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国在深圳

万国在深圳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1年5月16日,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率先通过设在深圳国投证券的二级账户为上海投资者打开了曲线参与深圳市场证券买卖的窗口,除黄浦营业部现场外,公司其他营业部均通过传真的方式将委托指令发给黄浦营业部,由其代为报送至深圳国投证券。因此当我们手中拿着上海市政府领导8根部队用专线之一的特批申请时,惊诧的表情在深圳电信公司工作人员的眼中流露无疑。

万国在深圳

陈耀华

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始营业,上市之初只有五只股票,分别是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和深原野,但当时同一家券商不能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时开设席位,使得上海投资者无缘深圳股市。1991年5月16日,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率先通过设在深圳国投证券的二级账户为上海投资者打开了曲线参与深圳市场证券买卖的窗口,除黄浦营业部现场外,公司其他营业部均通过传真的方式将委托指令发给黄浦营业部,由其代为报送至深圳国投证券。此举一下子就点燃了上海市民的参与热情,排队购买委托单的投资者挤满了营业部及门口的那条小马路,整个大厅内每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股民们争先恐后,抢购股票,场面十分火爆,感觉连空气都要沸腾了。

这种委托方式虽然较之前前进了一大步却仍然存在诸多不便之处:如由于无法看到即时行情,导致委托价格差异很大,成交率低;由于不是直接委托,其他营业部下午2点就截止收单,交易时间短,对股民来说也缺乏公平性。许多股民由于不明就里,经常会发生争吵,与此同时,深圳当地股民为了购买认购证,更是彻夜排队,最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8.10事件”,在黄浦营业部,也数次发生由于人多拥挤而不慎受伤的事情。这引起了上海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切,指出必须想方设法为上海股民开辟一条“直通车”,使他们能便捷地从事深圳股票交易,当时的管总敏锐地感觉到隐藏在其中的无限商机,9月下旬,他果断地作出筹建深圳业务管理部,在深圳设立代表处,负责深圳业务的决定,并指示:“要做就要快速,就要做到最好,起点一定要高,要有长远发展眼光”。

于是,国庆节后,第一批管理部人员就奔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他们到了深圳后,首先解决的事情便是去深圳电信公司申请一根直通专线,以解决通信问题。但在模拟通讯时代的当年,“专线”可是稀缺资源,其申请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当我们手中拿着上海市政府领导8根部队用专线之一的特批申请时,惊诧的表情在深圳电信公司工作人员的眼中流露无疑。解决了通信问题,第二要解决的是去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一个专属于万国证券的深圳席位,开辟一个更为公平的通道,能让上海的股民直接参与深股交易,而无需依赖于深圳国投证券下达指令。12月底,唯一一根从上海直接接进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2351席位(万国证券深圳证券交易专用席位)的专线电话在场内响起,那个无拨盘的红色摇柄电话成为当时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铃声响起,总有许多羡慕的眼神投向当时万国证券的场内出市代表(俗称“红马甲”)。而为了买到那个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指挥员与首长通电话所用的手摇电话及配套的电池,经办人员几乎跑遍了上海及深圳的各大商场,许多营业员闻所未闻,最后还是在一位营业部客户的帮助下才买到。自那时起,万国证券所有营业部的股民都能够享受到即时行情,即时委托,即时报盘的“待遇”,在之后几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这根专线在公司、在长三角地区对深圳股票交易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证券市场交易的“生命线”。

1992年开始,证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万国证券从这一年起在各大学校招收了大量的毕业生,仅以深圳业务管理部为例,本着“招之即来,来之即战”的原则,从各校精心选拔了计算机、财务专业人员近四十名,其中还不乏普通话标准、会粤语的人员,为公司开拓深圳市场业务做足了准备。

1993年2月15日,星期一,这一群二十刚刚出头、青涩懵懂的年轻人来到位于上海陆家浜路方斜路口的万国证券南市营业部,在师姐的带领下,他们穿过人声鼎沸的营业部大厅,来到蜗居在营业部尽头的两间极为简陋的办公室报到,这里就是深圳业务管理部的临时办公点。这一天,上海股市的指数最高到达1535点,这群年轻人并不知道他们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天,是中国证券史上最大跌幅的起点;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正将经历中国证券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创新,共同书写新中国证券业的新篇章。他们中有一半留在了上海,而另一半稍作培训后即远离父母亲友,被派往深圳,成为公司开拓深圳业务的排头兵,为公司去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从这一天起,他们投入到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几乎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每天下午3点半,前台股民的交易时间刚结束,报盘员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润润喉,管理部的后台清算工作就拉开了序幕。全部完成已是繁星满天,有时甚至晨曦微露,至今大家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清算到了凌晨6点,清算人员在公司睡上两个小时后,又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在他们心中怀着对公司的热爱,对证券事业的追求

