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风和煦送温情

春风和煦送温情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初期的东巴凤三县卫生事业,在一片废墟和一片空白的境况中艰难萌芽。年岁更迭,秋去春来,拥有70万人口的东巴凤革命老区,终于在2003年迎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重大机遇。老区人民一定不会忘记,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等领导风尘仆仆深入东巴凤的城乡村寨进行实地调查和精心策划大会战的总体方案。

春风和煦送温情

韦国良

天蓝蓝,水悠悠,新路弯弯绕城过,板栗八角坡连坡;杨柳吐翠木棉红,春风送暖东巴凤,壮家鼓韵动地来,瑶寨处处飞恋歌……

这是唱响在2005年春季里的东巴凤新民歌,这是东巴凤人民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岁月里唱响的新民歌。

有歌的岁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歌的家园,是生生不息的家园。

这样生生不息的家园,让东巴凤成为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牵肠挂肚的“部落”之一。

这样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东巴凤成为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热切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是因为,东巴凤是一个曾经惊天也曾经动地的革命老区。

这是因为,东巴凤是一片曾经揭竿而起也曾经血流成河的红色土地。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韦拔群等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唤醒饥寒交迫的人民,树起百色起义的大旗,撕开旧中国夜幕的一角,使这面锤头、镰刀和烈士鲜血染红的旗帜,照耀桂西北,映红东巴凤。

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华夏壮歌唱响大江南北,洒下韦拔群等英烈鲜血的东巴凤革命老区,云开日出,阴霾散去,父老欢欣,乡亲鼓舞。此时此刻,红水河两岸曾经受尽秋霜寒雪欺辱的枯杨瘦柳,也在阵阵春风暖雨中扬眉吐气,竞翠吐绿。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点燃了桂西北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圣火,坚毅勤劳的东巴凤人民,昂首挺胸,满怀豪情地谱写家园建设的不朽诗篇。也许,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从意志坚定的革命前辈,到今天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党员干部,从百岁老寿星,到今天的少男少女,都曾经抛血洒汗,以争取理想的早日实现,以求得美满幸福的早日到来。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卫生项目、计生项目的实施和所取得的成果,既是对革命先烈救国救民博大情怀的一种精神传承,同时也是“东巴凤不朽诗篇”的重要组成部分。

岁月承受不住贫病之痛

想当初,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前辈揭竿而起,最朴素的动念,不外乎救国救民。当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终成胜局的时候,当东巴凤人民终于挺起脊梁当家作主的时候,革命前辈们似乎没有预料到,还有另外两大恶魔依然长期地“凌辱”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两大恶魔,一是贫困,二是疾病。

贫困与疾病又常常纠缠在一起,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或因贫致病,因贫加病。社会学家也许没有对这样的现象作过调查:每年,各地因为生病、受伤而得不到及时疗救的贫困人口到底有多少?每年,各地因为生病、受伤而失去了生命的公民到底有多少?

解放初期的东巴凤三县卫生事业,在一片废墟和一片空白的境况中艰难萌芽。有资料反映,凤山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4年,巴马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东兰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是1938年草创的东兰卫生院。也就是说,东巴凤三县的卫生事业,大致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起步。

曾记否,1958年7月1日,这一天,是中国共产党诞生37周年的日子。就在这个特殊的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浮想联翩,难以入眠,迎着微微曦光,挥毫著诗,写下了两首七律《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又记否,人民领袖毛泽东多次向全国发出了加强和发展人民卫生事业的伟大指示,指示中强调“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从伟人的字里行间,我们感悟到生命难以承受疾病之重。与此同时,我们还可感悟到生活难以承受贫困之重,因为各种疾病,尤其是流行病、传染病,在致人痛苦的同时,还会对家庭经济造成极大的压力,对社会进步造成巨大的障碍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伟人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人民领袖关注卫生事业的深切目光,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的不懈努力。

毫无疑问,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从来没有弱化过,甚至在十年“文革”期间,党和政府也多次将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当作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卫生事业迅猛推进,如日中天。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至20世纪末,东巴凤三县设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家(包括县医院、民族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37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7个);三县共有医技业务用房2万平方米,卫技人员1100多人,病床1000余张;三县农村分布有村级卫生室283个,从而大致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仅凭这组数据,我们就可想而知,社会主义中国与旧中国相比,卫生事业确实有了巨大变化,确实取得辉煌的成就。

尽管如此,随着岁月的推移,东巴凤三县的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用房不仅严重不足,而且多数已成为危房;疾病诊疗、卫生防疫、待产接生、妇幼保健等常用设备也相当陈旧落后,无从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的需求。如此境况,早就成为各级各届党政领导的一块心病。但是,地处大石山区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东巴凤三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必然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必然制约东巴凤三县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或者说,老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这就势必加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因果关系,势必削弱东巴凤三县干部群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的战斗力。

决策和机遇相约而至

加强和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无疑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这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年岁更迭,秋去春来,拥有70万人口的东巴凤革命老区,终于在2003年迎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重大机遇。根据自治区的要求,在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卫生局和东巴凤三县卫生局联合组建大会战卫生项目领导机构和派出调查组,市卫生局局长杨振中、副局长韦毅等人再度深入到各乡镇卫生院核实情况,经综合分析和反复修改,提前完成项目调查任务和按时写好项目建议书上报自治区卫生厅。

老区人民一定不会忘记,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等领导风尘仆仆深入东巴凤的城乡村寨进行实地调查和精心策划大会战的总体方案。

