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古风流曹家军

千古风流曹家军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曹彬列传》记载,曹彬少有异志。曹彬军威大振,升左神威将军,成为北宋一代名将。曹彬在徐州当官的时候,有个小官犯了罪,应该处以杖刑,但是曹彬却把他给放了,说一年之后再杖责他。曹彬有病不理军事,众将士赶忙前来探望。第二天,曹彬率军攻下城池,李煜奉表降宋,避免了一场血战。其实曹彬生病是假,意在制止众将屠城。所以,曹彬也被称为韩武惠王。曹彬死后,西夏犯边,二十多岁的曹玮戴着孝率军出征。







人杰地灵,岗头村走出哪位宋朝名将?家风醇厚,曹家人究竟是谁位居宰相?母仪天下,曹皇后为何深受后人赞扬?



岗头村走出的宋朝名将曹彬


岗头村因为坐落在灵寿县城东的卧龙岗上,故名岗头村。村子左手浸润着清澈的松阳河水,右手牵着南北通衢正南公路,与环村而过的正渠一起,造就了这个水土肥美、物阜民丰的古朴村落。村里有八百多口人,曹姓是村子的大姓,曹氏家族因为曾经出过一位北宋的开国名将,所以曹家人更显得气度不凡。

岗头村村口的汉白玉石碑,有两米多高,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曹氏后人为曹彬立的碑。

在元朝有一部记述北宋历史风貌的书——《言行龟鉴》,书中有一篇简短的文章,记录了一个奇特的人物。

文中说这个人家里的房子破了,弟子们劝他说:“你赶紧修补修补吧。”他说:“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就是说现在是冬天,有很多虫子都在墙缝里藏着,千万不能伤害它们的性命。就是这样一位在常人看来仁德得几乎不可思议的人,居然是一位在沙场的刀光剑影里,叱咤风云的将领。他戎马一生,是北宋的开国名将曹斌,出生于灵寿县岗头村。

⊙ 曹彬故里碑

《宋史·曹彬传》中记载:“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在北宋百年战争史上,由于长期与辽、西夏、吐蕃对峙,频繁的战争造就了璨若繁星的杰出将帅,曹彬就是其中之一。

曹彬出生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曹芸是五代时期后汉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驻守真定城的一员将领。据《曹彬列传》记载,曹彬少有异志。在他过周岁的时候,曹老先生便把上百种可以把玩的器物,摆了一排放在曹彬面前,然后看他抓什么,只见曹彬左手拿一兵器,右手取一礼器,然后又取一官印,对其他的东西不屑一顾,家里人都觉得这孩子以后也许会成为一员武将

果不其然,曹彬小时候喜欢练习武术,长大成人后秉性淳厚,志气不凡。后汉乾祐二年(949年),还未满十八岁的他,便做了成德军牙将,以谦恭尽职称颂于时。

因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初露锋芒,所以深受他姨夫——后周太祖郭威的重视。郭威建立后周之后,便把他的外甥曹彬从真定调到京师,给予重用。曹彬呢,并不因自己是皇亲国戚而忘乎所以,而是克己奉公,忠于职守。

周世宗即位后,曹彬参加了征伐北汉的战役,将门世家的家风熏陶以及他个人的努力,让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素质。周世宗病逝后,赵匡胤发动陈桥之变,当上皇帝。曹彬深知后周大势已去,必须顺应天命,才能实现将领真正保家卫国的使命,所以归顺北宋,受到赵匡胤的赏识,为北宋的开国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在赵匡胤征伐北汉的时候,曹彬率骑兵攻山西省临汾,击退辽国六万援军。曹彬军威大振,升左神威将军,成为北宋一代名将。后来,曹彬奉命南下,率兵伐后蜀,劝诫敌军将士归降,坚持“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后蜀守兵纷纷投降,曹彬的军队也被尊为仁义之师。在岗头村里,也流传着很多关于曹彬仁厚的故事。

⊙ 曹彬像

曹彬在徐州当官的时候,有个小官犯了罪,应该处以杖刑,但是曹彬却把他给放了,说一年之后再杖责他。原来这个人刚结婚,曹彬说如果现在我打了他,他父母肯定认为是儿媳妇带来的不幸,把儿媳妇当成灾星。这儿媳妇在家就待不下去了,以后再打他也不迟。

在岗头村,不仅流传着曹彬神勇、仁厚的故事,还有一件曹彬装病的故事。公元975年,曹彬作为主帅,率军伐南唐,也就是现在的金陵南京城。说曹彬奉诏统兵十万攻打南唐,势如破竹。但正当城池即将被攻克的时候,身为统帅的曹彬,却下令停止攻城,装病不出。一向骁勇善战的曹彬,为什么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装起病来了呢?