自从公司开通了深圳业务专线后,由于起点较高,迅速成为上海地区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深圳业务的聚集地,周边许多客户慕名前来开户,而深圳业务管理部由于与场内联系直接,更是吸引了不少资金量雄厚的大户来进行深圳股票交易。当年桂柳工(0528)在深圳上市当天,我公司的交易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亿多,股民们都觉得在万国证券报盘速度快,行情及时稳定,买入卖出方便,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资金存取方便快捷。因为当时股民资金存取并不如现在这样简单,只要通过银证转账的方式即可轻松完成,当时的个人客户基本都是通过现金交易,股民们捧来一叠叠的现金,当赚了钱后同样也是要求提取现金,每天的现金提取量可以达到千万元级,最高一天甚至达到几千万元。由于管理部人手紧张,每天只能派出两名刚从学校毕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手持电警棍,以黄鱼车作为运输工具去管理部的开户行提现,提出的现金均用麻袋来装,常常在大冬天也忙出一身的汗,当时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害怕,有的只是如何为客户服务,让客户尽早拿到资金这一个念头。如今说起这段往事,当事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后怕,笑说现在无论如何都无法再有当年的勇气,以这么简陋的装备,去完成这种艰巨的任务,当年凭的完全是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万国证券的公司文化是“追求卓越”,在深圳业务方面,公司也是创造了多项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经验。

集中清算模式:由于当时深圳股票交易实行的是席位托管模式,每家证券公司在深交所只有一个席位,因此从登记公司收到的清算数据是一个主席位的汇总数据,无法区分出不同的营业部,而万国公司在那时已经实现了所有营业部客户都能参与深圳证券交易的格局,“如何将这些数据正确地清算给每个营业部客户呢?”问题摆在了这群年轻人的面前。面对困难,他们选择了继续前行:过渡期内手工计算清分,同时电脑中心的工程师们迅速行动起来,加班加点,论证方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自主开发完成了柜台委托系统以及后台清算系统。当各个营业部接收客户委托后,柜台系统会自动将委托指令实时传送至深圳业务管理部报盘员的操作屏幕上,由其通过专线电话分笔报送至深圳交易所场内,每条指令都带有不同的营业部编码及委托序号,日终收到交易所及登记公司的成交及清算数据后,深圳业务管理部会先自动根据编码及序号由柜台进行统一的数据匹配清分处理,然后再将清分后的数据分别发送给不同的营业部以实现对客户的日终清算,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模式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集中清算模式的雏形,为日后清算模式的不断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支席位使用:我公司在深圳业务方面对营业部的编码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认同,1994年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借鉴我公司做法,在每家券商4位主席位的基础上开通了带编码的6位分支席位,分别用于同一券商的不同营业部,方便了对营业部的管理,及时解决了全部托管到一个主席位所带来的卖空无法有效区分和管理的问题。这种分支席位后来渐渐演变为真正的席位号,一直沿用至今。

托管确权业务:1993年下半年,深圳业务管理部又率先开始进行非会员的一级市场集中托管、确权业务。承办的第一个股票是苏三山(0518),许多客户手中持有通过各种方式从一级半市场买来的原始股票凭据,他们都要求该股票上市后能托管在万国证券卖出。“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职责”,当时管理部的副总经理手持客户清单,亲自去南京交易中心进行明细核对,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带着明细数据赶到深圳证券登记公司进行托管登记,上市前又为每位客户进行权益确认,整个过程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边摸索边实践,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可行的操作流程。9月8日,该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标志着万国证券又在这项业务中取得了领先优势。之后,我公司成了客户眼中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口口相传,知道了万国证券无论在哪个营业部都能够通过公司内部分支席位转托管的方式轻松实现托管,快速办理此项业务,许多客户正是通过参与一级半市场,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们中有的现在还在股市中拼搏,有的已经退出,但不管怎样,当年疯狂地抢购一级半市场股票的沸腾场面仍然历历在目。

1993年6月,在上海成立深圳业务管理部并在深圳设立代表处的基础上,公司深圳营业部正式开张营业,营业部的近20名员工人选直接由公司从上海选派,这也是公司要将深圳市场业务做大做强的信号。

开业不久,恰逢上海石化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其中在深圳地区公开发行的规模达到2亿股,当时深圳股民参与上海市场也不方便,许多客户没有渠道开立上海证券账户卡。深圳营业部的开业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许多深圳股民前来公司开立上海证券账户卡并要求公司指定交易。营业部员工每天8点就上岗,一直忙到晚上近9点,可还是无法满足股民的开户需求,公司果断决定从上海黄浦营业部抽调近10名员工赴深圳现场帮助开户,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2小时,常常在关门后还在整理客户资料。两个星期后,石化发行客户的开户量达到当时上海账户开户总量的80%左右,营业部一时间在深圳名声大噪。

1994年年中,深圳股指进入一波较大的上升行情,公司的交易部判断准确,果断出手,准备从上海调8个亿的资金杀入深市。为了使这笔资金能安全及时到账,经办人员在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的发报中心几乎待了整整一天,查看每一个资金流转环节有没有差错、是否都准确无误……直到这笔资金下午4点进入管理部开立的银行账户中,经办人员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要知道,如果不及时入账,按当时的利率计算,这8亿元的资金一天将损失利息3.6万元左右。随后的几个星期内,场内交易员每天听从指令,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输入需买卖的证券代码、价格和数量,抢夺分分秒秒,身后经常有许多其他券商的场内交易员围观,只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公司的操作动向,公司成了深圳股票市场的风向标,同行跟风购买,影响力巨大。经过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公司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净盈利6个亿,当从深圳登记公司划出这14亿的自营资金时,我们的经办人员又一次站在人民银行的发报中心内,跟踪这笔大资金最后的入账情况。

陈耀华,曾任万国证券深圳业务管理部经理;现任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人力资源总部总经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