老区人民也一定不会忘记,自治区卫生厅厅长高枫对大会战卫生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2003年2月27日中午,高枫厅长抵达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一站就深入到燕洞乡龙田卫生站,细致察看该站的各种现状:一排破落户模样的矮小旧房,坐落在地势低洼的路坎下,晴天阴湿,雨天水淹;业务用房仅仅3间,每间17畅5平方米,一间用来当诊室,一间用来做药房,还有一间是病房。组建卫生站以来,年业务收入不过三四万元,甚至比不上当地勤于种养的一个农户。听取了汇报,高厅长得知,龙田,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取得过骄人的成就,“龙田精神”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高厅长还了解到,这个小小的龙田卫生站,承担着燕洞乡龙田、龙甲、龙凤、交乐、同合等5个行政村的防病治病任务,并连带为周边的田阳县能太村、六才村和本县所略乡弄神村、弄阳村等邻近村寨提供医疗服务。高厅长还洞察到,正在逐步迈向小康的龙田人,对卫生保健服务有着迫切和更高的要求。经与时任河池市副市长的高平以及河池市卫生局局长杨振中等人一番商议,高厅长当场敲定,将龙田卫生站列为大会战卫生项目,由自治区有关部门拨给专项经费,新建一栋业务用房。话音一落,在场的龙田人报以感激不已的热烈掌声。

接着,高厅长沿线了解西山、平洞、凤凰等卫生院。

次日,高厅长一一检察巴马县医院、防疫站、妇保院、民族医院。

在凤山县,高厅长一行巡访袍里乡卫生院以及月里、波心卫生室,平乐乡卫生院以及海亭、良利、京里村卫生室,并对凤山县医院的“项目计划”作了点评。

在东兰县,高厅长先后走进5个卫生院和3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所见所闻,所忧所思,高厅长一行深为革命老区卫生单位的艰苦条件而动容。此后,卫生厅在各个方面给予东巴凤老区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经自治区批准,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卫生项目计划最后确定:新建、扩建32个乡镇卫生院(含3个卫生站)的业务用房,总面积1畅02万平方米,项目经费500万元,由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解决;兴建县级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大楼3幢,总面积1畅28万平方米,项目经费105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10万元,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400万元,三县项目单位自筹440万元。

作为履行指导、协调、督促大会战卫生项目实施职责的河池市卫生局,切实加强领导,将这项告慰革命先烈、惠及东巴凤70万人民的政治任务当作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为此,市卫生局会同东巴凤三县党委、政府,出台了《大会战卫生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资金额定与计划、工程招投标、规范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事项都作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大会战卫生项目安排周密、章法严谨和如期实施。

此后,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的领导,特别是区卫生厅副厅长许亚南等领导,三番五次深入东巴凤,深入各乡镇卫生院,认真检查大会战卫生项目实施前期的准备工作,细致了解项目建设中的进展情况,尽力解决一些急切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卫生项目如期付诸实施

项目实施前期,东巴凤三县分别组建卫生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管理机构和完善反腐监督及资金审计机制,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实施期间,建设和规划部门做出最佳设计方案,并承担工程质量总体把关的职责;财政部门严防资金“跑调”,并指导施工单位设立专款专户,保证项目资金的运转安全;国土管理部门以及各乡镇党委、政府为选址画线、征地拆迁等排忧解难……

2003年8月19日,建筑面积4850平方米的凤山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开工建设;9月8日,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破土动工;9月11日,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东兰县人民医院门诊及医技楼动土兴建。

2003年5月至9月,东巴凤三县共32个乡镇卫生院(包括卫生站)的项目先后付诸实施。

选址绘图,征地拆迁,开挖基础,砌砖垒墙,浇筑梁柱,钢筋混凝土封顶。一栋栋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相继完工,并在对口帮扶的上级医院的扶持下,逐渐健全职能科室,不断增强办医实力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基本完善东巴凤三县乡级计划免疫的功能配套,为有效控制流行病、传染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东兰县为例——花香卫生院业务用房从无到有,巴畴、长江、兰木等卫生院搬迁到便利群众的集市附近,泗孟、隘洞、切学、金谷、长乐、三弄、大同等卫生院的业务用房也告别了危房历史。其中,武篆、长江、三石、长乐、隘洞等5家卫生院在硬件方面达到示范性卫生院标准。至此,全县乡镇卫生院新增业务用房4490平方米,增长62%;病床增加到148张,增长40%。更值得一提的是,自治区卫生厅送给东兰各乡镇卫生院的X光机、B超机等76台(件)医疗设备,全部在新的业务用房中安装使用,并在提供服务中创造良好效益;配套拨给长江、武篆中心卫生院的两部救护车,在抢救危重伤病员时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1至12月,该县乡镇卫生院业务总量与上年同比增长20%左右,其中B超、X光机、检验等辅助检查收入同比增长30%左右。

