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稻花香飘千万家

稻花香飘千万家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云现年46岁,现任红河州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云南省种子协会常务理事、水稻育种专家。“红优系列”优质稻新品种稻香飘浮在云、贵、川大地上,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带来福音。如今,红河州农科所已成为云南省16个州市农科所中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文明单位。胡云本人和他所领导的州农科所多次受到省、州相关部门的表彰。

初秋,无论是在蒙自、建水、弥勒等县的大坝子,还是开远市羊街、泸西县午街铺等小坝子,随处都可见到“红优系列”稻谷丰收的场景。截至2008年,“红优系列”优质稻新品种已累计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6个县(区)推广560万亩,平均单产513公斤。比对照品种“滇屯502”亩增产75公斤,总增产优质稻谷4.2亿公斤,项目区150万户农户新增收入10.5亿元,户均增收700元。“红优系列”新品种的育成与大面积推广种植,有力地促进了品种覆盖区农民的增产增收,减轻了云、贵、川三省各级政府补贴粮食的财政负担,通过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降低了对农田环境的污染,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态的好转。从2005年起,通过合作渠道,“红优系列”优质稻新品种已走出国门,进入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稻田。

“红优系列”稻种的普及和所带来的良好效益,是我州农科所所长胡云带领该项目科研课题组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研究培育的结果。该系列稻种的培育成功,为红河水稻育种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为农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力量。

胡云现年46岁,现任红河州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云南省种子协会常务理事、水稻育种专家。至今已从事农业科技工作27年。在研究适应我州气候土壤的优质高产水稻育种及栽培技术上贡献了全部精力,同时也成长为一位有突出贡献的水稻育种专家。

水稻育种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漫长的工作,而且具有难出成果甚至最终失败的风险。胡云在长期的水稻育种研究及示范推广实践中,在遭遇无数次挫折和艰难困苦面前,仍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坚持在试验工作岗位上。20多年来,他从化验室到实验基地,风里来雨里去,每一次田间观察,每一次分组取样比对,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在观察稻秧分蘖期间在田边一蹲守就是十几天,烈日下,一身泥水、一身汗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八九年的不懈努力,他率领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课题小组于2000年取得重大突破,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为一体的“红优1号”水稻育种获得成功,率先在云南省育成香软型优质籼稻良种,并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认为“该品种在香软米选育方面属国内先进水平”。

在“红优系列1号”研发成功的基础上,胡云和他领导的水稻育种课题组乘胜直追,又攻克育种科技上的一些难关,于2001年培育出“红优2号”,同样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胡云在这骄人的成绩面前没有丝毫的懈怠和停止,他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研究培育出“红优3号”“红优4号”新品种,并于200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而更具不同优质特点的“红优7号”培育也于2007年获得成功。

2005年,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农业厅将“红优系列”优质稻新品种推广列入云南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当年,国家科技部将“香软型红优系列优质稻新品种推广示范”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并确定以云、贵、川地区为重点在全国适宜省区推广种植。国家农业部还投资215万元支持“红优系列”优质水稻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国家及省上的大力支持,为红河州优质稻良种培育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红优系列”优质稻新品种稻香飘浮在云、贵、川大地上,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带来福音。2002年以来,“红优1号”稻种先后获得红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农技推广一等奖”,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红优2号”“红优3号”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胡云爱岗敬业,不畏困难,在科技育种上长期艰辛跋涉的献身精神让同事们感动。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红河州农科所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课题组10年跨出三大步,先后育成了红单3号、4号、6号三个新品种,并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7年推广玉米新品种“红单”种植45万亩。

如今,红河州农科所已成为云南省16个州市农科所中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文明单位。胡云本人和他所领导的州农科所多次受到省、州相关部门的表彰。

(本文刊登在2009年10月1日《红河日报》第3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