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能再做亏本买卖

不能再做亏本买卖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企业或个人做生意,绝不会愿意做亏本买卖。但政企不分的粮食流通体制,却造就了一些做“亏本买卖”的国有粮食企业。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不再发生新的亏损,并逐步增加利润,消化亏损挂账。虽然顺价销售,不做亏本的买卖,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实施起来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企业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统一协作,顺价销售才能到位。

任何企业或个人做生意,绝不会愿意做亏本买卖。但政企不分的粮食流通体制,却造就了一些做“亏本买卖”的国有粮食企业。他们以低于收购价的价格出售收购来的粮食,亏了本,往银行一挂,让国家买单填窟窿。

这便是旧体制的弊端,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吃中央财政的“大锅饭”,不仅敞开口花钱,而且还将收储的粮食低价销售,造成巨额亏损,并挤占挪用大量粮食收购资金,使国家财政和银行不堪重负。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不再发生新的亏损,并逐步增加利润,消化亏损挂账。要实现这一任务,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必须坚持粮食顺价销售。只有这样,才能从政策上约束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不搞亏本经营,不发生新的亏损,并逐步增加利润;才能真正做到卖一斤粮连本带息还一斤粮的款,保证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这就是说,粮食顺价销售,不仅是必须执行的一项重要粮改政策,而且也是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不再发生新的亏损的关键措施。

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制定顺价销售政策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于5月底、6月初开始在不亏本和略有盈利的前提下进行粮食销售。不少地方在顺价销售后一两天,市场粮价便开始回升,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一段时间以来持续下滑的市场粮价。

来自浙江粮食市场的信息表明,实行顺价销售后,全省粮食价格涨幅约在10%以上,杭州的市场米价涨幅为25%;陕西国有粮店和集贸市场的面粉价格也上扬了约10%;而连接着全国28个省市300多家粮食经销加工企业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从5月起小麦价格就开始止跌回升,至6月12日,每公斤小麦的批发价格已比河南省政府制定的收购保护价高出0.066元。湖南绝大部分县市6月10日前按顺价销售价格挂牌销粮。123个县市(区) 的1500多个粮站都已停止低价销粮。集贸市场粮价明显回升。据对14个地市的价格监测,每千克早、晚籼米市场价分别较前段回升了0.2元至0.4元,优质米市场价回升了0.4元到0.6元,原粮价格也止跌回升。

顺价销售政策对稻米价格的刺激较为强烈,尤其是南方的湖北、江西、广东等五省区联手出台区域性购销价格后,南方的十多个省市的大米购销价格先后上扬。6月份全国大米市场籼米平均价为1946元/吨,比5月份上涨14.4%,粳米平均价2200元/吨,上涨13.52%。7月初全国粮油市场稻米平均价又有大幅上扬。

南方稻米价格上扬,波及到北方的粮市,带动玉米和小麦价格趋坚。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实施粮食政策区域联动,对玉米价格产生巨大影响。6月份,全国玉米市场平均价为1304元/吨,比5月份上涨1.64%。

北方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六省市区小麦顺价销售价格衔接后,小麦市场也出现止跌反弹行情。6月份全国小麦市场平均价1346元/吨,比5月份上升了0.82%。

业内人士认为,只要企业及市场管理保持当前势头,粮价不顺的矛盾可望解决,粮油市场价格可以回升到合理区间。

粮价回升在全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利益,同时遏制了急剧增长的巨额粮食亏损。

虽然顺价销售,不做亏本的买卖,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实施起来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企业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统一协作,顺价销售才能到位。但事实上,仍有一些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甚至有的为了拿回扣,不惜把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低价卖给私商,给私商提供低价粮源,也就是给私商让出市场。低价亏本卖粮不仅卖掉的粮食本身就没有顺价,造成亏损;而且这部分低价粮流到私商手里,又形成新粮源流失,直接影响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顺价销售。因此,朱镕基下死命令,全国各地要统一行动,坚决执行顺价销售政策,不准再发生新的亏损。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亲自过问,对那些“逆向操作”、低价亏本卖粮造成严重损失的粮食企业,要严肃查处。

顺价销售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统一思想,协调一致,一抓到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