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里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这里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聚酯生产线的关键设备是圆盘反应器,是卖方的专利。经过谈判,对方不仅赔偿了我方200万马克,同时还采纳了我方的改进方案,作为他们以后生产这种设备的依据。一期工程涤纶一厂年产1.5万吨的纺丝生产线只有两条是从日本引进的,其余6条由遍及国内15个省市的纺织机械和军工企业根据引进的软件联合组织攻关,被列入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备品配件国产化率已达50%。

这里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仪化人的可贵,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奉献精神,还在于他们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时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

这也是中华民族奋进不息精神的写照。

仪化人的聪明之处,首先在于虚心学习。

从国外引进具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水平的化纤设备、工艺,标志着我国化纤工业的一次飞跃。就拿引进的成套聚酯生产线来说,这是德国吉玛公司委托6个国家、约300个厂家(公司)生产制造的,具有单系列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复杂,工艺要求严等特点。这对于初次接触引进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仪化人把一期工程涤纶一厂的三年建设工期,看作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宝贵时机。在这期间,他们收集了原版资料达1036册,编写出适用的操作手册、工艺规程等85种近600万字,并且通过和外国专家一起安装、调试,很快熟悉了引进技术。

仪化人的聪明,还体现在他们对引进技术不迷信、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予以创新

聚酯生产线的关键设备是圆盘反应器,是卖方的专利。试生产开始后,由于对方设计有误,使盘内轮辐多次断裂而导致停车。我方运用大量分析资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经过谈判,对方不仅赔偿了我方200万马克,同时还采纳了我方的改进方案,作为他们以后生产这种设备的依据。

一期工程涤纶一厂通过对引进设备缺陷的调研论证,使我方获赔偿费上千万元,获补偿零部件10万余件。

仪化二期工程1985年开工建设后,仪化人自力更生的精神跃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帮助一期工程建设的外国专家陆续撤走,只留下一个顾问。仅专家费用一项,就为国家节约1100多万马克和1.4亿日元

在这之后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仪化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勇于探索,奋发进取,对三个涤纶生产厂成功地进行大小技术改造达900多项。

涤纶一厂副总工程师许永明,1986年以来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先后完成了聚酯切片机自控系统等九项国内外化纤生产装置的改造任务,使这些设备的稳定运行率、操作准确率大大提高,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达百万元以上。

涤纶三厂聚酯车间计算机工段长耿志洪和工段同志一起,承担从国外引进的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和程序设计时,在翻译消化大量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修改施工图纸1500多张,完成了整个系统数据输入和调试等复杂任务。不仅为三厂投料试车赢得了宝贵时间,还为国家节约工程设计费30多万美元。

技术改造的成功,使仪化工程开车速度一条比一条快,稳定运行水平一条比一条高。由于运行稳定,消耗减少,1989年主体生产厂仅节约主要原料一项就为国家增收达7000万元。

仪化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予以创新的深一层含义,还在于对生产设备能不引进的就不引进,能部分引进的就部分引进,立足于设备国产化。一期工程涤纶一厂年产1.5万吨的纺丝生产线只有两条是从日本引进的,其余6条由遍及国内15个省市的纺织机械和军工企业根据引进的软件联合组织攻关,被列入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结果,从1982年8月转换引进图纸,到1985年7月第一条纺丝生产线投料成功,仅用了三年时间。目前,涤纶二厂8条纺丝生产线已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比进口设备节约费用达4233万元。备品配件国产化率已达50%。仪化一期工程涤纶一厂由此获得了“‘六五’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优奖”。

在仪化帮助工作8年之久,最后一个撤离现场的联邦德国专家普雷斯勒先生曾敬佩地说:“仪化人思想开放,工作热情,又勇于钻研,他们能够管理这个现代化企业,一定会干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