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琴心·剑胆·杜宇血

琴心·剑胆·杜宇血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将一张沈秋水在史量才遗体前弹琴的千古绝唱照片赠送他们作镇庄之宝。就拿他被害破案来说,浙省长鲁涤平抱着非缉拿到凶犯不罢休的决心查案,查出了要害,不幸,与其如夫人双双被害,成了史量才的陪葬。2000年在此,首次举行了新闻界纪念史量才诞辰120周年凭吊活动。听说塑史量才铜像与江平老的策划、指导是分不开的。

史学界说:在近代史、现代史上史量才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史量才长眠九泉七十载,除了个人、专题片拍摄者前往其墓地就是杭州园林文物管理局的管理人员了吧?作为一位杰出的新闻事业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的民主主义战士是否显得过于寂寞、凄凉了呢?

2005年,史量才125岁了,理应有个祭奠形式,以慰英灵。为了不与清明扫墓大军争占交通,我们选择了节后第一天,赴杭州天马山为史公祭扫墓地。我们这一行人由上海静安区文史馆、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代表10余人组成。

约10点半时,车抵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杭州蚕学馆”,1897年由杭州太守林启创办,史量才是该校第三届毕业生。2004年为了纪念史量才罹难70周年,学校特请了浙省最负盛名的雕塑家给史量才塑造一尊全身铜像,将铜像安放在校体育场与教学大楼人流量最大的过道上。高大坚毅的史量才铜像傲然屹立在大理石基座上,灼灼有神的目光仿佛凝视着这崭新的母校和充满青春活力、前程无量的学弟学妹。基座后面镌刻着简约的评语:杰出的新闻事业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的民主主义斗士。为此行留作纪念,我们拍了好多与铜像的合影。我将带来的一些资料相赠,其中有一张得来不易的“重磅”照片,是史量才与蒋介石等人的合影。蒋为拉拢他,让他站在前排七人最中央,而自己却站在史量才右边以示自己对史特别的期望。

下午2:30后,我们到了墓地,只见一切如故,尽管70年沧桑,风霜雷电的摧残似乎没法撼动它的面貌。

我们将带来的两只大花篮和浙理工大三大束鲜花祭放在墓碑前一字排开,显得十分热闹,这样的“大场面”,在史公墓地恐怕还是首次吧?我们在墓前告慰英灵:前来为他祭扫的成员向他深深鞠了三躬。礼毕大家才细细察看整个墓区,发现此墓分上下三层,第一层是干枯了的月牙池,如一只半只大括弧包住墓区,靠墓室正中央种植三棵参天松柏;第二层栏杆内的平台左右两边分别种着似乎永远长不大的盘槐;最高层便是墓室,六只跷起檐角的墓室前紧靠着是一块刻着双龙戏珠高大墓碑,碑上刻着“史君量才之墓”六个大字,字由书法大家、江苏省省长陈陶遗所写,落款没有立碑人、没有时间。整个墓地用进口花岗岩铺就,显出浙江省一级文物的气派。

这次赴杭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到“秋水山庄”访问,网上颁布了他们为恢复史量才70年前生活场景而重新修建“秋水山庄”的消息。我将一张沈秋水在史量才遗体前弹琴的千古绝唱照片赠送他们作镇庄之宝。他们显然很高兴,告诉我们说前几天来了史量才两个孙女,说她发达了,要买下山庄由她来改建装修。据我20年为史公树碑立传经历,推断这是子虚乌有的冒充,史量才独子史咏赓婚姻悲剧子嗣无出,这也使史公身后萧条、凄凉。不过,如今有人成了大款巨富,觉得光有钱还是不够的,必需借用史量才英名来抬高身价,使自己扬名天下,不也是认识上提高了一步吗?有趣!

走出山庄便是灯光湖光相辉映的西湖,夜晚的西湖好似一首朦胧诗,一位如梦如幻的俏佳人,一个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西子。不由得想起1987年教师节旅游赴杭到岳坟,路经“西子楼”我竟认定这就是“秋水山庄”,于是下车前去询问,果然不错,蒙门卫两位女师傅引领我观看了山庄内外环境。

在悠悠晃晃的车内,我感慨良多。史量才就学杭州,魂归西湖,让独生子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转学到之江大学,修筑别墅长来长往,视杭州如故乡,他对杭州有割舍不下的感情。浙江人民也对他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敬意与爱戴。就拿他被害破案来说,浙省长鲁涤平抱着非缉拿到凶犯不罢休的决心查案,查出了要害,不幸,与其如夫人双双被害,成了史量才的陪葬。友人出差杭州回来说:“杭州,对史量才宣传老闹猛的!”有时,在杭的友人也会剪寄来写史量才的报刊;1995年,海宁人民重建了1935年为他建造的纪念碑、亭,连同1996年与上海新闻学会联合树的一块新碑,组成了一小区。2000年在此,首次举行了新闻界纪念史量才诞辰120周年凭吊活动。浙江省记协主席江平早早来到小区,迎候上海来的同行。听说塑史量才铜像与江平老的策划、指导是分不开的。又想起1990年我带着两个弟弟来杭寻墓,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碰见省文化厅长毛昭晰,他愤愤不平地说:“怎么竟把史先生墓列为杭州市级文物呢?史先生墓无论如何应该列入省级!我当时出访伦敦,回来知道了,我顿足捶胸。”1997年终于列为省级文物了。多么炽热、可贵的感情啊!这是对民族精魂无比敬重的崇高感情。巧的是秋水山庄的改建也由毛昭晰老亲自策划、指导。浙江的上下代传承、接力得如此和谐,令人敬佩。

(《上海盟讯》,2005年5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