南唐后主李煜深感形势危急,派人请求宋朝暂缓攻打,但是赵匡胤依旧下令继续攻城。而曹彬呢,冒着违背军令的危险,主动延缓攻城,派人劝谏李煜:“宋攻南唐已是大势所趋,无辜的都是南京城内的百姓,你若是归降,便能使城内百姓免遭屠杀,这才是上策。”可是李煜并不想投降。难道,真的要血战南京城吗?众将士攻城心切,再加上赵匡胤的军令,曹彬该怎么办?他只好想出一计:装病。

曹彬有病不理军事,众将士赶忙前来探望。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需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自然就好了。”众将领赶紧答应,一起焚香发誓,绝不乱杀一人。第二天,曹彬率军攻下城池,李煜奉表降宋,避免了一场血战。

其实曹彬生病是假,意在制止众将屠城。南京人感恩于曹彬“攻南唐而不妄杀一人”的仁义之举,分别为曹彬在南京聚宝门、江宁社坛和鸡鸣山建立了曹王庙,供后人祭奠。乾隆皇帝南巡到江宁的时候,曾多次遣官祭拜,并且赐曹王庙“仁者有勇”的匾额。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后,加封曹彬同平章事,就是宰相,随太宗伐太原。

曹彬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但在雍熙北伐中,他率领的东路军急功冒进,结果,在涿州西南的歧沟关大败,导致宋兵全线崩溃,御驾亲征的太宗赵光义,狼狈逃回东京。雍熙北伐的惨败,曹彬难辞其咎,所以受到惩罚,被降了职,扣了工资。雍熙四年重新起用。到宋真宗即位,曹彬再次当了丞相。但第二年病逝,终年六十九岁。

曹彬因北伐惨败,断送了北宋收复失地的前程。但他作为开国元勋,他的为官、为人之道成了后世的楷模。

《宋史》评价曹彬:“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伐二国(后蜀、南唐),秋毫无犯。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所以,曹彬病逝后,宋真宗亲临恸哭吊祭,赠中书令、济阳君王,谥武惠,而且在太祖庙庭立曹彬的牌位,后又追封为韩王。所以,曹彬也被称为韩武惠王。


战神曹玮


曹彬虽戎马一生,但最后因神勇有余而谋略不足,断送了北宋收复失地的大业,因此,他不能算是北宋的战神。曹彬一族门风纯朴,非常注重培养子孙们多方面的修养,所以文官、武将层出不穷。曹彬一共有七个儿子和十三个孙子,虎父无犬子,曹彬的儿子当中,有六位武将,其中一位——曹玮,出于蓝而胜于蓝,百战百胜,不仅成为曹家军的经典名将,而且堪称宋辽西夏时代的战神,名气甚至超过了曹彬。

曹玮,字宝臣,是曹彬的三儿子,少年时代就跟随父亲在真定城里担任亲军牙将。

宋真宗继位之后,曹彬病重,真宗来看望他,问他:丞相的公子谁可以担大任?曹彬就向真宗推荐两个儿子曹璨和曹玮。真宗问:“哪个更出色?”曹彬回答:“曹璨更像我,但曹玮更有方略。”宋真宗便选中了更有谋略的曹玮。

曹彬死后,西夏犯边,二十多岁的曹玮戴着孝率军出征。或许是对父亲一世英名、功亏一篑的教训进行过深刻反思,或许熟读史书使他增加了智慧,曹玮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并且对部队建设非常重视,禁军训练尤为严格。

有一次,曹玮拜访一个朋友,朋友很奇怪,曹玮身为戍边大将,来我家怎么不带护卫呢?门外一点动静也没有。等朋友送曹玮出门时才发现,门外居然有三千铁甲军,却鸦雀无声,战马没有一声嘶鸣,朋友这才知道曹玮治军竟如此有方。

稳定了西部之后,西南的吐蕃开始挑衅。曹玮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当时北宋与吐蕃、西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吐蕃族部的李立遵,挟持一位活佛,号令各族部,自封为国相,又要求宋廷立他做“赞普”,就是领袖。

曹玮认为,李立遵野心勃勃,坚决不能答应他。宋廷接受曹玮建议,拒绝李立遵的无理要求。结果,李立遵发兵进攻宋军,曹玮以逸待劳,带领六千名骑兵设下埋伏,斩杀吐蕃军卒万余人,缴获辎重牛马无数,此战,曹玮以少胜多,获得了辉煌的胜利。真宗得到捷报,赏赐曹玮金带,锦袍。这一战,使吐蕃从此再也不敢骚扰宋朝,一战打出了宋吐之间的和平,曹玮功不可没!

