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铁路为国争光

建铁路为国争光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3月17日,于1919年4月24日逝世,享年58岁。1905年10月2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这是詹天佑在铁路工程上的一个创造性设计,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京张铁路显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智慧。为了纪念詹天佑对祖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在他逝世以后,中华工程师学会在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为他塑了一座庄严高大的全身铜像。

●小档案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3月17日,于1919年4月24日逝世,享年58岁。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广东南海人,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年10月2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次年1月6日,在丰台站开始铺轨,詹天佑在群众的欢呼声中亲手打下第一颗道钉。从工程一开始,詹天佑就敢于打破洋框框。当时外国的惯例是,修好路基风干一年后才能铺轨。詹天佑认为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增加费用,他果断决定,一边筑路基,一边铺路轨。那时缺乏机械设备,铺轨工程十分艰难。詹天佑和工人们一起苦干,利用小车和人力运输钢轨,这在国外是没有的。

为了攻克“关沟段”的险阻,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事处移到南口,与工作人员同甘共苦,并肩战斗。1908年5月13日,居庸关隧道终于打通。八达岭隧道工程比居庸关隧道更为困难。这条隧道长1145米是居庸关隧道的3倍,而且全是坚硬难凿的花岗岩。开工初期,詹天佑仍然采用两头并进的方式,后来发现洞身太长,仅靠两头开凿,每日只能凿进1米多,费时太久。詹天佑就加用直井凿开法。这就是在洞的中部由山上开凿两口直井,下达轨线。每口并下,工人再依中线向相反方向开凿。这样,两口井再加外边两头,同时有6处施工,工程速度大大加快。6处施工,在当时施工机械十分简单和落后的情况下,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詹天佑住到现场,亲自把关、定线、定位,甚至对每个炮眼的直径、距离和位置都要亲自过目。当凿井进至深处,炭气极重,由于缺少井下通风设备影响工人操作和健康。詹天佑下令在井口设扇风机,接以铁管,输入空气,并装上手摇风箱以增加通风速度。经过詹天佑和广大员工的艰苦努力,1908年5月22日夜10点半钟,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隧道终于打通。

隧道工程虽然完工,可是八达岭附近,地势险陡,列车怎样爬上去呢?经过实地勘察和绝密测量,詹天佑巧妙地运用“折迟线”原理,在青龙桥地段,依山腰铺设“人”字轨道。列车至此改用两部大马力机车,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推,通过“人”字交叉口再调换方向,推的改作拉,拉的改作推。这是詹天佑在铁路工程上的一个创造性设计,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为了珍惜有限的资金,詹天佑处处精打细算,力求节约。他坚决主张自力更生,毅然拒绝采用外国的窄轨,在京张铁路上一律使用1.435米的国际标准轨距,为以后全国铁路“车同轨”打下了基础。他还根据山区筑路特点,采用我国自造的水泥和当地开采的石料,修筑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石拱桥。这些拱桥质量坚固,形式美观,而且节省了大量钢材。

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筹资、自行勘测设计和施工建造的铁路,不但质量良好,而且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还比原预算节约经费35万两银子,完全实现了詹天佑“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3项要求。10月2日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中外来宾目睹这项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同声称赞詹天佑的卓越才华。参加典礼的广东代表激动地说:“詹总独运匠心,不假外人分毫之力,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詹天佑却非常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的名字也随之驰誉中外。辛亥革命后,詹天佑等发起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被选为首任会长。他呼吁中国的工程师,要“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以自己的言行、功业,成为近代爱国工程师的楷模。

●启示

京张铁路显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智慧。为了纪念詹天佑对祖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在他逝世以后,中华工程师学会在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为他塑了一座庄严高大的全身铜像。铜像的面容严肃而沉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凝视着远方,显得分外刚毅和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