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商报今日头版电子版

香港商报今日头版电子版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傅子祯通晓英文与俄文,所以他经常为《南洋商报》总部寄送由他本人翻译的各种资料。傅子祯夫妇与于友三人先到香港中环一个朋友的店里暂避,后来扮成苦力经九龙辗转到惠州。傅子祯夫妇决定返回福建家乡,于友则前往湖南。[18]傅子祯夫妇此后的行踪与活动不详。他们一家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王安娜与女儿都不幸去世,傅子祯与儿子则幸运地度过了这一劫难。1988年,傅子祯退休。

傅子祯(1915—1995),或误写为付子祯,原名紫祯,[1]后取笔名梓丁,中国现代著名生物学家、翻译家。

傅子祯之父名叫傅无闷(Fu Wu Wen,1892—1965),原名振箕,无闷为其别号。[2]傅家原籍福建南安,但世居泉州城内。[3]傅无闷先后就读于私塾、泉州清源书院、泉郡公立中学、北京财政学堂等。[4]他思想进步,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参与过倒袁斗争。[5]不过,傅无闷一生基本上都在报界服务,是海内外著名的报人。他早年曾任《应声日报》临时主笔(1913)、泉州《新民周报》编辑与厦门《民钟日报》总编辑(1916—1918)。[6]1918年,因得罪福建督军李厚基,报馆被封,他也被迫逃往东南亚。此后,他基本上就是在东南亚各地的大小报社工作,包括《公理报》、《平民日报》、《仰光日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南日报》、《新报》等。[7]

傅无闷早年在泉州娶妻吴氏,生子女三人,即傅紫曦、傅紫祯、傅紫礼(女),后又与刘韵仙结婚,生子三人,即傅超人、傅超贤、傅继慈。[8]其中,傅紫祯后来改名为傅子祯。他们兄妹大多接受过正规教育,各自取得了一番成就。

傅子祯早年的求学活动不详。但他至迟在1934年秋就已经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因为在1934年秋至1935年秋,他担任该校数理学社社长一年。[9]不过,他最初应当只是预科生,后来才升入本科。1938年春至1938年秋,他又担任数理学社副社长。[10]1939年春,他从福建协和大学数理系顺利毕业,其毕业论文题为《邵武地磁场之测定》。[11]

从福建协和大学毕业之后,傅子祯追随其父的脚步,也进入报界工作。1940年,他出任《南洋商报》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同时兼任国际新闻社编辑。[12]他能够担任此职,无疑跟傅无闷当时正担任《南洋商报》的董事、经理兼编辑主任(即主编)有着很大的关系。[13]

《南洋商报》驻香港办事处设在九龙的弥敦道(Nathan Road,或译弥登道、弥顿道)一幢房子的三楼,香港国际新闻社则设在其底层。[14]该办事处的职员很少,仅有傅子祯及其妻子王安娜、负责事务工作的陈瑞麟以及1941年2月经国际新闻社社长恽逸群介绍前来工作的于友。[15]

《南洋商报》驻香港办事处主要负责向《南洋商报》总部提供香港的各类新闻资料,其来源包括香港出版的各种报刊、国际新闻社持续发行的新闻通讯稿《国际通讯》及各种专稿等。由于傅子祯通晓英文与俄文,所以他经常为《南洋商报》总部寄送由他本人翻译的各种资料。[16]值得注意的是,从1940年12月1日起,国际新闻社的创始人之一胡愈之应聘担任《南洋商报》的编辑主任,主持该报的编辑工作,直到日军攻占新加坡为止。[17]傅子祯与胡愈之在工作上产生了交集,逐步相识、相知、相交。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随着日军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香港很快就沦陷了。傅子祯夫妇与于友三人先到香港中环一个朋友的店里暂避,后来扮成苦力经九龙辗转到惠州。傅子祯夫妇决定返回福建家乡,于友则前往湖南。[18]傅子祯夫妇此后的行踪与活动不详。我们只查到,1945年,傅子祯在《新知》第1卷第2期上发表过《光粒,物质波,及不定原理》一文,内容涉及光的波粒二象性问题。[19]这应当也是他根据国外资料译介而成,只是他并未标注其译介内容的来源。

抗战胜利后,因为父亲等家人大多住在新加坡,傅子祯曾到新加坡探亲,并居住了一段时间。1949年7月,傅子祯接受胡愈之的指示回国,历任北京新华书店编辑部编辑、出版总署编辑、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兼翻译室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等职。1961 年5月,傅子祯调到山西大学执教,历任该校生物系副教授、教授、植物教研室主任等。他们一家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王安娜与女儿都不幸去世,傅子祯与儿子则幸运地度过了这一劫难。1988年,傅子祯退休。1995年1月8日,他在山西太原离开了人世。[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