曹玮以其出色的战绩,成为宋朝西北边防百战百胜的旗帜,在中国战史上写下了比他父亲曹彬还要辉煌的一笔。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载曹玮的功绩:曹玮勇武有谋略,用兵神速莫测。百战百胜,敌军从来不能伤其毫发。就连他的铠甲,也永远光鲜完好。曹玮被人奉为战神,谁能穿上他的战袍,便是无上荣耀。宋朝名将葛怀敏奉命平定西夏的时候,皇帝就赐予他曹玮穿过的铠甲以示荣耀和鼓舞。


三朝辅政曹皇后


岗头村的曹氏家族,除了曹彬、曹玮等名将之外,还出了一位北宋历史上名声显赫的皇后——曹彬的孙女,人称曹皇后。

据《宋史·曹皇后传》记载,曹皇后熟读经史,品貌双全,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练就一手好字。公元1033年入宫,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在她十八岁时册封为宋仁宗赵祯的皇后,也就是慈圣光献皇后,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以精明能干、贤德辅政而名著史册。

这位看似文弱的岗头村美女,竟在关键时刻处变不惊,从容平息宫廷内乱,表现出一派大将风度。

⊙ 曹皇后像

一天晚上,宋仁宗宿在曹皇后寝殿,半夜里一阵尖叫声响起,打破了宫中的宁静。小太监开门向外张望时,皇帝穿衣想出外看个究竟,曹皇后抢先一步关上宫门,对皇上说:“宫中夜惊,有人作乱,万万不可出去。”

果然是崇政殿的亲从官颜秀等人杀死军校,杀进内宫,一名宫女的臂膀被砍下,发出尖厉的惨叫。一向举止娴静的曹皇后继承了祖父和父辈的家风,显出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她一面派人急速召侍卫军进宫,并命令身边的宦官紧紧守住殿门。她料到反贼必会放火,当即命令宦官们提着水桶防火。果然,反贼打不开殿门,便举火焚帘,宦官们慌忙泼水。派出的宦官、侍女,曹皇后都剪掉他们一绺头发以为标识,说:“平贼后论功行赏,谁出了力,以此为证。”这说明曹皇后很智慧。这一手,既可以辨认是否是自己人,论功行赏,也可以防止叛乱的宦官蒙混进来。宦官、宫女们听了,个个奋勇抵抗,直到卫队赶到,一起擒灭了反贼。一场叛乱,被平息了。

仁宗死后,英宗即位,曹氏被尊为皇太后。可英宗即位不满四天,突然患怪病,胡言乱语。宰执大臣一起求见皇太后,提请皇太后权同听政,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繁杂的政治事务中,人们赞誉她:曹皇太后“垂帘听政,宫省肃然”。

这位曹氏美女成为太皇太后以后,还以仁德的精神,救了苏东坡一命。当时,被贬湖州的苏轼,在一道谢表中对时政发了两句牢骚,御史中丞骂他包藏祸心,谤讥皇上,并列举“四大罪状”。苏轼被拘捕入京后,经不住拷问,想自杀。有些人又借机株连司马光、苏辙等人,企图大兴文字狱,这就是举国震惊的“乌台诗案”

人们都说苏轼必死无疑,但是曹氏太皇太后年岁已高,病得很厉害,孙子神宗日夜侍奉。一天,老太后昏沉中偶尔听到有人在议论苏轼的诗案,一下子清醒过来,连忙对神宗说:“仁宗录用了苏轼兄弟,高兴地说:‘我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现在苏轼被抓,是仇人害他吧,竟至于在诗文中找词儿罗织成罪,这不是爱惜人才之道啊。”于是,宋神宗赦免苏轼,把他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曹太后在皇宫中四十五年如一日,恪守“母仪”清规;佐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在救出苏轼这一年的十月,太皇太后薨世,时年六十四岁,孙子宋神宗追谥她为“慈圣光献太皇太后”,可谓名副其实。

如今,岗头村的曹氏家族仍然人丁兴旺。在外做生意的人多了,手里有了钱,他们便开始整理曹氏家族的名人榜,谋划为祖宗创建纪念馆,修牌坊,一定要把曹彬、曹玮维护国家统一的功业得到彰显,还要为他们的老姑奶奶曹皇后塑像。

这正是:

曹彬故里岗头村,父子英名千古存。

三朝辅政曹皇后,仁义恭俭劝后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