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雄村庄地道战

英雄村庄地道战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地道战》,在国内可谓是家喻户晓。2008年,这个小村庄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文天祥被害后,范国兴率部护尸南归,途经河北南宫时,突患重病,只得就地医治。1052年,大佛寺建摩尼殿时范仲淹死于徐州,与父亲死在一地。那就是高平村曾是一个利用地道战抗击日寇的抗日名村。这里是高平村村委会南侧的地道入口,很可惜由于1963年的一场大洪水,这里的大部分地道灌水后都损毁了,现在的600多米是后来按照原样重修的。







一代名臣范仲淹真的出生在高平村吗?高平地道战为何让日伪心惊胆寒?刘傻子真的是电影《地道战》中高传宝的人物原型吗?


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地道战》,在国内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这电影里“高家庄”的原型是哪里呢?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保定清苑县的冉庄。其实,电影里“高家庄”的真正原型是咱们石家庄正定县的一个村庄,影片中的战斗英雄高传宝等人物原型也都出自这里。据说当年这个村的地道总长有30公里,当年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呢?

高平村,位于正定县北部,属于曲阳桥乡,现有人口五千多人,是附近一个比较大的村落,那么这个村为什么起名叫高平呢?

说到高平村村名的来历,《正定县志》上记载,“地势高而平,故名高平村。”


高平外甥范仲淹


2008年,这个小村庄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这一年的3月份,一个唐山人带着儿子儿媳来到正定高平村认祖归宗。这个人是谁,又为什么来高平村认祖归宗呢?

这个人叫范祥科,他的先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这句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句千古名言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的先祖正是一代名臣,宋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这个范祥科是范仲淹的嫡传三十五世孙、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

范祥科说,他们这一支是范仲淹长子范纯佑的嫡传。范仲淹第九世孙范国兴曾任平江府团练副使,随文天祥抗元。文天祥被害后,范国兴率部护尸南归,途经河北南宫时,突患重病,只得就地医治。后几经周折,范国兴举家定居在南宫市宋都水村,务农为生,至今已历七百二十四年。范祥科现在居住在唐山,原籍是南宫市宋都水村人,他是范仲淹嫡传三十五世孙。

范仲淹到底和正定的高平村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非常密切,范仲淹就出生在正定的高平村,而且这里还是他生母的故里。

千百年来,关于范仲淹的出生地,一说是苏州,因为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是苏州人;一说是徐州,由于范仲淹两岁时,父亲范墉死在徐州。然而,两说均无确切记载,都属于推断。

通过历史文献考证,范仲淹自己曾经明确地说过,他出生在正定。

《范仲淹全集》中就说到,曾和范仲淹共同对抗西夏的大将韩琦,后调任真定府为官。到任不久,范仲淹致信韩琦:“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明明白白说自己生于真定。

同时,国内的一些宋史专家发表了考证文章。

清代学者范能睿编集、凤凰出版社出版的《范仲淹全集》前言写道:“范仲淹……诞生于河北成德军(即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苏州学者方健先生在《范仲淹评传》一书中开门见山:“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989年10月1日)范仲淹诞生在北道重镇成德军(即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节度掌书记官舍。”

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范仲淹全集》开宗明义:“范仲淹……诞生在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其父范墉为北道重镇成德军节度掌书记。”诸多学者取得共识。

还有,范仲淹的后人,洛阳、苏州的范氏家族也都认可范仲淹生于正定说。

据范仲淹嫡传第三十五世孙范祥科介绍说,范仲淹的文章落款经常有“高平”字样,而其同僚常称范仲淹为“高平”、“高平公”,范仲淹的学生又自称“高平门下”、“高平讲友”、“高平学案”,范仲淹的后代称“高平堂”、“高平世泽”、“高平家风”等。屡称“高平”,是不忘出生地的明证。

⊙ 范仲淹像

范祥科还证实,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出任成德军节度掌书记,月俸二十贯(县令十贯)。范墉的原配夫人陈氏(范仲温范仲滋之母)生在苏州吴县木渎(镇),随丈夫范墉来到真定府,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八月十七日,生了范仲滋后,病死于真定,葬于真定。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十九日出生在真定高平村谢员外家。端拱元年(988年)五月初五日迎范墉入赘为婿。