以巴马县为例:2002年下半年,自治区卫生厅下拨给该县X光机6台、洗胃机6台、胎心多普勒12台、B超仪8台、心电图10台、生化分析仪9台,总价值达45畅5万元的诊疗设备,半数以上因受卫生院业务用房的制约而闲置一旁,就像新郎官娶回媳妇却没有婚床一样尴尬。巧就巧在第二年春夏大会战项目顺利实施,全县上了八个卫生院(卫生站)项目。西山乡卫生院住院部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平洞乡卫生院新楼建筑面积也是300平方米,所略乡卫生院所圩卫生站新楼建筑面积也是300平方米,那桃乡卫生院医技楼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局桑乡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面积100平方米……由于基础超深和物价上涨,导致乡镇卫生院(卫生站)项目缺口资金增至25万元。另外,县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的缺口资金则高达45万元,这里予以实录,表明大会战卫生项目的资金投入和运转确实存在捉襟见肘的现象。据介绍,凤凰乡卫生院是巴马县8个卫生院(卫生站)中投资排名第一的项目,其新楼造价25万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4年7月竣工。此前,凤凰卫生院业务用房与职工住房混在一起,并且渐成危房,加上远离圩集,门前冷落车马稀。迁入新业务楼半年多来,B超、心电图等诊疗设备派上了用场,业务量明显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水涨船高。

以凤山县为例:该县共实施12个卫生项目,其中县级项目1个(县医院住院部大楼)、乡镇级11个,计划总投资638万元,其中县医院住院部大楼计划投资47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乡镇卫生院项目计划投资168万元,建筑面积3360平方米。据权威资料反映,项目实施之前,凤山县医疗单位业务用房总面积仅7627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就达4653平方米;乡镇卫生院计免规范化业务用房为“零”,能够开展“爱婴卫生院”创建活动的卫生院仅有4家;乡镇卫生院病床总数仅为104张,每千人口不到0畅6张。卫生项目建设工程告捷之后,全县乡镇卫生院新增业务用房2419畅6平方米,从根本上改变了业务用房紧缺和危房太多的状况;计免规范化业务用房基本达标的乡镇卫生院由“零”升至11家,有条件创建“爱婴卫生院”的卫生院增至11家;乡镇卫生院病床总数增至192张,每千人口达到1畅02张。

至2004年下半年,除东兰镇卫生院之外,三县的乡镇卫生院项目全部投入使用,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迅速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严重紧缺、危房面积太多的落后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农村干部群众“就近求医难、看病住院难、待产接生难、预防接种难”的历史得到了全面改写。

近距离为父老乡亲提供优质服务

现有1畅92万人口的东兰县花香乡,辖11个村委会364个自然屯。这样一个远离城镇的山区乡,为老百姓提供防病治病的花香卫生院,居然设在一间只有26平方米而且是租来的农舍里。由于业务用房太不像样,加上诊疗设备多年停留在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的“老三件”层面上,根本无法满足当地群众就医的基本需求,卫生防疫的冷链运转也勉为其难。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卫生项目实施后,施工队伍按照图纸,在一块陡峭的山地上建成花香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筑面积652畅6平方米),配备了X光机、电脑等,小件医疗设备基本达到乡级卫生院标准,计免“四室”较为完善,医技人员增至8人。由此,该卫生院不仅能够对付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治疗,而且将“五苗防七病”的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投资10万元的三石镇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后,院容院貌焕然一新,卫技人员为之振奋,加上区卫生厅配套的生化分析仪、B超、X光机等应用于临床,服务项目大增,年门诊量及住(出)院人数增幅约10%,业务收入增幅约12%。

兰木乡卫生院的旧房旧院,如今已是杂草丛生,墙檐破败。想当初,这家卫生院像寺庙一样孤零零地设在圩镇的远端,人们就医得不到方便,索性不把它当成卫生院,让它像一座无人进香的寺庙一样冷清度日。实施大会战兰木乡卫生院项目期间,东兰县卫生局局长罗毅会同兰木乡党委、政府领导以及县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几经周折,做通了征地和迁墓涉及户的思想工作,终于取得了“用地权”,将兰木乡卫生院迁址到人居集中的圩镇中来。投资25万元的兰木卫生院新楼,于2003年9月破土动工,次年6月竣工,8月验收后交付使用。此后,兰木群众就医方便多了,若逢圩日,赶街买卖和看病取药一举两得。2005年5月20日,兰木卫生院当班的医务人员韦秀英、牙金妹,正给躺在病床上5名患者输液;仁里村廷坤屯4岁半小男孩韦厚禄,随家长前来接种乙肝疫苗;自治区卫生厅拨给的200毫安X光机,安装在X光专用房内,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这台机子共为142例就诊者作了X光拍片。通过这些日常的诊疗业务,当地群众从中得到了“便利实惠”、“经济实惠”和卫生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科技实惠”。

仲春日子里的盘阳河,水溢河床,杨柳依依,新修的公路沿着河边南北延伸,口口相传的神奇故事“波月浴女”,其根其源,就深藏于此,就窈窈窕窕地惊艳在这一带。

沿红水河溯流而上,到达支流盘阳河,很容易就会找到甲篆乡,也许还会巧遇民间流传的“波月浴女”的奇异美景。即使与“波月浴女”奇异美景失之交臂,仅仅盘阳河那杨柳依依、春光滟滟的水乡风情,也值得世人流连忘返。

