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在笔先深思熟虑

意在笔先深思熟虑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为文,非常注重立意,主张“意在笔先”。这段话道明了写文章立意的重要性。因此说,立意的高下是文章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意在笔先?所谓立意正确,就是文章命意要做到真善美的统一。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原因就在于文章主题不明确,又缺乏严密的构思。因此,作者对岳冬至事件所提供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改造,改变了原来人物的命运,写了在上级的支持下,大团圆的喜剧结局。
意在笔先深思熟虑_谈文章立意_报海启悟集

古人为文,非常注重立意,主张“意在笔先”。这句话包括关联密切的两点意思:一是说动笔写文章要有感而发,有为而做,不写无病呻吟的文章;二是说动笔写文章必先定题旨,即确立文章所要集中表现的思想观点,也就是现在说的文章主题。

明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段话道明了写文章立意的重要性。立意不仅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若是没有这个统帅,材料、结构、语言,便杂乱无章,成为“乌合之众”。因此说,立意的高下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那么,如何意在笔先?确立主题又有些什么要求呢?

一、意要正确

当我们采访归来,得到的是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文字素材,要把散乱的素材写成一篇好文章,要推敲的不仅是词语的结构与内涵,还有材料本身的思想内容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要想把文章写好,就要在动笔之前反复阅读材料,读懂材料,整体把握,明确要写什么,只有立意正确了,才能写出时代感强、题意新颖、内容集中、结构巧妙、具有真善美的好文章。若是对材料理解不准确,写出的文章立意就不会正确,内容就会散而乱,甚至与党的方针、政策相悖。

清代文学家姚鼎说过:“诗文之美者,命意必善。”所谓立意正确,就是文章命意要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江泽民曾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符合这四句话精神,就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样的文章就能起到积极宣传、教育、鼓舞、引导的作用。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所谓“暴露”社会丑恶的文章,尽管写出了社会的真实存在,但并不具备善和美的品格,而且还堕入丑恶的泥潭,影响极坏。这说明主题的正确与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密不可分。只有作者牢固树立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写作的崇高目的,具有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与人民气息相通,与时代脉搏共振,才会写出立意正确的好文章。

二、意需鲜明

鲜明是指文章的立题要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吞吞吐吐,不似是而非;要积极健康向上,体现出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生活中不乏阴暗面、消极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并不是不可写揭露社会之阴暗面、消极事的文章。关键是不能缺少理性,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看问题绝对不能片面化、绝对化,更不能只顾自己宣泄情感。在写各种体裁的文章时要少流露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尽量多一些赞美,少一分揭露;多一些讴歌,少一分曝光;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宣泄。

三、意贵新颖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应该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打开思路,这样才能推陈出新,高人一筹,写出的文章才新颖。

新颖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写文章必是千人一面。要让立意新颖,可以渗入时代新观念,奏响时代最强音;可以反思旧说俗见,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推陈出新;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发现并凸显其闪光点,翻出新意;多方面地调动其灵感思维,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立题。

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

四、意在深掘

材料好比是大地,中心思想是埋藏在地下的金矿和石油,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矿,打出石油。材料开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确,文章也就越有意义。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有一个从表层到深层,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提炼主题,也就是这样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人的感官所反映的,永远只能是事物的外部形态。同时,提炼主题要摒弃表面现象,努力挖掘事物内在的本质,这就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如果不能从大量的素材中精心选择出最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尽管提炼和确定好了主题,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魏巍同志在谈到如何寻找最典型、最有说服力、最本质的材料表达《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时说:“事实告诉我,用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我们有些作者在选材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舍不得“割爱”,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原因就在于文章主题不明确,又缺乏严密的构思。因而取舍材料就没有明确的标准。要克服选材心中无数的毛病,增强对材料的鉴别能力,才能选择出最能表达主题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能充分体现出作为“灵魂”的主题思想。

如果材料蕴含的真金发掘不出,或发掘出来的部分成色不足,立意的“深”和“新”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写文章在开掘主题时,一定要在一个材料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分析研究,并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深掘它的涵义,然后用最有力、最简洁的方法表现出来。

五、意需深刻

深掘是指从泥沙中找到金子,而深刻是指文章要有思想深度。深掘与深刻同存,只有经过深入思索,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深度。比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就是如此。《小二黑结婚》的原素材是山西左权县山村一件真实的爱情悲剧:村民兵小队长岳冬至与俊俏的智英祥自由恋爱,遭到家长及社会反对,岳冬至被垂涎智英祥的富农村长挟私报复致死。当时,新政权建立不久,农村中封建势力还很顽固,农民中也还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思想与习惯势力,不少恶霸、流氓,趁老实的农民对新政权不了解,伪装积极,混进民主政府,为非作歹。尽管存在着这样的事实,但作者认为原来的事件太悲惨了,不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流,缺乏代表性,应该而且必须给正面人物以光明的出路,以指导和鼓励青年与封建思想、恶霸势力作斗争。因此,作者对岳冬至事件所提供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改造,改变了原来人物的命运,写了在上级的支持下,大团圆的喜剧结局。提炼出反封建、反恶霸势力,争取婚姻自由的主题。这样,不仅歌颂了青年人的纯真爱情,而且歌颂了共产党,歌颂了民主政府和整个新社会;不仅使爱情这一传统主题,得到了崭新的表现,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时代生活的本质,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一是要善于从现象中找出事物所包含的多层意义中探索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二是要善于从人物的全部言行中发掘出足以揭示人物精神境界的事迹,并且要把题中应有的立意透彻地表现出来,达到他人想说却不能说透而自己能独尽其妙。

六、意寓时代感

时代感是指文章能紧扣时代脉搏。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常写常新。要提炼出具有时代感的主题,作者就要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胸怀全局,高瞻远瞩,把握时代脉搏,紧扣群众心弦。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提炼出深刻的、催人奋进的、促进改革开放的主题来。如果远离社会现实,无视广大群众所关注的问题或热点,提炼文章的主题就会失去当代性,失去意义和价值。

新华社记者齐紫剑采写的《抗震救灾——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一文中,针对四川汶川地区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8.0级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现实,提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既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伟大壮举,也是一场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该作者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深刻地认识到了这次抗震救灾的伟大意义。首先,抗震救灾的壮举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抢救幸存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其核心是“人”;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堰塞湖抢险工作的首位,将安置受灾群众作为抗震救灾最突出的任务,其目的是“人”。这个“人”是大写的“人”,让世界公众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在中国,生命受到尊重,生存权受到保护,发展权受到维护。这次抗震救灾也让世界公众对中国刮目相看。作者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突出体现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这一壮举的精神价值,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以上讲的立意正确、鲜明、新颖、深掘、深刻、时代感六点,是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一篇文章中,这几个方面同时具备,堪称佳作。但在多数情况下,文章只要立意正确,并重点突出某一方面,或以鲜明、新颖见长,或以深刻、时代感取胜,其他方面大体说得过去,文章也便可成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