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伴有诗亦陶然

相伴有诗亦陶然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书育人,过有诗意的生活,不是难以寻找的境界,是可以自己去营造的,士军兄已经做到了,而且也在悄悄地影响着身边的同事,还有学生们,也增进着相互之间的理解,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情感的交流,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上下相孚”吧。对于士军兄,作为同事,我有幸;作为文友,我也有幸。

陈志坚[7]

诗,是什么?

诗,在现在这个纷扰的尘世,又能带给人们什么?

我不想用多少的言语,长篇累牍地去引用考证诗的定义和现实的价值,我只觉得,在这个时代,能用诗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是很不容易的,也值得赞许——

毕竟,这是用语言来作画,用心情来作曲,是需要一点超脱、一些领悟、一份坚持的,当然更要有一定的才学。

认识士军兄,缘于同事;感受他的诗情,在于他的工作作风、学术坚持和那种文人的气质:无论是每年的新年寄语如《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这真情涵理的话语,还是论著《春在枝头已十分》这生机盎然的画面,从这些标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把工作学习诗意化的学人。有趣的是,他的专业是地理,这理科专业背景和文科爱好的组合,倒也是契合了复旦“通识”的理念。士军兄是环境工程方面的博士、上海市中学地理学届的领军人物、特级教师,但在其年轻有为的光环背后,我更愿意看到和欣赏的是这个时代浮躁之中那种清醒的坚守、清新的才情与独有的人格魅力

在这本《诗·享生活》中,我看到了——

复旦附中、复旦二附中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在祖国各地传经送宝、服务全国,士军兄带领师生赴各地交流,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把他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授给需要帮助的同行,传播了复旦精神和上海作风,同时也把友谊和诗情留在了高原大山、大江南北。

“春晨空蒙走靖江,马洲古邑花满庭。闲情常思寄碧水,凭栏欲吟伴书声。”(《谷雨靖江行》)“一路颠簸任风尘,心系教育何劳顿。更喜撒爱满青海,情谊随缘慰平生。”(《爱的教育青海行》)“此去西吉为教育,一日四校途艰辛。感时师生乐作为,春华秋实待来年。”(《西吉行之四》)……这些诗句,朴实自然地传递出士军兄在各地交流的所见所感,其书生意气,跃然纸上。在诗句里,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和热爱,对于传播复旦学风教风、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共进所做的努力,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令人感动。

在这本《诗·享生活》中,我看到了——

作为一位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着一定建树的专业人士,作者在自己工作和闲暇之余,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诗句描述了天地间的芸芸草芥,在诗情画意之中,用文艺的形式生动地诠释了自己对于植物等独特的理解,让读者在这轻松优美的表达中一起感受万物生灵。

“猴年马月端午花,时晴时雨催新芽。无意墙角黄昏醉,行人往来又一茬。”(《致蜀葵》)“雨晴风缓叹晚春,夭夭蔷薇漫香深。绯红醉人今犹是,枝头轻拂总精神。”(《咏蔷薇》)“滇池初阳阔无边,水面生风鸥鸭起。碧宇轻掠从容过,纷纷笑迎入画里。”(《滇池观鸟有感》)……这些情趣盎然的诗句,在自然贴切的描述之中使得各种花鸟虫鱼重现,或静或动,图文并茂,不经意之间也渗透着一些相关的知识,让读者也就此和自然有了情感的共鸣。

在这本《诗·享生活》中,我看到了——

老师不是神坛上的符号,也是生活中的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正是因为这样,和学生更能打成一片,相处融洽、教学相长,和同事之间也是如此。在我心目中,士军兄是一位有生活情趣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位威严的领导,言谈之间让人倍感亲切,其诗作也能表现出这些。

“初阳送暖起白鹭,水仙含香竞风韵。寒舍岁岁有春色,欲赋之时谢姜君。”(《水仙》)“暖阳送瑞东徐来,品物皆春兆年丰。宅前草木生意满,群鹊喜闹院中梅。”(《丁酉正月初七立春》)“柳烟平湖星伴乐,桃源长堤影逐云。林间小鹭自在飞,一枝独放天下春。”(《青苔居之二》)……这些诗句随手拈来,有对于长者——二附中老校长姜乃振先生冬日相赠水仙的同行邻里之情,有对家居庭除绿植之爱,有对户外偶遇绿柳白鹭之叹,足以让我辈赏于心悦于目而动情不已,倍感亲近。

文如其人,“诗言志”,在这些生活味儿浓郁的作品中,我没有看到矫情,只有真诚和自然的流露。可以说,这样一个每年有着很多论文发表的专家型教师、学校领导,有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个例,也是值得我欣赏的。

教书育人,过有诗意的生活,不是难以寻找的境界,是可以自己去营造的,士军兄已经做到了,而且也在悄悄地影响着身边的同事,还有学生们,也增进着相互之间的理解,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情感的交流,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上下相孚”吧。

能这样工作和生活,有诗相伴,不醉,也会陶然于其中。

对于士军兄,作为同事,我有幸;作为文友,我也有幸。在教书育人、诗意生活的这条路上,我期待有更多朋友能够与我们同行。

“以诗写我心,传语写真情。时时勤努力,笑看绽芳英!”

2017年2月5日于长江之畔鹣鹣小舍

【注释】

[1]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

[2]本文为《心,近自然》序。

[3]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4]本文为《心,近自然》(漓江出版社2017年版)序。

[5]吴礼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会长。

[6]本文为《诗·享生活》序。

[7]陈志坚,70后,复旦二附中资深语文教师,《小复旦人》主编,诗情画意的倡导者、践行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