投资15万元动工于2003年9月12日、竣工验收于2004年7月的巴马县甲篆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业务用房,最能体现大会战卫生项目的“人文关怀”。该业务用房楼高两层,建筑面积282平方米,2004年8月投入使用,分设产房(2间)、母婴同室3间,安排床位6张。至2005年5月17日,在这栋新楼里,已为138名产妇安全接生,138个可爱的小宝宝在这里降生人世。实地采访时,甲篆中心卫生院的掌门人杨靖给我们介绍了王秀春、葛金萍、罗甄萍等几位容颜美艳的大姑娘,这138个可爱的小宝宝,就是由王秀春等几位白衣天使的“温馨接送”,一一来到各自的父母怀抱之中。为了方便住院待产分娩的孕产妇和女患者,该院投资1万元,建成一间小厨房,并配齐锅碗餐具和液化气等,免费提供给住院者及其家属煮饭热菜。尤其可贵的是,该院视待产和临产的产妇为贵宾、为亲人,免费出动救护车,进村入户迎接孕产妇。民山村坡纳屯一名姓冉的大龄孕妇,宫缩阵痛2个小时才慌忙拨打卫生院急救电话。说时迟,那时快,当班的白衣天使身轻似燕,手提早已备好的产包和急诊箱,随救护车飞速赶到孕妇家中,检查发现产程尚未正式开始,于是果断决定,将这名足月待产的准妈妈接进卫生院。当晚,准妈妈顺产顺生。出院时,“天使妹妹”又用救护车把产妇和小宝宝送到村头。据了解,在甲篆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分娩的小宝宝,还享受卫生院提供的“计免保偿一条龙”优质服务。

由高枫厅长一锤定音的龙田卫生站项目,计划投资20万元,实际造价23万元,建筑面积401平方米。投入使用刚满一年的龙田卫生站新楼,楼顶赫然站着一排红色大字:“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项目”。前檐墙壁挂有两幅标语:“致富奔小康,别忘预防保健康”“接种五种疫苗,预防七种疾病”。据燕洞乡卫生院院长李开和副院长兼龙田卫生站站长黄荣贵介绍,龙田村部离乡政府13公里,过去没有公路相通,一直以马为交通工具,大会战交通项目实施后才修通了这条村级公路,尽管如此,生病了,受伤了,若前往或送往燕洞卫生院,极不方便在其次,延误治疗就有可能危及生命。若前往或送往县城医院,也有四五十里路程。正因为如此,龙田人对办好办强龙田卫生站寄予厚望。龙田卫生站新楼的落成,医务人员由过去的4人增加到8人,并且新增了产科接生、住院治疗等服务项目,计免的冷链运转也有了可靠保障,从而使龙田人以及周边近10个行政村的群众享受到远胜于以往的服务质量,也看到了“卫生小康”的光明前景。

2004年7月3日,足月妊娠的26岁孕妇班凤新,挺着骄傲而又喜悦的大肚子,在丈夫的陪护下住进凤山县乔音乡卫生院。此时的乔音卫生院,“鸟枪换炮”已有好几个月了,也就是说,班凤新住院待产时,妇产科已于几个月前从又黑又矮的危房中搬了出来,迁入投资20万元建成的新楼。这栋大会战卫生项目的新楼,将一个乡级卫生院的大部分业务科室囊括其中,上级拨给的X光机、B超仪、心电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胎心多普勒、洗胃机等,一一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作用,山区农村的患者也像城里的病人一样,让这些比“老三件”进步百倍的诊疗仪器来协同作战,全力抵抗悄然入侵乔音人肌体的病魔。该院的妇产科,分设待产室、观察室、产房、洗婴室,有4张病床,医务人员3人。产程顺利的班凤新,在这里住了3天,母婴一切平安,分外吉祥。出院时,护士再三嘱咐班凤新,回家后要注意休息,尽量保证睡眠充足,讲究产褥期卫生,坚持母乳喂养,42~56天内母婴同来卫生院复查……句句温馨话语,胜似阵阵春风,沁人肺腑,香袭心窝。

挂有“广西中医学院对口帮扶单位”红色牌匾的凤山县袍里乡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13人(正式在编6人、聘用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技术力量配置能够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此外,对口帮扶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经常派出本领高强的临床医师,前来为乡亲们诊治疑难杂症。据悉,这家服务区范围约4万人口的边远小乡卫生院,自大会战卫生项目完成之后(2003年底交付使用),年门诊量近3万人次,年业务收入40多万元,此两项虽然算不上很可观的数据,却是在这里上班的副院长黄兴勉过去想也不敢想的数据。袍里卫生院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三全其美,尤其是产科建设,不仅“填补”了袍里历史的空白,而且有效提高住院分娩率。一个人的一生一世,还有什么比得出生还重要呢?如果一个人连出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难道不是很伤感的事情么?!由此想到,其实我们也不必用多少数据来证明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仅仅从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就已经功莫大焉!

县级卫生项目采访录

●大会战县级卫生项目中,最先竣工的是东兰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

由于地理条件的缺失,本应该宽敞平坦的人民医院,却很无奈地落户于山坡上,当你病得气喘吁吁的时候,你还得登坡上楼去就诊。为了方便群众,列入大会战卫生项目的东兰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尽最大努力“下移”了十几米。也许有人认为这十几米无所谓,但“下移”这十几米,也充满着人文关怀。或者说,危重病人的抢救主动权,就在这分分秒秒之间,就在这十几米之间。2004年6月,投资140万元的门诊医技综合楼如期落成,随后不久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该院还自筹资金对楼与楼之间的小天井进行美化绿化,步入其中,可谓赏心悦目。

作为一家危房几近一半的老区医院,仅仅新建成一栋2800平方米的门诊医技楼,显然是不够的。好在此前该院获得一个国债项目,兴建了一幢建筑面积达5800平方米的住院部大楼,如果没有弄错,这应当是东巴凤三县最大规模的病房大楼。

