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彩的彝族民歌

多彩的彝族民歌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彝族民歌浩瀚而瑰丽,它源于生产劳作、传播于民间,是集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于一体的民间歌曲。儿歌,在彝族民歌中儿歌极为丰富。由于彝族儿童长期置身于能歌善舞的彝族文化氛围中,在这种环境、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产生了不少美妙的儿童歌曲。

彝族民歌浩瀚而瑰丽,它源于生产劳作、传播于民间,是集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于一体的民间歌曲。最初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流传至今的民歌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情感体验。其特点是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辞藻朴实,它所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广泛,曲调丰富,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婉转动听的轻柔曲目,又有质朴简练的说辞唱腔。著名诗人何其芳曾这样称赞彝族民歌:“很有特别的色彩,就像在辽远的寂寥的山谷中忽然出现的奇异的迷人音乐。”

彝族民歌按语言语音分类总体上可分为六大方言的民歌,但习惯上,大家喜闻乐见的是按歌曲属性的分类方式,将彝族民歌分为山歌、风俗歌、叙事歌、情歌、儿歌、酒歌六类。

山歌,泛指在山野户外歌唱的歌曲。凉山彝族对放开歌喉高声歌唱,特别是用“小嗓”假声的高腔唱法称“丫”。高腔山歌歌头悠长,从真声起音,突然跳至高音,用假声歌唱,歌尾突然不跳用本嗓声拖腔作结,节奏自由,旋律跳进频繁,多棱多角,粗犷奔放,不饰雕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据专家称“所地山歌”其唱腔唱法国内绝无仅有。国外只有欧洲阿尔卑斯山歌相类似。山歌的内容丰富,曲调也因地区而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劳动山歌如甘洛田坝的“勒莫合”(耕地歌),流传很广的“沙足合”(苦情歌),感于季节变化、思念亲人和抒发心里悲伤等方面的“海觉母合”(即抒情歌)。

风俗歌,指彝族人在各种节日、风俗活动或婚丧嫁娶、喜庆节日、祭祀典礼等活动中所唱的歌。这类歌一般都有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固定的传统和表演程式。主要包括婚嫁歌,如姑娘新婚出嫁前唱的“里惹尔”(出嫁歌),代表性的歌曲有《惹打》(拉住)、《阿莫尼惹》(妈妈的女儿)等;对歌,婚礼中送亲与迎亲双方派出的歌手之间对歌时唱的歌曲“卓合”,如《围兹围解》(迎宾)、《阿斯妞妞》(我们小囡女)等;丧事歌,老年人死后在丧葬活动中哭唱与追悼死者的歌,《恶》(哭)、《阿古尔》(吊唁歌)等。除这些以外还有火把节唱的“都火”,过年唱的“库史呀莫合”,喜庆场合唱的“伙格苏”等。

叙事歌,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内容,内容或长或短,场合不限。如《阿苏巴底》《打哦打木嘎》等。

情歌,凉山彝族因为属于姑舅表关系的未婚的“俄勒”(表兄)和“阿惹”(表妹)有着合法而当然的姻亲关系,也就意味着情人关系,所以情人间相互思念的情感也就贯穿着“阿惹妞”的歌腔。“阿惹妞”也就成为广义的情歌的特别称谓。这类男恩女爱的情歌不能在公开场合更不能在长辈或非表兄妹关系的人面前唱,而多在男性青年中唱。这类歌曲有《阿惹妞》《阿依佳佳》《阿依几几》《要走的阿老表》等。

儿歌,在彝族民歌中儿歌极为丰富。由于彝族儿童长期置身于能歌善舞的彝族文化氛围中,在这种环境、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产生了不少美妙的儿童歌曲。一般一歌一名,如《阿呷放猪》《阿依阿斯》等。

酒歌,彝族礼节中有待客先用酒的传统,在日常的迎宾、送客、定亲、征战、节庆等活动中都会高举酒碗,尽情畅饮。彝族的祝酒歌与酒文化相生相伴,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大家耳熟能详的有《苏木地伟》《阿老表》《云岭歌声》《米酒喝个够——留客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