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武“永益源”药店

灵武“永益源”药店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十二年,在稍有积蓄的情况下,他辞去了“长春堂”的伙计活计,在灵武崇兴镇开办了“永益源”字号的中药店。牛宗义开办“永益源”药店,店规是“真材实料,价码公道,贫富均等,童叟无欺,乐善好施,悬壶济世”。

灵武“永益源”药店

经常听人们谈古论今,谈到祖籍时,说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过来的”。还听到人们讲“陕西、山西人精明强干,善做生意,会做生意”。灵武这片土地上,陕西、山西人很多,老一辈的山西、陕西人大部分是清代或民国年间从外省搬迁来的。灵武市现在高庙前面的武装部旧址,便是清代康熙年间长居此地的山陕籍乡绅官员及商人们募集资金建立的“陕山会馆”,是陕西、山西籍人节日聚会、谈生意、叙乡情、停留借宿的地方。在漫长的岁月里,灵武人在这片高原苦寒之地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开创着辉煌,建设着家乡,也有很多外籍人,他们背井离乡,为了谋求生存和富裕,带着希望,单身或举家来到了灵武。在风雨沧桑,艰苦奋斗的岁月里,他们在灵武扎下了根,他们的到来,填补了灵武一些生产、经济领域中的不足和空白,把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地域文化、技术知识带到了灵武,活跃了灵武的地方经济。岁月一天天逝去,很多老一代外籍人长眠在这片热土上,新一代则成了地地道道的宁夏人,这些勤劳的外籍人在这片热土上劳作耕耘,工作生活,生息繁衍,把自己的血脉融入渗透在了灵武这个第二故乡。

民国十二年(1923年)春季的一天,被人们称做“大寨子”的灵武县崇兴镇的街道上,响起了一阵阵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很多人抱拳作揖举匾送彰的高声祝贺中,一座面西向东两间门面的“永益源”药铺开张了,这是陕西华阴县人氏牛宗义开设的。

牛宗义,陕西华阴县人,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的家庭是一个中药世家。他的祖父叫牛凤山,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中药药剂师和中医。清代同治年间,战乱频频,民不聊生。陕西又逢天灾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牛凤山在同治七年(1868年)和同乡离家出走,到河南淅川县靠给人打工、当学徒度日。在此期间,给一些药材商人拉牲口,贩药材。由于耳濡目染,掌握了一些收购药材的知识,后进入一家很有名望的药店当学徒,经过几年贩运药材和学徒生涯,他掌握了收购鉴别药材的一些知识,牛凤山是个很节俭的人,平日里节衣缩食。在几年的辛苦中有了一定的积蓄,便辞了学徒活计,自己开办了一间小药材铺,收购药材兼卖药,在不停的奋斗经营中,生意越做越好。光绪元年(1875),在他35岁时,在河南淅川县开设了名为“万增堂”字号的药店,牛凤山为“万增堂”的掌柜兼坐堂大夫。他是牛氏家族中药材生意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牛凤山自28岁开始创业,他从陕西华阴县原籍出走,在外省外乡10年里拉牲口、做学徒的生涯中,吃苦耐劳、闯荡江湖练就了药材鉴别收购的本领和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胆识,在不停的学习和积累里,掌握了药材真伪、产地、质量、价格的知识。从小学徒成为店铺掌柜,这中间固然有一种机遇,但更多的是他勤奋、辛苦洒汗创业的必然,同时也是一种毅力和聪慧的体现。

在牛凤山苦心经营下,“万增堂”药铺的生意越做越好,在河南淅川县非常有名气,随着岁月的流逝,牛凤山年老体弱,便由他的儿子牛文俊接替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牛文俊正式继承了“万增堂”药店,继续做药材生意。