十年前,东兰县医院“最先进”的诊疗设备竟然是一台产于20世纪60年代的200毫安X光机。直到1997年,由外科副主任医师、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罗毅担任院长之后,这所县级医院才有了新的起色。那几年,以罗毅为代表的院领导班子形成共识,提出了“实行规范化管理,大力改善办医条件,增强竞争实力,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的工作思路,并一一付诸实施。他们在业务资金周转和工资开支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数百万元资金,先后购进了德国西门子全身CT、日本日立B超、德国西门子小狮王B超、500毫安带电视遥控X光机、意大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电脑记忆式生化分析仪、日本血球计数仪、日本电视胃镜、日本尿八项电脑自动分析仪等进口设备以及体外震波碎石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射频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电动洗胃机等一大批国内外高科技产品,从而成为拥有高新设备比较多的县级医院之一。这些先进设备相继运用于临床,使本县及邻县的山区人民终于享有与发达地区相近似的医疗服务。如今,颅脑手术、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肝部分切除、食道癌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等大型手术在该院均可正常开展;对各类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和抢救,也有较丰富的经验。脑溢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情最凶险、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先进医疗设备的帮助下,该院内科开展临床科研,取得可喜成果,抢救成功率达85%以上。还有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生化检验室等,也有长足的发展。

新的住院部大楼竣工后,东兰县医院就基本完成业务用房的旧房危楼改造任务,业务用房总面积由原来的7063平方米,增至1畅1338万平方米;病床由原来的140张,增到200张,仅住院部年业务收入就达700万元以上。试想,这样一所技术力量比较雄厚、诊疗设备比较完善的革命老区县级医院,再加上宽敞明亮、布局合理、配套齐备的业务用房,不正是如虎添翼么!不正是如日中天么!

●大会战县级卫生项目中,直接给住院病人及其家属真切感受到方便和实惠的是凤山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

凤山县医院旧住院楼建于1966年,近40年的风雨剥蚀,此旧楼早已“褴褛”得不成样子了,采光通风差且不说,拥挤不堪和设施陈旧也不议论,因为那是历史遗留问题,那是客观存在的图像。而不能不说的是,此旧楼基础下沉,墙体开裂,天面渗水,地板污损,1997年就被有关部门鉴定为“不宜继续使用的危楼”。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服务半径60多公里、年住院病人4000多人次(高峰期每日病床用量超200张)的临床业务,就在这栋岌岌可危的旧楼里开展。就医环境太差,又影响到康复的质量。所以,该院刻不容缓的大事,首推“住院大楼建设项目”。

趁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之东风,规划楼高六层、计划投资375万元、可设162张病床的凤山县医院住院部大楼,在大会战卫生项目实施期间拔地而起,与周边的楼厦比肩而立。此稳固若磐石的建筑物,一楼设为儿科病房,二楼设为内科病房,三楼设为妇产科病房,四楼设为外科病房,五楼设为综合科病房,六楼设手术室、供应室等。所设病室,都配套洗漱台和卫生间,其起居条件与宾馆房间相差无几。过去病人住院,上厕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输液中要去几趟设于楼角的厕所,极不方便。现在好了,从病床上下来,转身走几步,就是冲洗干净、通风良好的卫生间。至于尿急尿频尿痛的妇女,至于病容不整的俊男少妇,也用不着尴尴尬尬地出病房隔门去跑厕所了。什么叫做“为病人着想”,什么叫做“以病人为中心”,这就是于细微处为病人着想,以病人为中心的写照。

凤城镇百乐村32岁的少妇韦妈映,不慎从高处跌了下来,造成肝脏破裂。肝破裂的凶险性几乎路人皆知。若是过去,送去医院与不送去医院几无差别,因为送小医院根本无能为力,送大医院则路途遥远,恐怕不到半路就休克不治。肝破裂出血是经不起颠簸折腾的。韦妈映命大命硬,在失血性休克的状态下一路颠簸20多公里,送到凤山县医院,紧急会诊后送往新的住院大楼,并直接抬进明媚整洁如同“公主闺房”的手术室,手术台是新的,麻醉设备是新的,无影灯是新的,施行手术的医师护士心是热的,眉眼里含着亲切的微笑。手术非常顺利,年轻少妇破裂的肝脏,经过手术医师的细心修补,内出血止住了,肝腹面的裂口缝稳了。手术记录,肝破裂腹腔出血约1500毫升,术中输血800毫升。2005年4月17日上午11时昏迷不醒的年轻少妇“横式”入院,5月14日一家人欣喜万分地簇拥她迈步出院。世间有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年轻少妇跌楼伤肝,却幸运地手术救活,相信日后必有大福!

22岁的外来务工人员林小姐,在一场车祸中被压成重伤,经X光等多种手段予以确诊:骨盆多发性骨折、右股骨粗隆间骨折。也是在“公主闺房”般的手术室里,顺利完成了“插管全麻下行滑动鹅头针(DHS)+钢板内固定”的高难度手术。

实际上,无论是内科、儿科,还是妇产科、五官科,都有相当精彩的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都有诸多难忘的视病人如亲人的浓情场面。

溢彩流光的凤山县医院住院部大楼,连同用国债项目资金先期建成的门诊医技综合楼(3537平方米)和急诊综合楼(1000平方米),加上院子里的美化绿化,这就怪不得凤山人将他们的县医院称为“桂西北一流医院”。

●大会战县级卫生项目中,巴马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当可称为“三贴近”(贴近街市、贴近居民、贴近交通)的业务用房。

巴马县医院担负着全县23万人防病、治病、急救等医疗服务重担,加上周边县邻近乡村的群众,加上流动人口和游客、商人等,服务面人口约40万。随着矮矮窄窄的门诊楼已成危房,随着干部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巴马县医院新建综合门诊楼既具有必要性,又迫在眉睫。

