才能融入大我,这一道理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代,都是相通的。

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都败在他们手里。因此,就有时会使我感到寂寞”。叛徒甫志高劝降时的言语,看似为江姐考虑,其实句句都是从一己之私出发:“你似渡江一扁舟,怎样斗得过大浪?今朝披枷锁,遁脱已无望。自古多俊杰,也知细度量。人要顾后路,休要自负顽强!倒不如激流猛转舦,马到悬崖紧勒缰,好化干戈为玉帛,一时委屈转祸为祥。”见风使舵就是这种类型的人物的行事特征,大众事业在他们心底的排序中基本都只能处在最末位。此剧让一贯以正派角色现身的黄俊成扮演“甫志高”这个反面角色,着实有点委屈他了。这个角色不但一向让观众唾弃,而且在具体表演时也很难像大奸大恶的沈养斋那样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但黄俊成仍然把这个角色演绎得颇为传神,让人闻之齿冷。

除了江姐之外,沈养斋或许是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了。实际上,他并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角色,而是一类人的典型代表,“沈养斋”们才是戏中最让人恐惧和警惕的人物。在歌舞剧《江姐》初编时,沈养斋不过是作为衬托江姐等革命者的形象而塑造出的,但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其形象的文艺意义远超之前编剧的设想。我们之前一直认为沈养斋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代表,其实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存在的时间远超国民党反动派本身。他们对权力的嗅觉异常灵敏,一向扮出一副忠诚的样子。“永远站在当权者一边”是他们永恒的信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他们的信念;“哪怕死后洪水滔天也无所谓”是他们的人生态度。清廷当权时他们镇压革命党,革命党上台他们咸与维新,日寇入侵他们投靠外敌,抗战胜利他们改换门庭,国民党得势他们就协助围剿进步人士,民族大义、基本人格、崇高信仰,对他们而言都是可笑的,无论他们装成什么样子,打着谁的旗号,其实心中盘算的只有自己。

虽然他们是在当权者的权力框架内,借助主子的威势来欺压人民,但对于主子他们也不过是恭维之、利用之,内心深处并不真正为主子考虑。他们在借助当权者的权力来伤害百姓的时候,既不会考虑百姓的痛苦,也不会考虑这样滥用权力伤害百姓的短期行为,反过来会给当权者的长远利益本身带来多少深远的伤害。只要有利益,即便让整个权力机体饮鸩止渴也在所不惜。国民党从最初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新兴资产阶级政党,最后堕落为官僚资产阶级的反动党派,就拜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赐。

国民党反动了还能被识别,而这些“沈养斋”们则老练地将自己隐藏在各种牌匾下面,隐藏在体制深处,默不作声。他们谙熟当权者的权力运作、话语体系、行为模式,冷冷地寄生在权力的机体上,吮吸权力滋生的养料,越来越肥。

在此剧第六场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审讯室对峙中,一方面是革命者高唱“长镣难锁钢铁心,豪气如虹志凌云;慷慨从容肝胆壮,烈火熔炼显真金”;另一面是沈养斋貌似站在江姐这一边的“推心置腹”:“哈哈……江小姐!你可有胆有识,令人钦佩!不过,聪明如你,总应该考虑一下当前处境!”革命者们如江姐的热忱方正,与“沈养斋”们的阴冷圆滑形成鲜明对比。

沈养斋的话语是非常有意思的:“江小姐!你未免太……太过分了吧!现在你同我们的关系,并非两个政党的关系,而是你个人同政府的关系。”他压迫革命者时,依仗的是公权力,虽然具体伤害行为是他个人造成的,但如果被压迫者要愤怒和怨恨,那就请去恨政府吧。无论是政府与百姓冲突,还是百姓跟政府冲突,他都可以安然无恙地隔岸观火。

处决江姐之前,沈养斋对江姐的讥讽可谓把沈养斋这类人的阴暗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笑道:“江小姐,好久没见啦。今天我特别带给你一个好消息:时局发展正如你预料,大局已定,共军已经入川,重庆危在旦夕!”江姐傲然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结果沈养斋又补上一句:“这个……我不否认面临的现实,不过,我坦白跟你说,江小姐,你看不到自己的胜利了,遗憾啊!不知此时此地江小姐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呢?”这就是沈养斋的逻辑:谁胜谁败都无所谓,只要能保全我自己就够了,就算国民党完蛋,将来我能跑去美国也是好的。在他的逻辑惯性下,当然认为已经见不到胜利到来那一天的江姐可怜可悲。革命者心中,没有自己;沈养斋心中,没有别人。

中国近现代不断革命,到头来却总是没有进步,败就败在这些“沈养斋”们的手上。“沈养斋”们不但是革命者的魔鬼,也是当权者的梦魇,更是中华民族的噩梦。警惕这些人的出现,是《江姐》对当下理想信念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审美意义。

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鲁迅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一部优秀的戏剧并非只是单纯的意识形态宣传,而是将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理念加以审美化展现。以戏剧的姊妹艺术电影为例,拍出能让昔日对手也来看的影片,才是好的影片。比如美国的《珍珠港》,中国的《南京!南京!》等。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斗争,并非单纯的党派之间的争斗,而是代表了人类进步力量的先进政党对腐朽没落的政党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广西粤剧《江姐》里沈养斋形象塑造得颇为传神,但整体还不够丰满,没有体现出此人的狰狞可怕,在表现江姐时,还没有完全将她在伟大信念下的坚贞,以当代年轻人能充分理解的形态表达出来,因而该剧在人物形象上还有待改进。特别是既然歌舞剧《江姐》已经是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观众对其内容也耳熟能详,那么广西粤剧《江姐》就没有必要再把歌舞剧的内容再全部搬演一遍,可以重点放在原作的某些部分,如审讯室里江姐与沈养斋的交锋上,以言辞的锋芒营造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方面或可学习话剧《蒋公的面子》。此剧日后的改编,应当向去除单纯“说教化”方向发展,演成一部能够被普遍接受、观看和反省的戏剧。

【注释】

[1]孙晓曼.以主题音乐刻画人物形象的歌剧实例分析——以歌剧《江姐》为例[J].品牌,2015(3):114.

[2]惠雁冰,胡俊生.“红色经典”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5-08-2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