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继往开来复兴梦

继往开来复兴梦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望六十多年以前,对于那时的领导人来说,最大的梦想,莫过于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带领人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保密,中央工委机关对外一直声称是“工人劳动大学”。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并要







钟灵毓秀处,西柏坡因何当选中共中央驻地?耕者有其田,刘少奇如何在此召开土地会议?运筹帷幄间,毛泽东如何在此指挥三大战役?


2013年的春天,如期而来的两会,给新世纪的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考、新课题:中国梦!关于梦想,你有、我有,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回望六十多年以前,对于那时的领导人来说,最大的梦想,莫过于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带领人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对于当时的一户农家来说,或许就是在属于自己的那亩田地里,种好一茬庄稼,过上太平日子。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在那个年代,这两种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平山县的一个小村子——西柏坡。在那里,共产党人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让土地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在那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那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放眼看中国的大好河山,平山县并不是最美丽的地方,但是这里有绵延奔腾的太行山,层峦叠嶂,山势葱茏;这里有九曲连环的滹沱河,蜿蜒曲折,浩浩汤汤。山川河谷之中,良田沃野里,稻浪翻滚,漫滩飘香。西柏坡村,就孕育在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西柏坡仅有百十来户人,却被后人贴上了响亮标签:“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很多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西柏坡,原名西柏卜,始建于唐代。因为村北的山岭上,长着很多郁郁葱葱的柏树,所以得名。

村里老人说,在村后的坡垴上,曾经有一座麻白色的石塔。它与村子同时建成,是祖上落居的一份纪念,村里人都叫它“唐塔”,那个山坡也被后人称为唐塔垴。

滹沱河连年发水患,对柏卜村都没产生太大的危害,村里人都觉得是唐塔的功劳。到了咸丰年间,连着闹了几次水患,就在正冲着唐塔的坡根处,淤出了一片水塘。大水一退,塘中便丛生出密密的芦苇。后来这水塘越淤越大,芦苇也越生越多,这片芦苇地,就把个柏卜村分成了两片。东片叫东柏卜,西片叫西柏卜。

20世纪初,当地一位教书先生提议,把村名中的“卜”字改成了“坡”。这两个字在土语中的发音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教书先生觉得“坡”字要比“卜”字的寓意好,所以改名柏坡,西柏卜也就改叫西柏坡了。

⊙ 西柏坡村旧貌

当年的西柏坡,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甚至在中国地图上都找不到名字的一个小村子,在解放战争进行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这样的地方来安置中共中央指挥部呢?

1947年3月,为防御蒋介石的重点进攻,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离开延安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组成前委,在陕北继续指挥战役。叶剑英为后委,到晋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工委,来到河北。

当时,刘少奇几人为了选择中央工委的驻地,几乎派人把平山转了个遍。但是,为何最终选择了西柏坡呢?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柏坡位于河北省西部的老根据地里,处于平山县中部,南临滹沱河,西靠太行,东接华北大平原,交通方便。距离华北重镇石家庄只有70千米,同晋冀鲁豫各根据地之间都能通汽车。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前是一片开阔的稻田,土地肥沃、河渠纵横、物产丰富。村后是个小山,挖了防空洞之后,又好防空。

西柏坡当时一共七八十户人家,目标小,离周围的村子还有一定的距离,方便保密。虽然村里有很多房子被日本人烧了,但是地基还在,修复起来方便,也便于工委集中办公。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西柏坡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好。所以,最后,刘少奇和朱德确定把工委驻地定在西柏坡。

当年,工委征用了西柏坡村东头十三户老百姓的民房,又重建了部分民房,并且在外面建起了围墙,圈成了一个大院。为了保密,中央工委机关对外一直声称是“工人劳动大学”。简称“工校”,或“劳大”,刘少奇化名胡服,任校长,被大家称为胡校长。朱德任董事,叫朱校董。

⊙ 西柏坡村民房


“耕者有其田”


1947年的7月份,酷暑难耐,打麦场上几棵树也提供不了多少阴凉,工作人员就用布在上面搭了个棚子。底下代表们有些人坐的是从老乡家借来的马扎,有些人坐的是从河边搬来石头,还有一部分人是站着的。如此简朴而又意义深远的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了。

“耕者有其田”,自奴隶社会出现以来,这便成为所有靠地为生的老农们最迫切也最难实现的愿望。不过这个愿望,终于在1947年7月17日实现了。这次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极大地推动了新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到11月至12月间,各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彻底摧毁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群众参军支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解放战争的局势也全面扭转,蒋介石的军队是“只见兵去,不见城来”,所以他无奈地说:“中国共产党就是发动了我不愿发动的农民。”

由于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成了全面进攻。为了迎接全中国的胜利,前委、后委决定和工委合并,中共中央与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五位书记在西柏坡会合,谋划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 刘少奇主持土地工作会议

⊙ “书记与村民”雕像

五位书记住在西柏坡,跟老乡们做起了邻居,关于五书记跟老百姓在一起生活的故事,西柏坡村里流传着很多。后来,大家把他们的一部分故事,雕成了雕塑,让后人们永远铭记那些感人的事迹。


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游客们来到西柏坡,来到西柏坡纪念馆,三大战役展厅也是必来的地方。展厅里有一幅根据三大战役而合成的半景画,前面是三大战役的布景,后面是战争场面的画。站在这里,你仿佛闻到了那个时候的硝烟、听到了那个时候的枪炮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了解三大战役,或许只是站在这个展厅里看看这么简单,但是对于当时的战士们,三大战役意味着必须付出了他们的血肉之躯,才能换来了后人的和平。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历时一百四十二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农村指挥部里,指挥了这三场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食堂里召开的中央全会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二十七人在会上发了言。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并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会议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 西柏坡湖

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游客,去西柏坡参观,都会去当时的会址看看。

为了赢得全中国的伟大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1949年3月23日上午11时,中共中央机关告别西柏坡,开始向北平进发,开始了去北京“赶考”的新征程。作为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西柏坡,也结束了它的使命。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走了,继续留在这片热土上的西柏坡人,一边铭记着当年的那段峥嵘岁月,一边开创着新世纪里的新生活。

昔日的西柏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旧中国和新中国昏晓分界的历史制高点。因为由它上溯一百年,是鸦片战争最屈辱的时段,由它下行一百年,是新中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战的新征程。

再看今天的西柏坡,在这片热土上,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纪念碑等等承载历史的建筑旁,游人如织,它们记录着新中国从西柏坡成长而来的历程,也注视着西柏坡村人,注视着全中国人民,注视着新世纪里中国复兴之梦的实现!

这正是:

当年鏖战声犹在,万马齐鸣救苍生。

今当迈步从头越,国梦圆时论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