该综合楼于2003年8月上旬完成招投标的项目建设承包合同签约,8月中旬破土动工。

主体工程尚未完成,大楼天面尚未封顶,项目资金再次出现“断档”,工程就这样停在半栏杆,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四个月过去了,施工方不急,而县委书记徐贵却急得不得了,将财政、世行办、卫生局等单位的头头都请来,在尚未封顶的大楼里开了一个“苦情苦脸”的现场办公会,最后协调落实:财政垫支30万,世行办借支25万,水泥厂暂借10万,卫生局资助6万,院方自筹15万,共筹集到96万元应急资金。资金有了保障,施工方很快调回人马,恢复施工。

2004年12月20日,有关部门对这幢新楼进行最后的检测和验收。

施工期间,搅拌机、卷扬机、压路机、钻孔打桩机等机械以及钢筋曲直、木器加工、碎石、打浆、石板切割等所产生的噪声,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为了尽量减轻噪声对病人的影响和伤害,院方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根据上、下班时间穿插高、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落实隔离防护措施。与此同时,院方和施工单位都加强了安全管理,使项目建设自始至终未发生安全事故。

这幢外观朴实无华的门诊综合楼,楼高五层,每层1000平方米,各楼层的内部装修既经济实惠,又体现超前意识。一楼设急诊科、药房、发热门诊室等,二楼设内、外、妇、儿等科门诊和注射室,三楼设理疗、B超、检验、五官、口腔科等,四楼设微机室、职能科、行政办公室等,五楼设阅览室、会议室、病案室等。

这幢大楼的建成,全院新增了5000平方米业务用房,改善了群众就医的环境和医院的办医条件,从而更好地发挥县医院在农村三级卫生网中的龙头作用。

2005年1月5日,是该院全体人员既格外难忘而又最为辛苦的一天。当院领导一声令下,平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医师护士们,将各自科室的可用家当一件件地从旧楼搬进新楼,乔迁喜悦以及合力搬运的喊声笑声响成一片。

随之,原已成为危房的旧门诊楼安全拆除。

近年来,广州军区总医院通过捐款、送药以及技术协作等方式扶助巴马县医院,并将一台军用CT送给巴马县医院,使地处边远的寿乡人从此拥有县级医院最为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据巴马县医院放射科主任覃学军介绍,大会战卫生项目实施以来,这台CT对近2000例病人进行CT扫描检查,其中以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肝胆脾胰和盆腔器官以及脊椎等疾患为主,CT诊断和复查对这些疾患的治疗方案选择、病程观察、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平洞乡坡林村农民彭某头晕头痛、手脚无力,因症状不很明显而延误诊断,2004年8月4日,彭某住进巴马县医院,经CT检查,确诊为慢性左侧硬膜下血肿,由内科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引流出300毫升积血,至8月7日复查,被压近的脑组织即基本复原,头痛解除。这样的病例,如果没有CT,诊断和治疗就十分困难。

此期间,该院项目建设与医疗服务两不误。他们成功抢救了不少因断肠草中毒、农药中毒等濒临绝境的危重病人;他们对新生儿、早产儿和高危孕产妇的精心呵护,使许多脆弱的生命与死神“拜拜”;他们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使57岁农民黄正益解除了腰区的剧痛,行阴茎下曲矫正术使5岁的李小弟恢复男孩的尊严……

每一个真实的故事,都是一首精美的歌谣。

每一天的社会进步,都是这样格外令人振奋。

进城放环查环有多难

大会战项目实施之前,东巴凤三县的26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几乎全是“破落户”,甚至没有“立锥之地”。办公无桌子,业务无房子,手术器械既陈旧又缺乏,离“二级服务所”的要求甚远,很难达到“三为主、三结合”和“三好一满意”的工作目标。其中,28万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达4畅8万人的东兰县,大会战前,只有5个乡镇有计生业务用房,而且未达到二级服务所的规范要求;有7个乡镇的业务用房仅有四五十平方米,而且是泥瓦结构,十分简陋;另有2个乡没有业务用房。受业务用房和办公条件的限制,计生服务工作非常被动,特别是妇检康检、放环取环、孕情跟踪、术后诊治等简单的业务和手术都难以开展。

事实上,凤山和巴马两县的乡镇计生服务所的“生存条件”和“固定资产”比东兰县还要差一截,甚至有多个山区贫困乡连简单的一张妇科检查床也无处可摆,谈何优质服务,总不能让姐妹们在人来人往的办公场所做放环取环手术吧?

由于乡镇计生所服务设施落后,健康检查、孕情检查、放环查环等无法就近开展。如此简单的手术也要进城去做,有的计生对象是工作人员送来,有的是计生对象自己来,往返两天,住一天,少说也得三天。检查不顺利时需五六天,误时误工,又花路费、伙食费、住宿费等。比如家住金谷乡的育龄夫妇,离县城八九十公里,而且是等外公路,为放一个节育环,仅途中就需要五六个小时,可想而知,这些计生对象进城放环是多么的艰难。

是的,没有优质的计生技术服务,就不可能有万千家庭的优生优育。没有万千家庭的优生优育,就不可能有广大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和身体健康。这样的逻辑关系,必然引起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必须将计生项目列入其中。