牛文俊出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生性憨厚老实,勤勤恳恳,不善言谈,在做生意上头脑远没有其父牛凤山的机敏聪慧。由于“万增堂”药店是外地人在河南息县开的药店,店铺行业非常红火,生意大,声誉好,被一些街痞恶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俗话说“外面的沙子难压本地的土”,“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卖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一些恶风陋俗蔓延,地方势力欺行霸市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人的心态极为阴暗。牛文俊是外乡人,药店生意好,引起了本地个别同行人的嫉妒。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被坏人算计,药店亏了血本,无法经营,濒于倒闭。光绪三十年(1904年),牛文俊被迫盘掉了父亲牛凤山创下的基业“万增堂”,举家离开了河南淅川县,迁回陕西华阴。

牛文俊回到陕西华阴原籍后,生活在失落沮丧的气氛里,他在郁闷的情绪中经常给儿子牛宗义讲他的父亲牛凤山艰苦创业,从小伙计干起,开设“万增堂”,独身创天下的历史,也讲自己不善经营,被坏人算计的经历,这些事自小在其子牛宗义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牛宗义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他暗暗立誓,要重振祖辈雄风。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便离家出走,闯荡江湖,他从陕西华阴县“走西口”到宁夏吴忠落脚,这时他才14岁。

牛宗义到吴忠后,由于是中药世家,自小父亲牛文俊常给他讲授药材方面的知识,使他懂一些药理知识,经人举荐便到父亲的好友开设的“长春堂”药店当学徒。他头脑聪慧,手脚麻利,非常勤奋,每天站柜台,提戥子抓药,对病人热情服务,抽时间还在药房后院观察药剂师炮制中药。白昼辛苦劳作,不知疲倦,晚间住在店铺守夜时,览读药书,手不释卷;更为可贵的是他非常好学,闲暇时他向坐堂大夫学习药理知识,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他专心服侍坐堂大夫,装烟倒茶,勤快伶俐,照顾坐堂大夫的起居。时间长了,坐堂大夫和药剂师们也非常喜欢这个勤奋的小学徒,不厌其烦地向牛宗义传授中医脉理,药材性能真伪的鉴别,药材产地、价格、炮制的秘诀。由于其父的多年教授,又经过这几年的刻苦努力,牛宗义熟知了药材收购、炮制及中医理论,积累了厚重的知识。在不停的学习中,重振祖辈雄风开设新药材店铺的愿望在他心中滋生得非常强烈。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稍有积蓄的情况下,他辞去了“长春堂”的伙计活计,在灵武崇兴镇开办了“永益源”字号的中药店。

牛宗义开办“永益源”药店,店规是“真材实料,价码公道,贫富均等,童叟无欺,乐善好施,悬壶济世”。他虽为药铺掌柜,但从中药采购、炮制、加工到药剂调理,都亲自动手。他在炮制工艺上,摸索探讨不断完善技术,同时更细心地研究和总结经验,在总结先辈,特别是祖父牛凤山遗留下来的大量验方中,进行细致研究,在抓药行医疗病中形成了独特的临床经验。他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多种药物组成复方,而且配置成多种验方,给病人治病,力求药到病除。灵武很多年逾古稀老年人至今还讲,牛宗义老先生制的中药散剂治疗中耳炎,外用膏药治疗银屑病(牛皮癣),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天花、麻疹、伤寒,这些验方是“鬼见愁”的灵丹妙药,服用外贴治疗有奇效。在不停的摸索、积累和实践中,牛宗义在药材识别、药剂调理、医道脉理、中医知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且“永益源”从坐堂大夫到炮制中药药剂师及伙计,都严格遵守店规、章程,对上门看病的病人和到店铺卖草药的药农态度和蔼,收购批发零售的中药药材货真价实,买卖公道,他们的诚信使“永益源”的生意越做越大,病人就医人数非常多,不仅灵南几乡的人来看病,而且吴忠、灵武县城的人也赶到“大寨子”寻医问药。牛宗义心地善良,为人憨厚实在。在民国战乱频繁的年代里,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他居住在少数民族聚集,人口众多的“大寨子”崇兴,和回族同胞和睦相处,关系处的非常和谐,尤其是他少年奔波辛劳,吃苦的经历使他特别同情贫穷人。对于贫苦病人先看病取药,无钱时分文不取,奉送药剂。特别是逢瘟疫、天花漫延的时候,他在“永益源”店铺门口架起药锅,熬药汤无偿提供行人服用,分文不取,让人们防病治病。在炎热的夏季,他无偿提供菊花薄荷清凉汤为行人防暑止泻。在寒冷的冬季,熬制红枣生姜汤为街坊邻居驱寒防病。在开设药店的同时,他会同灵武县的一些开明绅士,参与一些学堂建设及修庙、补路、架桥的公益事业中,他慷慨的捐资给灵武人留下了很深的影响。由于他乐善好施和为人实在憨厚的品行,实实在在的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行为,使他在灵武城及崇兴大寨子享誉很高,人们见面尊敬地称牛宗义“牛爷”。

