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住秦淮河畔

家住秦淮河畔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经颠沛流离,数次搬家借住,直到上世纪末,才定居秦淮河畔的七里街。小街西边就是秦淮河和古城墙。我们家所在的这排新楼房坐北朝南,紧邻河岸,与秦淮河呈“T”型布局。我们买车了,秦淮河旧居给了儿子,我们又买新房了。家住秦淮河畔,我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家住秦淮河畔,我们幸福地生活着,我们感恩地生活着。

朱晓慧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公务员

先生转业的时候,我们在南京没有立锥之地。曾经颠沛流离,数次搬家借住,直到上世纪末,才定居秦淮河畔的七里街。然而房子虽是新的,周围环境却很一般。

那时的七里街是一条古老破旧的小街,除了有几间旧厂房还算整齐外,整条街都是棚户人家。地面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到处泥水。小街西边就是秦淮河和古城墙。秦淮河是一条污水河,混浊泛黑,散发着一股臭味;河那边的古城墙上长满了杂草,间有断痕和残缺;长乐路这头有几家收破烂修自行车的,环境脏乱差;东水关那儿一片拥挤着低矮的民居,满眼都是贫瘠陈旧的景象。

我们家所在的这排新楼房坐北朝南,紧邻河岸,与秦淮河呈“T”型布局。分房的时候,西头这个单元很不受欢迎,大家一是怕臭味,二是怕西晒。得分高的人都在东头选房,先生因为差了两分,只能屈居西头。房子总共七层,我们选在了四楼。先生的一个女同事得分略高,可以优先选房,但她宁愿放弃西头客厅有个大明窗的好条件,而坚决要求住到中间的二单元去了。

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入住以后,周围的环境竟一天一天的在发生着变化。先是小厂房和棚户区搬迁,精品雅居一片一片的建成;七里街拓宽成了大马路,成为南京内环路之一的城东干道,可快速抵达火车站和禄口国际机场;接下来又兴建了高架和隧道,交通出行更加便捷;与此同时,秦淮河也进行了出淤、注水、雨污分流和驳岸改造,汉白玉栏杆临水而设,两岸遍植绿树花草,间有小游园、零星小品、逶迤小径、相望亭台;沿秦淮河和古城墙一带内外,又分别建设和改造了东关头、东水关、白鹭洲和武定门四个文化主题公园;古城墙因要申报世界遗产,政府花巨资进行了修旧补残,两边50米范围内全部打造出新景,长乐路那边还复建了武定门古城门。

此时我们的家居环境,可谓是今非昔比,旧貌换了新颜。站在客厅的窗前向外望去,满眼的美景:秦淮河碧波荡漾,野凫悠游,鱼翔浅底。先生戏言,伸出长竿便可垂钓;古城墙修旧如旧,厚重古朴,焕发新姿,像一位矍铄的老者,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城市的变迁;晚来各种地灯、高杆灯、彩条灯、泛光灯、大红灯笼,把秦淮河两岸装点得流光溢彩,如梦如幻;间或有阵阵乐曲和歌声从不同方向飘来,那是市民们正在广场或亭台上跳舞唱歌,自娱自乐。

环境变了,居家成了观景台,三面临窗,皆可饱览。四季朝夕,阴晴雨雪,风景不同,情趣亦异。我们西头单元的房子也增值了,先生的那位女同事甚是懊悔当初的选择,好在出门散步便可融入风景,因此也没太过失落。

这些年南京这个城市的变化是惊人的,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步进行,转眼间老城的高楼如雨后春笋,立交高架摩天接地,隧道地铁四通八达,河西、江宁、仙林三个新城区魔幻般地拔地而起。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买车了,秦淮河旧居给了儿子,我们又买新房了。

我们的新居在江宁区的秦淮新河南岸。这条秦淮新河是五十年代为泄洪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流,集行洪、灌溉和航运功能于一体,它东接百里老秦淮河,向西横贯江宁、雨花台、建邺三区注入长江。自我们入住以后,亲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化。先是秦淮新河五十里绿化带建成了,接着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南京南站建成了,京沪高铁通车了,两条地铁线从老城沿伸过来了,南京至高淳县快速城轨开建了,南站四个角上的互通立交开建了,南站至禄口机场的轻轨开建了……

站在高楼宽大的落地窗前,引颈东望、翘首西瞻,高山大河尽收眼底;北眺古都、南瞰新城,无限风光奔涌入怀。窗下的这条秦淮新河,已被打造成了一条“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生态河流。河坡栈道、亲水平台;小船荡漾、渔夫收网;野鸭悠游、白鹭飞翔;运货的大船犁着雪浪,穿梭来往……这儿每时每刻都是变幻着的诗情画意,我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就可以慢慢地欣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庆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美丽的城市,幸福的感觉想让更多的朋友分享,我们办了一个叫做《风雅秦淮》的网络论坛,以千年流淌的秦淮河为文脉,介绍南京的往昔和今朝。仅一年多的时间,已积少成多,撰成系列。我们便出版了一本也叫《风雅秦淮》的新书,上架之后还蛮畅销的哩。出书那阵子,适逢我们结婚纪念日和我的生日,我和先生都很兴奋,又是写诗又是作词,其中一首《水调歌头·生日抒怀》,算是我们自己的沧桑励志吧:

戊子庆侬寿,往事意悠悠。当年郎在浦口,鸿雁遣离愁。五载军营聚首,得趣种瓜种豆,诗意稻粮谋。两情何缱绻,怜子更绸缪。

入秦淮,转新业,有宏猷。觅来风雅,欲笺心事待从头。千古人文故事,历代沧桑兴替,都向指尖流。聚沙能成塔,集腋可成裘。

每天清晨,先生都在河岸这条封闭的大道上来回奔跑三四公里,迎着朝阳,看四季风景;晚霞满天的时候,我们偶尔到河坡栈道上走走,与绿树花草亲近,还可挖些野菜尝鲜;业余时间我们喜欢学学书法,弄弄摄影,动动文笔,蛮有收获的,还得了不少小奖哩。我们把这个城市的巨变,以及我们对生活的感悟记录了下来,现在数量已经可观了。我们还想出个集子,初定题目叫《岁月有痕——散文随笔自选集》,应该可以如愿吧。

家住秦淮河畔,我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家住秦淮河畔,我们幸福地生活着,我们感恩地生活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