计生项目调研阶段,自治区计生委主任赖德荣等领导,到东巴凤三县了解基层计生服务所的实际情况,对河池市计生局(后更名为河池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提出的“东巴凤乡镇计生所建设方案”表示赞同。自治区副主席刘新文也亲自到东巴凤三县对计生项目进行调研,促成东巴凤三县计生项目顺利通过评估。

自治区计生委办公室主任邹才伶、基建财务处处长黄才华、科技处处长麦家智等人,走了30多个乡镇,就新建项目的选址、改建项目的敲定、扩建项目的丈量等细之又细的事宜,一一作了“会商”。

河池市计生委主任廖嘉明自始至终“跟定”东巴凤三县的计生项目,多次带领三县的分管领导和计生局一把手到自治区汇报计生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取得上级的支持。经过多方努力,东巴凤三县计生项目共得到自治区计生委拨给的专项资金318万元。

温情弥漫满乡村

东巴凤三县计生项目共36项,总计划业务用房建筑面积6360平方米,总计划投资318万元。

东兰县安排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项目14项,计划建筑面积2610平方米,计划投资130畅5万元。其中新建1750平方米,扩建350平方米,改建510平方米。为解决职工住宿难问题,该县在5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增建650平方米宿舍,故实际建成面积3260平方米,实际投资136畅9万元,超过计划投资6畅4万元。

巴马县安排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项目11项,计划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计划投资95万元。其中新建1165平方米,扩建335平方米,改建400平方米。其中巴马镇、凤凰乡、那社乡3个项目基础超深,工程费用增多,其余项目也出现超支。据了解,巴马县计生局为项目建设超支部分填补了7万多元。

凤山县安排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项目11项,计划建设业务用房1850平方米,计划投资92畅5万元。其中乔音等4乡为新建,长洲等3乡为扩建,凤城等4个乡镇为改建。另外腾出36畅88万元添置计生技术服务专用的医疗设备。

就大会战项目而言,计生项目属于一份“水尾田”,数量不多,投资不多,规模不大,难度也不大。然而,就这份毫不起眼的“水尾田”,却与近10万个家庭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乡镇计生服务所和乡镇计生专业队伍,肩负着为广大育龄夫妇提供优质计生技术服务、保障育龄夫妇生殖健康的重担,主要业务有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了解、掌握辖区已婚育龄夫妇及其孕育情况和人口增减数据,并登记造册,建立人口与计生数据库,发动和组织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落实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就近提供妇检康检、孕情跟踪、术后复查等全方位的服务。

●东巴凤大会战计生项目如期实施,东兰县14个乡镇或新建、或改建扩建了“计生楼”。从此,14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全部有了独立的业务用房,并配备了手术器械、宣教设备、电脑设备等。有了业务用房和相关的器械设备,为计生服务的正常开展和优质服务提供了良好条件。每逢圩日,各村屯已婚育龄妇女纷纷光顾“计生楼”,或妇检康检,或放环取环,或领取避孕药具,计生服务所提供的是免费服务,加上B超免费检查,广大妇女得到方便和实惠,渐渐与计生服务所加深了感情。

在兰木乡计生服务所,分管计生工作的副乡长钟茂山,好比数快板一样介绍该乡的计生绩效——2004年秋迁入“计生楼”以来,计生工作真正开创了新局面。全乡11个村委会,1畅6万人口;已婚育龄夫妇2660人,综合避孕节育率89畅8%;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底,全乡出生71人(男42人、女29人),其中计划内生育61人,计划生育率87%;区间内采取结扎方式节育28人,采取放环方式避孕54人,采取药具方式避孕11人;为育龄妇女作B超检查562人次,查出意外怀孕7人,个别妇女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求医用药。不一会,乡党委书记覃爱梅、新任乡长张明红也抽空来到计生服务所。覃爱梅书记认为,农村计生工作责任大,任务重,牵涉面广,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比较多,仅靠计生专业队伍是不够的,乡党委、政府领导以及乡村干部,都要分出心思和精力参与计生工作。当提起“昨天”的计生服务所,他们感触颇多。实施大会战计生项目之前,兰木乡计生服务所的业务用房为半间破瓦房大约14平方米,人员办公和技术服务都挤在那半间破瓦房里,可想而知,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姐妹们怎能放心前来放环取环?而现在是整整一栋“计生楼”,楼内设妇检室、宣教室、药具室、手术室、B超室、化验室、康复室以及集体办公室。他们还买了一辆“长安之星”,用来接送计生对象进县城做结扎术以及下村屯开展宣传和技术服务活动。

●从事计生工作已达14个年头的廖金环,现任凤山县金牙瑶族乡计生服务所所长。据她介绍,原先的金牙乡计生服务所,设在乡财政所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厨房里,而且是百分之百的危房。有好几年,她就是在那间又黑又矮的危房里接待育龄夫妇,但从来不敢在里面为育龄妇女放环取环。现在可好了,一栋宽宽敞敞的“计生楼”,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除了应设尽设的妇检室、宣教室、药具室、手术室、B超室、化验室、康复室以及办公室之外,还剩余少量房间作为职工宿舍,顺便也起到守家护院的作用。

采访得知,廖金环的丈夫、复退军人谭世美,也是从事计生工作。夫妻双双安心瑶乡,爱岗敬业,即使工作中受到委屈,也无怨无悔。目前,该乡计生专业队伍人数多达9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放环取环,B超检查,均由这些执有《计生技术资格证》的技术人员来担当。

