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百越亦是华夏

百越亦是华夏

时间:2023-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百越亦是华夏兼并六国以后,嬴政并没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而是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更为广阔的范围,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百越”又被称为“百粤”,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南方各族越人的总称和泛指。百越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很早以前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十分紧密的往来和联系。从整体上来看,扫灭六国,南平百越,北征匈奴是相互连接的一个整体,都是统一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越亦是华夏

兼并六国以后,嬴政并没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而是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更为广阔的范围,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首先就是南平“百越”。

“百越”又被称为“百粤”,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南方各族越人的总称和泛指。他们有着和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标志,活动的范围包括了江淮以南的广大地区。百越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很早以前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十分紧密的往来和联系。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这一地区早在五帝三王时期就属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当时的岭南各族曾经向商王和周王进贡过玳瑁、翡翠等特产。在《诗经·大雅·江汉》中称周宣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春秋时期,楚国疆土的扩大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取自百越之地。历史上,曾经是百越一支的于越建立了越国,越王勾践也是春秋五霸之一。(www.guayunfan.com)

公元前306年,楚国攻灭越国,一部分的越人向南迁移,扩散到了今天的福建、越南等地。虽然楚王对这一地区不能实施有效的管辖,但终归是楚国的势力范围。

秦灭楚国后,于公元前222年趁势向南进兵,准备统一江淮地区。这也拉开了秦南平百越的序幕。秦朝建立不久,嬴政集结了50万大军,分路向“百越”地区大举进攻。秦军很快就占领了东越(其主要的活动范围在今浙江省瓯江流域,大致是以温州一带为中心)、闽越(活动范围在今福建省境内,以福州为中心)。与此同时,另外一路秦军也从湖南向岭南地区的南越发起了进攻,很快就攻克了番禺(今广州附近)。这两路秦军进而对西瓯(活动范围为今广西一带)以及雒越(活动区域在今广西、海南及越南北部地区)形成了夹击和包围之势。

随着战线逐渐向南推行,习惯在北方作战的秦军在此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岭南地区丘陵遍布,山川纵横,交通十分不便。这种地形让秦军几乎没有规模化战斗的机会,不得不与越人在崇山峻岭之中不断周旋。此外,在重重山区,秦军的后勤给养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史书记载这一情形为秦军“深入越地,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乏绝,越人击之,秦兵大败”。在这种情况下,秦军一度甚至进退维谷,“三年不解甲弛弩”。

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食供给问题,嬴政派史禄负责组织人力修筑运河,凿渠运粮,并派遣一批将领率领着“楼船之士南攻百越”。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全部占领了“百越”之地,使得秦朝的南部版图向南延伸。

其次就是征服西南。

当时的西南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此地的人自古也与中原王朝的部族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史书记载,在殷周时期,这一地区的一些部族曾近参与了推翻殷商王朝的军事活动,并因此获得了西周王朝的封赏。到了战国后期,楚威王派遣一名叫作庄蹻的人率兵“略巴、黔中以西”,兵至滇池一带。后来由于“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庄蹻和他的部队无法顺利回到楚国,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其实早在嬴政决定统一六国之前,“西南夷”的中一部分已经被纳入了秦国的版图范围之内。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先后灭掉了蜀国和巴国,并在这里设置郡县,将自己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展到了今天云南和贵州的部分地区。

与南方相比,其实嬴政更关心的是北方。在秦灭赵国和燕国的时候,嬴政心中始终存在一个隐忧,那就是害怕残余的燕赵部队与匈奴联合在一起。匈奴族是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在欧亚大陆古代诸侯游牧民族中,匈奴的强悍程度是其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匈奴首先崛起在中国北部,长期雄踞在中国的北方,有着广阔的活动范围。

关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中外学者直到目前依然是众说纷纭。一般都认为,在夏商时期文献中出现过的“戎”和“狄”大多与匈奴有关。在历史上,这些游牧民族与中原王室以及北方的诸侯国之间有战有和,互通婚姻和贸易。其中的一些部族先后进入中原,逐渐融入到了华夏族群之中。

进入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严重,中原各国为了拓展疆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燕国、赵国、秦国都曾经攻占过匈奴的土地。其中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军“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军则“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在这以后,燕国也不甘示弱,燕将秦开袭击东胡,迫使“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这些举动让中原与匈奴之间互相抗衡的态势愈演愈烈。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匈奴的首领是头曼单于,此时的匈奴已经摆脱了游牧部落的社会形态。在其崛起的过程中,匈奴趁着中原各国混战的时机,很快就攻占了河套地区。此时匈奴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南至河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强盛的匈奴成了秦朝来自外部的最大威胁。

嬴政灭亡六国后,解除北方的威胁成了他最重要的军事行动。公元前215年,嬴政在分析完双方的军事态势后,决定对匈奴用兵。根据史书记载,嬴政“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蒙恬不负重托,很快就夺回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第二年,秦军越过了黄河,迫使匈奴向北退却了300多公里。关于嬴政对匈奴动用的兵力,《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蒙恬列传》均称达到了30万之众。由此可见,为了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北方,嬴政还是花费了巨大的心血的。

在完成这一切后,秦朝的版图空前广大,其疆域“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领土幅员辽阔也是秦朝从一个诸侯国完成一个帝国转化的重要物质条件。

此外,在这里还涉及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嬴政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南平百越、北御匈奴究竟是功还是过?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很多人都批评这是穷兵黩武、炫耀功绩的做法,甚至有人将这归功于秦灭亡的首要原因。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从整体上来看,扫灭六国,南平百越,北征匈奴是相互连接的一个整体,都是统一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完成这一切后,嬴政终于实现了一项前无古人的功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