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工的发展需要准确定位

理工的发展需要准确定位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原院长,现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浙江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从名城名校携手开始,八年多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特色鲜明地居于国内同类院校中的翘楚地位,并且继续走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特色之路上。他指出,与浙江大学的研究型目标不同,理工学院应该更侧重于按照社会的现实需求去培养学生。

许为民:在理工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许为民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原院长,现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宁波经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浙江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研究生管理处处长、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等职。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全国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宁波市社会学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战略与科技政策,科技教育与管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近年来承担了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经贸委、浙江省教育厅、宁波市政府课题及横向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撰写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8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3项。2004年被评为浙江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他的脸上带着一贯亲切的笑容,在走廊里和学生擦肩而过,也会微笑地点头示意。他说,不管当院长还是书记,他更愿意大家称呼他“许老师”,院长和书记都只是一段时间的工作,老师这个称呼则可以长远不变。

5月的一天,许老师办公室的门敞开着的,我们静静地站在门外,内心忐忑。不一会儿,许老师笑盈盈地招呼我们进去。采访中,他侃侃而谈,与我们讨论理工的发展,人才的成功,学识的提升,生活的快乐。他特有的亲和力,亲切的声音,睿智的话语,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在理工的舞台上不断发光发热的可亲可敬的长者。

从名城名校携手开始,八年多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特色鲜明地居于国内同类院校中的翘楚地位,并且继续走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特色之路上。对于这些成就,许为民老师微笑地告诉记者,这里有前任领导的贡献,更是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并且还有很多事情要继续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将是学院的长期战略。他拿手中的杯子举了个例子:一个杯子,从创意到设计、从生产到营销都需要复合,需要创新。应用需要复合,需要外向,无论应用型、复合型还是外向型都需要创新。这是全球化时代社会的需要。

多年领航,许为民老师充分地将他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浸润在治校的理念之中。他指出,与浙江大学的研究型目标不同,理工学院应该更侧重于按照社会的现实需求去培养学生。当今时代的大学,主要有三项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在不同的高校,发挥三项功能的要求和作用是不同的,不可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许老师对记者说,理工学院三项功能的定位是: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我们的优势,在于背靠历史悠久、学术丰厚、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的浙江大学,在于立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在于经过八年多的积累已经形成的基本队伍和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

对于理工的现状与未来,他思考了很多,在高校不断扩招的浪潮中,他保持着清醒的思维,他选择了保持现有的规模,转而进行内涵的提升。高速发展的理工,需要的不仅仅是量的扩张,更需要质的升华。他分析了什么是内涵发展、为什么要内涵发展及学院如何实现内涵发展等问题,指出要提升教育质量,坚持特色发展,把学院的内涵发展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许老师告诉记者说,当前学院内涵发展的重点主要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理工环境等方面。同时,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需要更加强化与地方合作,创新管理特色和专业特色,开设特色课程,提升理工的无形资产,完善理工的硬件设施。

在学校的建设中,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许为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和师资的选拔。他说:我们是一所应用型的大学,不仅需要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学者,还需要能够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应用型老师。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刚刚到位的理工学院八个分院的院长,都是国家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同时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社会发展的理念,这对学院的新一轮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理工学院还特别聘请许多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来理工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聘请了企业家导师,让他们给学生带来更多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实践人才培养应用型这一教学理念。

许为民老师的一番话语,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理工未来发展的信心。短短几年的建校历史,理工的成绩,我们固然欣喜,但与此同时,我们并没有忽略自身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在特色专业的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整体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化挑战为机遇,使之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