与金牙乡同期新建“计生楼”的有乔音(面积168平方米)、更沙(面积254平方米)、平乐(面积360平方米)等乡;长洲、砦牙、中亭扩建业务用房面积分别为240平方米、207平方米、184平方米;林峒、江洲、袍里、凤城分别改建业务用房面积分别为240平方米、200平方米、167平方米、154平方米。至2004年7月,该县11个计生项目先后通过县级和市级验收,并交付使用,由此结束了计生服务所(含计生办)“无房”历史。也由此,凤山人口与计生工作服务层面和服务质量双双跃上新台阶,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投资12畅5万元建成的巴马县甲篆乡计生服务所新楼(面积280平方米)。2001年毕业于湖北荆州市卫校的韦春霞,2003年9月应聘后安排在甲篆计生服务所任技术员。她的任职,与大会战计生项目的实施正巧同步,计生服务所新楼就在她的亲历中建成的。由于附属设施资金不到位,该楼未能如期启用。自2004年11月“入住”以来,当地群众对乡计生服务所可谓刮目相看,这不仅因为各个“科室”分工妥当,而且设备比较齐全,开展技术服务得心应手,接受服务的计生对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该所还配备了柳微车,加上大会战交通项目延伸到村部,使许多村屯有路通车,接送计生对象和下村作术后回访,十分方便。2005年4月25日,该所接到好合村打来的电话,说一位妇女结扎术后卧床不起。韦春霞等人立即登车出诊,检查伤口愈合良好,也不发烧,一番解释和安慰,一番有情有义的心理疗法,还一边静脉点滴葡萄糖,终使这位心理负担过重的姐妹愁云散去,当晚即食欲大开,神采重现。

年逾半百的黄美林,上个世纪80年代就奋斗在计生岗位上,先当村计生员,后吸收为计生专干,放环取环等计生手术经验丰富,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日常业务中,像姐姐一样呵护几乎整整一代人的育龄妇女。面对采访,她只是吟吟地笑,一副憨厚的笑脸很容易让人误为自己的大嫂子。在窗明几净的“计生楼”中上班,在清洁卫生的手术室中为育龄妇女放环取环,大嫂子黄美林可谓赶上了好时光。

巴马县不少计生专干是男性公民。有位名叫韦周宁“男计生”,现任巴马镇计生所副所长。韦周宁毕业于河池卫校,曾先后在局桑、所略、西山三个乡干过计生工作。三个乡残残破破的计生业务用房,他历历在目。大会战计生项目取得全胜之后,局桑、所略、西山三乡计生所业务用房分别加宽了100平方米。韦周宁说,巴马镇计生所原来也没有办公室,借用乡政府的2间房子,办公条件十分简陋。现在,该所拥有一栋280平方米的“计生楼”,无论是计生专干,还是计生所,精神面貌都有大为改观。目前,巴马镇计生所的人员增至22名(包括聘用人员),服务全镇14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有一次,设长村的一名妇女手术后不思饮食,站立不稳,伴有呕吐,韦周宁迅速借了一辆小车,赶到村里将其接来县计生服务站,检查无伤口感染,体温也不高,只是因为不进食而导致身体虚弱,于是输液补充能量。韦周宁的妻子知情后,早晚煮肉粥送给这名姐妹,直至其康复返家。

这些年来,低工薪的计生专干,还有乡镇干部,常常自掏腰包买肉买蛋给计生对象补营养,买饭买粉给计生对象充饥更是常事。至于下村家访育龄夫妇和开展计生宣传,用的是私家摩托车,烧的是自己的燃油费,作为低工薪阶层,作为第一线的基层干部,他们所奉献的不仅是青春年华,而且延缓了奔向“小康家庭”的脚步。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扎实和工作任劳任怨的计生队伍,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东巴凤革命老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推上新的高度。

2004年9月上旬,自治区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韩萍带领一支人马,专程专项对东巴凤三县实施的“计生项目”进行全面质检和验收。10月上旬,韩萍再次抵达东巴凤,会同当地党政领导,研究解决“计生项目”的遗留问题。经积极完善一些细微的配套设施,东巴凤三县共36项建设任务的“计生项目”,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质检和验收。

中秋明月汪汪亮,兄妹双双登歌台;

唱一唱,大会战卫生项目建设新成果,好似[那],

好似[那]鲜丽莲花朵朵开!

卫生项目实施快,医院大楼建起来;

办医条件得改善,老区群众笑颜开。

医技科室配套好,还有CT和B超;

人民健康得保障,小康生活步步高。

计生项目像烛光,星星点点暖心房;

夫妻恩爱同许愿:少生快富奔小康。

……

一个个卫生项目,每时每刻就近就地尽责尽职专为防病治病拯救生命而献力和献身。这些大会战卫生项目,正在闪耀着救死扶伤的圣洁灵光。

一个个计生项目,每时每刻就近就地尽责尽职专为育龄夫妇提供良好的计生优生知识和技术服务。这些大会战计生项目,正在着力为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小康进程作出更多的贡献。

我们敲响了千年的铜鼓!我们唱起了美妙的山歌!35个大会战卫生项目和36个计生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先后交出优秀答卷,首先来自于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周密部署,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东巴凤革命老区的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

我们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我们挺直了坚硬的腰杆!毫无疑问,大会战卫生项目和计生项目,已经明显改变东巴凤三县医疗卫生事业和人口与计生单位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使70万老区人民享有比过去进步得多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和人口与计生的优质服务。

更重要的是,东巴凤三县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全力推进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也并驾齐驱,从而保障老区人民拥有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和幸福温馨的家庭,在新的岁月中快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