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瓮安华夏慈善公益事业协会

瓮安华夏慈善公益事业协会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到新泰,我便抓住平安协会号脉。社会管理是党的一大主题,平安协会可望成为这方面的典型。这一轰动一时的事件被称为“瓮安事件”。“瓮安事件”发生时,我正在新泰调查。而政府与警察直接参与群体事件的处理,使矛盾加剧。在分析“瓮安事件”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我提出一系列建议,推动平安协会加大群众参与社会稳定治理的步伐,逐步走上依托协会、专群结合、预防为主、“德”“法”并重、协调合作的良性之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猝然而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的相继召开,使得这一年欢快与伤感交错,五味杂陈。颇多起伏的局势中,“维稳”成为一个新鲜而关键的名词。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表明,1993年到2003年间,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爆炸性数字的背后是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日益突出。中国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时期,突发事件易发频发。

2008年下半年,我出乎意料地进入到了社会稳定领域的研究。

泰山以东,有座徂徕山,再向东是莲花山,往东南则是蒙山。这一代是著名的鲁中山地,山东的屋脊。从飞机上看,山山相连,只有群山中的洼地里有一条条大路游走相通。而在群山之中,有个名为“新泰”的县级市。与孔子、伯夷、伊尹一起被孟子称为“四圣”之一的“和圣”柳下惠便生长于此。

到新泰市调研纯粹出于偶然。

我曾在泰安写过一篇公安打黑的调查,得到高层批示。一次酒席上,新泰市政法委书记刘玉得知对面坐的是我后,马上站起来敬酒说,我们遇到真人了。刘玉是很想办事、能力很强的干部,于是把我请到了新泰看看。

新泰市地处四个地级市交界处,人口多,少数民族聚集,很多乡镇位于矿区、库区、山区,各种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社情十分复杂。新泰平安协会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农民企业家为保卫企业财产、保护经济发展环境自发组织起来的,是一个“看家护院”性质的民间组织。

一到新泰,我便抓住平安协会号脉。社会管理是党的一大主题,平安协会可望成为这方面的典型。但平安协会的独特性在哪里,我频繁地往返于泰安与济南两地,却迟迟找不到好角度。就在这时,“瓮安事件”的发生让我的思路陡然清晰起来。

2008年6月22日凌晨,贵州省瓮安县女中学生李桂芬溺水身亡,死者家属不服尸检结果,请愿人群于28日下午与警察对峙,现场秩序发生骚乱,冲突升级,持续时间达7个小时以上,最后造成瓮安县委、县政府等单位被烧毁办公室160多间,46台机动车被烧毁,直接参与打砸抢烧的人员300余人。这一轰动一时的事件被称为“瓮安事件”。

“瓮安事件”发生时,我正在新泰调查。每有一点变化,刘玉便从网上下载下来,供我分析。我认为,当时的中国正在发生两场地震,一是“汶川地震”,一是“瓮安地震”。“瓮安地震”是社会的地震,是群众与政府矛盾碰撞后的大地震,震源在于政府与群众利益的矛盾不平衡。而政府与警察直接参与群体事件的处理,使矛盾加剧。

出了事便让警察出面弹压,这种方法太传统了,是一种陈旧的国家治理方式。

更让我感到不安的是,有些地方在总结教训时,多是从“预警不力”等角度去总结。我觉得这样总结只能朝错误方向引导,最后只能强化政府与群众的矛盾,是条绝路,必须换一个思路,提出新的经验来。我对刘玉说,这个新经验我们来创造。

在分析“瓮安事件”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我提出一系列建议,推动平安协会加大群众参与社会稳定治理的步伐,逐步走上依托协会、专群结合、预防为主、“德”“法”并重、协调合作的良性之路。平安协会也从成立逐渐走向成熟,各种体制机制开始逐渐健全,职能不断拓展,从最初的看家护院、治安防范发展到矛盾化解、法制宣传等方面,逐渐承担起了政府原先一些做不了、做不好、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之后,平安协会职能发挥又上了一个台阶,由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向推动经济发展、巩固基层政权延伸。

我的对策与建议,被地方政府吸收,很多变成文件精神。我到北京工作后,市政法委副书记张新德和市综治办主任泥德润经常到北京看望我,介绍基层平安协会的发展情况,听取我的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