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深圳爬格子

在深圳爬格子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港许多同胞,一直认为北大荒是中国的西伯利亚,专门发配政治犯的地方。不错,反“右”运动以后,大批“右派”被遣送到北大荒;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有几十万青年学生响应,插队北大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了工作方便,我请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给深圳领导写信。深圳市政府还为我安排了一个临时住处。“一部长篇小说,经历了三十年的风波,从青年写到老年,只完成三分之一,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件怪事。”

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了却了对第二故乡魂牵梦绕的思念。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必须抓紧,把“文革”夺走的生命中最宝贵的十年找回来。

八十年代后期,我参加解放军访问团,到东北哈尔滨和牡丹江访问。以后又参加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到山东东营访问胜利油田,写下了《我走过旧日的战场》,由《光明日报》发表。1988年,延安文学会组织一些作家到北大荒参观学习访问。香港许多同胞,一直认为北大荒是中国的西伯利亚,专门发配政治犯的地方。不错,反“右”运动以后,大批“右派”被遣送到北大荒;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有几十万青年学生响应,插队北大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是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中国的米粮仓。我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上以“黑土地”为题,发表了系列文章《今日北大荒》,向香港同胞介绍今日的北大荒[23]

香港报刊不断向我约稿。为了工作方便,我请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给深圳领导写信。1989年5月间,我被深圳侨联聘为顾问,为我办理了港澳多次往返通行证。我随时可以到香港,与报刊负责人讨论稿件的内容和修改等问题。深圳市政府还为我安排了一个临时住处。于是,我躲进深圳的蜗居里修改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的续集[24]

这部小说的上部是1948年在辽沈战役的马背上构思的。以毛泽东为抗大题词、关于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教导为主线展开,反映了一群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下和战火的洗礼中,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改造思想成长起来的故事。1950年,在汉口完成了上部。出版后,总政文化部部长陈某,伙同《人民日报》后来成了江青御用笔杆的袁水拍,在军内外围攻。1956年,我修改一次,由作家出版社再版。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三次印行。三次版本的书未,我都注明第一部终。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续集迟迟未能动笔。欠下笔债,一定要还。

1995年,我在深圳完成了45万字的小说续集。1980年,我在第一部第三版前言中写道:

“一部长篇小说,经历了三十年的风波,从青年写到老年,只完成三分之一,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件怪事。”“我像一个肩负重担的登山者,终于爬到山顶,长长舒一口气。”“庆幸十五年后能够还了这件心愿,写完了续集,没有开空头支票,可以告慰九泉下的战友,告慰茅盾先生在天之灵。”

小说续集完成之后,我将续集书稿和《战斗到明天》上部,寄给了知名度很高的一家文学出版社,不久收到该出版社编辑部的回信,颇受教育:

“最近我们已读了《战斗到明天》和续集。这是一部生活气息浓厚、内容扎实而又真实的作品,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所写生活的熟悉。由于内容真实、丰富,又有一定的故事性,作品也是吸引人的。书中的几十个人物都留下了印象,尤其是几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印象更深一些。作品的语言也是朴实、生动的。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比较好的作品。

现在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些社会效益比较好的作品却未必能得到出版,原因就在于还有个经济效益的制约。现在同过去不同的是,一部书能否出版或再版,除了编辑部的意见外,还要看发行部的意见,而且后者对一部书稿能否出版更具有决定的作用。咱们这部书便是这样,由于不能获得发行部的赞同,出版便遇到了困难,这真是没有法子的事。看来只有一个办法,作为自费出书可以给作者少印一部分,但是全部的印刷费用都要请作者负担……”

当时老友魏军同志在电影出版社主持工作。他将续集书稿拿去付印,于1997年1月出版。四十五年后,我终于写完了续集,了却一桩心愿。

续集出版后,我先送给抗战时期在山东敌后一同工作和战斗的老战友,向他们求教。1943年同在《山东画报》社工作,后任成都军区副主任的王建础同志写了评论,先后在《中流》和《文艺报》上刊登。他写道:

“我算是《战斗到明天》最早的读者之一,约在1950年夏。最初的印象是一连串知识分子在战火中改造的故事。读后饶有兴趣……总觉得像一坛子上好原料的葡萄酒,只是酿造期太短,饮后缺乏更多的回味……今年(1998)白刃来蓉,带来了‘续集’。我略看了一遍,又详读了一遍,心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情。老战友龙实谈到‘续集’说:‘白刃算得上是一个家了。’我说:白刃名字加上一个横和一个韦,白刃者‘百韧’也。”

解放军报主编,抗战时任鲁中《前卫报》主编的刘宗卓同志,从王建础信中得知《战斗到明天》续集出版,派人要了一部书。看完给王建础写信道:

“你的书评,吸引我这个不太爱看小说的人,立即放下其他事情,如痴如迷地进入阅读,读后我在最后一页写了附记:从1989年3月9日到3月24日为时16天,读完了这部小说。当年抗日战争的情景,历历在目,做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并看到当年投笔从戎的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

原山东的老战友、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龙实同志来信肯定这部书“是全面反映敌后军民抗日战争的一部史诗。”此外老战友那狄(乌鲁木齐军分区主任)、作家从维熙和彭荆风同志写了评论文章给予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