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吃肉,外国人没有必要心慌

中国人吃肉,外国人没有必要心慌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国人日趋富裕,他们将会消费更多的肉、奶、蛋,如果谷物的供给不能与中国人的食谱变化同步增长,粮价将飞涨。但是,我们可以负责地告诉布朗等人,中国人不仅能自力更生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同样,我们能够自力更生解决中国人的吃肉问题,没有必要让外国人心慌。发达国家中的粮食浪费更加惊人,美国人1年浪费和扔进垃圾箱的食品,就足以供非洲大陆各国人民食用1个月。

布朗为何对中国的粮食前景忧心忡忡?说起来饶有趣味——中国人吃肉,他却心慌!

大约是1993年,《纽约时报》一位记者在中国湖南采访了一名姓严的中国农民,问他生活条件是否有所改善,严老汉回答说:“总的来讲,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我们家现在一个星期能吃上四五次肉,而在十年前,根本没有肉吃。”

对此,布朗惶恐不已。他多次将此故事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并以此引申说,中国的粮食危机,不是农业的失败,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他认为,当收入增长后,低收入人口最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将他们的膳食结构多样化,从单调的大米占总热量70%的饮食结构转向更多的肉类、奶类及蛋类食品的消费。在他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布朗写道:“中国经济在过去4年里惊人地增长56%,人均收入增加了50%。随着收入的增加,过去那些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首先是丰富他们的饮食,从以淀粉类食品为主的饭菜,转变为包括鸡鱼肉蛋、牛奶黄油、酸奶甚至冰激淋的多样化菜肴。……”

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作为一名农业专家和环保主义者,布朗理应对中国取得的这一重大成就感到高兴。但是,布朗却有点“私心”,他似乎宁愿中国像索马里和海地一样继续贫困而不愿中国经济像他们美国一样发达起来——因为他认为,饥饿的索马里人没有能力到美国来抢粮食,而富裕的中国人却有可能从他们的饭碗里抢饭吃。

布朗认为,更多的肉类需求意味更多的粮食产量——生产每公斤家禽、猪肉和牛肉各需谷物2公斤、4公斤和7公斤。随着中国人日趋富裕,他们将会消费更多的肉、奶、蛋,如果谷物的供给不能与中国人的食谱变化同步增长,粮价将飞涨。他不无惊慌地说:“中国人对动物蛋白膨胀的需求将超过世界谷物生产能力。”

正如一位新华社记者评论的:“中国农民饭碗里多了一点肉,令华盛顿一批环保主义者感到惶恐,他们认为,中国人对鸡、肉、蛋,甚至牛奶、啤酒和冰激淋的胃口越来越大,将会把世界市场上出售的粮食全部吃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将逐渐提高,其中包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上升,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我们改革的目的。没有理由让中国人永远过着贫穷的生活。

但是,我们可以负责地告诉布朗等人,中国人不仅能自力更生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同样,我们能够自力更生解决中国人的吃肉问题,没有必要让外国人心慌。

首先,我们认为,中国人的肉类消费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其继续增长的幅度,远没有布朗想象的可怕。目前,中国的人均肉类食品消费量与韩国大致相同,只比日本的水平低10公斤。城市居民的肉类消费基本上达到饱和状态,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加;农村居民虽然肉类消费还会有一个上升过程,但农村居民有家养生猪的习惯,因此,农民的肉类消费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

其次,中国饲养猪、牛、羊等所需要的粮食也远没有布朗计算的那样多。布朗是按美国那种大规模工厂化饲养计算的,而中国大部分是家庭散养。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出的结论,通常讲的肉料比,猪肉是1:4.5,牛肉是1:7,这是规模饲养的参数,而家庭散养,大部分是利用的家庭残汤剩饭,因此粮食消耗较少。据在四川调查,农民家庭散养的肉料比,猪肉是1:1.8,牛肉是1:2。而目前中国的猪、牛、羊的饲养大都以家庭为主,工厂化饲养量较少。中国学者杜鹰经过对1995年的肉类生产进行研究,认为肉料比只有1:2,这样,我们生产同样的肉类产品,消耗的粮食却比美国等西方国家要少得多。

另外,我国的肉类生产潜力也较大。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草原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丘陵山区草原面积41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33.5亿亩,近期可以改良为高水平草场的面积为5000万亩;在草场中,潜力较大的南方草山草坡10.3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6.7亿亩。若将全国可利用草场的80%改造成人工草场,则可增加奶牛1000多万头,肉牛2000多万头,可使我国的肉、奶产量翻几番。另外,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浅海滩涂养殖渔业区面积近1亿亩,鱼虾贝藻等海产品和海涂资源十分丰富。如果进一步开发利用,可以生产出多种水产品,增产多倍于现有2000多万吨各种海产品的产量。这一切,都足以使中国人的肉类消费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较大的幅度。

除此之外,我国每年有秸杆5亿吨,可以饲养大量的草食动物。我们只要利用其中的1/3,就相当于目前全国饲料用粮的1/ 3。从1992年农业部实施秸杆养牛项目以来,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使全国牛肉产量翻一番。

事实说明,中国的肉类生产潜力相当大,足以保证中国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肉类消费需求,既不影响中国的粮食供需平衡,更不会冲击国际粮食市场。布朗等人的担心是没有必有的。

相反,我们倒是要提醒布朗等人的,恰恰是他们自己所在的西方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过多的粮食资源。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发达国家每人每天平均摄取的热量达到3340大卡,超过人体需要量的31%,每100人中有15人营养过剩,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第三世界国家每人每天平均只得到2210大卡的热量,有近9亿人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状态。医学工作者认为,成年人每天摄取40克动物蛋白质就足够了,而34个发达国家就有32个国家人均每天摄取的动物蛋白质超过80克,其中美国达105克。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每年直接或间接消耗的粮食有1000公斤,其中,美国1500公斤,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一些地区,人均消费粮食只有50~100公斤,而且以杂粮为主。

发达国家中的粮食浪费更加惊人,美国人1年浪费和扔进垃圾箱的食品,就足以供非洲大陆各国人民食用1个月。美国养有4000万条狗和2300万只猫,1只动物消耗掉的粮食比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均消费的粮食还要多。美国学者米勒在1985年出版的《全球秩序》一书中指出:“美国仅占世界人口的大约6%,而每年的消费量却占世界消费量的30%以上。”联合国《1992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结果是,富裕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5%,消耗的粮食却占60%。

美国经济学权威迈克尔·托达罗在他的《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一书中也直言不讳:“同稀缺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获得和利用相比,人口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事实上,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4,却几乎消耗了80%的世界资源。例如,北美洲和欧洲的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消耗掉的世界食品、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平均量几乎是相应的第三世界国家消耗量的16倍。因此,根据世界上有限的资源消费来讲,发达国家多增加1个孩子与不发达国家增加16个孩子具有同样的意义。”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富裕国家对贫穷国家人口增长极度关心,真正的企图是为了阻碍贫穷国家的发展,从而维持一个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国际现状。”

英国学者保罗·哈里森也尖锐地指出:“那些为了世界人口对粮食资源造成压力而忧心忡忡的西方人应该记住,他们一个典型的4口之家所消耗掉的粮食要比一对有18个孩子的印度穷苦夫妇消费的还要多。”

为了世界粮食的安全与稳定,布朗等人应该去劝告西方国家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粮食的挥霍与浪费。而对于中国人的吃肉问题,他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我们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既让中国人吃饱,也让中国人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