第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丑时(1点至3点)范仲淹出生在高平村,属牛。

为了纪念范仲淹这位名人,现在高平村专门修建了《范仲淹故里纪念碑》。

高平村民间历史研究者刘福海介绍了当年谢员外家也就是范仲淹的姥爷姥姥家的大概位置,说当时范仲淹就出生在这儿。范仲淹出生一百多天后,他的父亲范墉调任徐州时因病去世。虽然范仲淹在高平村生活时间很短,但在正定、在高平也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民间传说编故事


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真定(今正定)隆兴寺。

相传,端拱二年(989年),成德军节度掌书记范墉率成德军三千名士兵,奉旨对正定城内隆兴寺千手观音菩萨及大悲阁进行修缮。

七月十五日,范墉把已经怀孕的谢氏夫人(高平村人)接来,跪在观音菩萨像前问卜。墉问:“夫人腹中是儿是女?”佛答:“奇儿一位做高官。”墉问:“高官可否到宰相?”佛答:“否。”墉问:“不能为相治国,做个良医为民疗痛?”佛答:“还是当官保朝吧。”并送两句话:“修观音菩萨阁观音菩萨送子,生在娘生之处;建释迦牟尼殿,释迦牟尼收儿,死在爹死之所。”这一句谶语,正好应验了范仲淹的生平。

范仲淹正是于989年在大佛寺维修观音菩萨阁时生在高平村,与母亲谢氏夫人生于同一村。1052年,大佛寺建摩尼殿时范仲淹死于徐州,与父亲死在一地。

对此,很多人都认为是隆兴寺的佛爷预测灵验。其实,这个故事完全是后世文人根据范仲淹的生平编出来的。

范仲淹的一生坎坷,作为宋代名臣,王安石誉之为“一世之师”、“名节无疵”;司马光称其“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黃庭坚论定为“当时文武第一人”;朱熹也评他为“本朝第一流人物”。

由此可见,范仲淹是个很不一般的人,今天咱们用大量的篇幅再次探究范仲淹的出生地,不是为了追求所谓“名人效应”,而是尊重历史,让老百姓知道范仲淹的真正出生地,更多地了解和热爱这片土地。


抗战名村地道战


高平村除了有范仲淹这位名人,还因为一个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远近闻名。那就是高平村曾是一个利用地道战抗击日寇的抗日名村。前面我们说过,电影里“高家庄”的真正原型不是冉庄,而是高平村,当年高平村的地道总长达30多公里,所以有“地上一个高平,地下一个高平”之称。

当年,高平村的民兵就利用能攻能守的地道与日伪军队周旋,他们或主动出击,或固守反击,在反“扫荡”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让敌人心惊胆寒。

那么这里的地道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呢?

这里是高平村村委会南侧的地道入口,很可惜由于1963年的一场大洪水,这里的大部分地道灌水后都损毁了,现在的600多米是后来按照原样重修的。

从1942年起,高平村和冀中平原许多村庄一样,开始挖地道来对付日寇。那时挖地道是秘密地挖,在夜里挖,村边还得有人放哨,发现有敌人就发信号,赶紧把土运走,把地面铺好,怕被敌人发现。

⊙ 地道内部

挖地道时,日军常来扫荡,村民们便边打边挖,断断续续挖了一年多,最后全村都挖通了。当时村内外共有三条干道,村外一条通向义和庄,供转移用;一条通向韩家楼,供侦察敌情用;一条通往村东的沙疙瘩,供袭击敌人用。干道上有许多支线,每十户有个地道口,每个口都有个民兵负责,地道口上有地堡和工事,地道口内有防毒设备和障碍物,每隔十丈有通气孔。通气孔和地道口都很隐蔽,大都设在碾盘下、炕洞里、井内等,屋里墙上有枪眼、瞭望孔,村里街口有村垒,村边还有围墙。当时高平约二百户人家有地道,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全村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能攻能守、长约近百华里的地道网络。他们还创造了一套能攻善守、灵活机动的地道战术。

高平村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


抗日英雄刘傻子


高平村里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电影《地道战》里高传宝的人物原型,那么他是谁呢?

⊙ 边区党政军领导和全体战斗英雄的合影

1966年,电影《地道战》播出后风靡全国。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地道战,1971年高平村修建了地道战展览馆。在展览馆里的一面墙上有一系列的人物介绍,其中为首的名叫刘傻子。

那么这位刘傻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身上又有什么传奇故事呢?

