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民俗文化的发展

我国民俗文化的发展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民俗文化强调孝道、忠诚、互相谦让,这些特性通过民俗文化教育传递给新时代的青年,让中国明天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心灵上树立一种正面、上进、宽容的意识,这对于社会稳定、增进团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一、民俗文化发展的意义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的同时,也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发生蜕变。

民俗文化的发展对营造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增强社会凝聚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问题上,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民俗文化是人们对祖先、亲人、家庭、故乡的情感的物质载体,可以唤醒每个中华儿女思维深处的情感,可以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同宗同源的人群间可以通过民俗文化联络感情,各民族的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来增进民族团结。民俗文化还可以令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亲情。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和谐理念,“和为贵”“求同存异”“合而不同”等善良的观念在民俗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中国的民俗文化强调孝道、忠诚、互相谦让,这些特性通过民俗文化教育传递给新时代的青年,让中国明天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心灵上树立一种正面、上进、宽容的意识,这对于社会稳定、增进团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民俗文化的发展途径

1.有选择性的保护。民俗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比如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忠孝观、节烈观等只不过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已,这种极不平等的道德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自由和发展,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而像儒家追求仁义、道家的崇尚自然、墨家的主张兼爱互利、法家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现实中更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2.保护民俗和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文化本身应对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故步自封,不求变革而落伍于时代;另一方面则身在宝山而不自知,优秀的文化财富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花木兰》的故事被美国人拿去拍成动画片,影响跨越国界,就充分显示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创新的魅力。适应时代发展又是具体的,民间传统文化只有从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视定位,从文化受众需求中探寻方向,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从现代精神中激活情感,从文化碰撞中开拓新意,从科学技术手段中丰富形式,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3.保护民俗和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群体和民间团体。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加强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民俗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民俗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