牛宗义在家中,对他的老人非常孝敬,端汤倒水嘘寒问暖,细心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人们都很钦佩他,称他是灵武县城闻名的大孝子。他的家教严厉,特别是对自己在店铺的子女,要求很严,经常严格训导,要求他们要以善待人,以信为主,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在县城的住宅旁对邻居宽厚慈祥,和同仁们关系也处的非常融洽,他和当时崇兴街上的中医杨兴泉老先生、行医大夫王维德、华振海等中医及药材商人关系处的非常好,在他们中间很有影响力,他以自己父亲牛文俊的经历常和同行们谈要互利互惠,帮忙不拆台,同行应是好友挚朋,生意才能越做越红火。在他的影响下,崇兴的店铺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牛宗义用自己真诚待人的言语和行为,在同行里享有盛誉,很多人愿意和他打交道。在“永益源”开设的岁月里,他经常夜间出诊,不管路途多远,只要病人家属来请,立即背上药箱出走,风雨无阻。牛宗义曾告诉家人,医生对病人要有割股疗病之心,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医家大夫。平时他无论多忙,也亲自炮制中药,并且坐堂行医,亲自为病人看病诊脉,开方疗病,几十年来他的行为深得老百姓赞誉。

1954年,国家实行工商业公私合营政策,牛宗义率先响应,把私营财产店铺联营组建了灵武崇兴医院,并在医院专管中药材收购炮制工作。在此期间,他把长子牛耀祖领在身边,将平生所学中医药理、药剂配制、中药炮制经验传授于他。1958年牛宗义去世,享年66岁。

牛宗义的儿子牛耀祖,生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自小在中医世家长大,从小受父亲牛宗义教导及环境的熏陶,非常喜爱中医事业,小学毕业后便在父亲开设的“永益源”药店站柜台当学徒。1954年,药店公私合营后随父进入崇兴医院,从事中药炮制工作。1956年灵武县建灵武药材公司,由于牛耀祖专业知识积淀厚重,是灵武县中药行业中屈指可数的专业人才,被调入药材公司,从事药材收购、加工炮制和调剂工作。1958年,灵武医院筹建中药房,牛耀祖又被调进灵武医院工作,此后一直在灵武县医院中药房工作。牛耀祖非常敬业,很多曾看过牛耀祖抓药的人都说看牛耀祖抓药是一种美的享受。牛耀祖抓药时,提戥子抓药,开启、关闭药箱时肩肘手一起用,而且眼力手功很好,一把抓非常准确。在一阵劈里啪啦的响声里,几剂中药已打捆成包放在病人面前,轻盈快捷的“形体美”操作令人拍手称奇。他平日里笑声爽朗,闲暇时和一些好友聚会时,喝酒行酒令,花样繁多,酒量大人豪爽,谈笑风生,气度豁达开朗,言谈诙谐趣味百生,为人热情实在,人缘非常好,在灵武他的朋友很多。

牛耀祖1982年退休,改革开放后,为发扬光大其牛氏先辈的中药验方及经验,他在县城创办了“牛记大药房”。他的技术高,人缘好,药房生意做得非常红火。牛耀祖2000年去世,享年68岁。2000年“牛记大药房”由牛耀祖的次子牛卫东继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