这位刘傻子说起来在当时可不一般,他不仅不傻,还是当时晋察冀边区的战斗英雄,1945年1月18日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秘书处印发了《正定战斗英雄——刘傻子传记》,以此表扬刘傻子,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前文照片是当时边区党政军领导和全体战斗英雄的合影,第二排最左边戴花的这位就是他。

刘傻子1916年出生,1940年任本村游击小组长,1942年入党,1943年任本村游击中队长。他带领民兵在十一次战斗中,毙伤日伪军三百三十余人,所以1944年被晋察冀边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高平村也成为正定县抗日模范村。1945年5月刘傻子牺牲于高平村保卫战中。

当时,日军在高平村东南3.5公里处上曲阳村修了炮楼,后又相继在西1公里的韩家楼,西北1.5公里的后塔底、东北5公里的傅家村建立了据点,使高平村处于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因为坚决不参加“维持会”,这个村时常遭到敌人“围剿”。在地道的掩护下,敌人每次来都得不到什么便宜。

1945年5月4日,日军纠集正定、灵寿、行唐、新乐等地的日伪军以及特务、便衣队共一千余人,携带轻重机枪、钢炮、毒瓦斯和燃烧弹等武器,于当日凌晨兵分五路偷袭高平。敌人接近村东北口后,站岗的民兵发现了敌人,向他们投了手榴弹。听到爆炸声,全村的民兵都起来了,村里的老少也钻进了地道。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这次地道里的游击队员们能对付得了吗?弹药够用吗?

在高平村的森楠胡同,现在依然保存着一座百年老屋,当年这里曾是一个兵工厂,据统计这里共制造土炮六门,决枪六十多支,步枪两支,地雷、手榴弹不计其数。在边区举行的首届展览会上,刘傻子等人制造的掷弹筒还荣获头等奖。这个兵工厂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说来也巧,这几天兵工厂制造了二十五箱一千二百多枚手榴弹,本来区里准备要发往各村的。这下好了,经过村里的区干部同意,这些手榴弹马上全部发到了各个民兵小组手里。

当敌人攻进村子时,民兵利用地道和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刘傻子独占一个地道口,他把手榴弹绑在一起当地雷使用,一连炸死十四个敌人。

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进了村的敌人处处挨打。周围几个村的民兵也在县里的组织下,在野外配合作战,敌人腹背受敌,在放火烧房后,退出了村子。

看到敌人退出了村子,刘傻子急忙带领众人出地道扑火。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退出村庄的敌人心有不甘,又朝村里打了三炮,结果炸伤了刘傻子,由于流血过多,年仅二十九岁的刘傻子壮烈牺牲。他指挥的这场战斗,一共打死打伤日伪军五十九人,成为冀中地区利用地道取得胜利的典型战例。

对此,1945年5月16日《晋察冀日报》专门刊文《战斗英雄刘傻子——苦战半日壮烈牺牲最后一战毙伤敌伪五十九名》,而后再发文《悼正定战斗英雄刘傻子》。

至今,镌刻着刘傻子等十七名烈士的纪念塔仍然矗立在高平村。人们不会忘记那段历史,更不会忘记这些抗日的英雄。也正是这段历史和这些英雄们的战斗经历,为日后的电影《地道战》的创作提供了故事灵感。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有个人最有发言权,那就是电影《地道战》的导演任旭东。

任旭东是剧本最后定稿的执笔者,他说当时创作组从接受创作剧本任务起,历经两年半时间采访了二十多个村庄,最后在高平村激发灵感,完成创作。

相对于其他村庄,高平的战役历时长、战斗多、战争惨烈、地道设施完善。影片的故事就取材于高平村抗日战争时五次反包围、反扫荡的战斗事迹;高家庄的原型村就是高平村;影片中的战斗英雄高传宝及用生命撞响警钟的高老钟的人物原型,都是取材于该村的战斗英雄刘傻子。任旭东说,影片拍摄之前从未到清苑县的冉庄采访过。脚本写好之后,由于高平地道几乎全部被淹坍塌毁坏,没有适合的拍摄场景,没办法这才选择了冉庄,而没有选择高平村。

就这样,为《地道战》这部史诗般的电影立下首功的高平村,从前台退到幕后,为他人做了嫁衣。引人深思的是,电影拍摄地冉庄如今游人如织,而身为地道战原型的高平村却门可罗雀,很少有人光顾。

⊙ 刘傻子像

在抗日战争中,正定高平村的人民与日伪军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地道战,高平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抗日军民智慧的结晶。

这正是:

不朽电影《地道战》,声名远播留奇观。

北宋贤臣范仲淹,生于高平美名传。 

⊙ 革命烈士纪念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