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宜居”

解读“宜居”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银川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践行中央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发展民生的符合城市实际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宜居”城市,全面加强以“水、绿、路、空气”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奖等“五创”活动,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环境宜人、住有所居、就业充分、教育发达、保障完善、社会和谐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并将其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要求。银川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践行中央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发展民生的符合城市实际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宜居”城市,全面加强以“水、绿、路、空气”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奖等“五创”活动,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截至2009年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5%;湖泊湿地面积达到10.7万公顷,建成了艾伊河城市景观水道、市区东南部水系、阅海和鸣翠湖,宝湖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银川市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区域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完备,服务业特色鲜明、业态丰富,对周边地区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银川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以及中国十大安静城市、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和2009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我们要努力把城市做精、做美、做出品质,把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注重和提高城市规划的档次和水平,抓好特色街区和旧城改造,建设一批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塑造城市新形象。加快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加快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努力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大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坚持东部治沙,中部理水,西部植树,实施银西生态防护林、城市景观林等项目,提升重点区域、街头公园绿化档次,推进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精心做好“塞上湖城”文章,构筑城市水环境生态圈,再现“七十二连湖”美景,促进城市、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把每寸地、每锨土、每个广告牌都置于监管视野中。加快建设和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优化市区交通组织管理,推进旧小区整治,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和安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将坚持结构调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宁可牺牲GDP,也要建设好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实施全民节能行动,倡导绿色健康的低碳生活。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抓好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

——加强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好低收入群体和外来创业、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问题。实现食品安全“全链条、无缝隙”监管,让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着力提升市民素质。我们将下大气力建立提升市民素质长效机制,精心打造各种有效载体,教育引导市民群众树立主人翁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升市民适应现代化需求的素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