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谢安举重若轻

谢安举重若轻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383年8月,苻坚征调各族人民,组成87万人的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淝水一带,进攻东晋,淝水之战拉开序幕。举重若轻的意思是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其主力就是谢玄指挥操练的北府兵。不料,这支部队又被谢安给遣了回去。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谢安正在府中与客人下棋。作为最高统帅,谢安的临危不乱,稳如泰山,气定神闲令常人钦佩,自然也会起到稳定军心鼓舞将士气的精神作用。

●故事背景

公元四世纪初,中国当时的中央集权政府瓦解,产生了一南一北两个政权。南方的汉族政权东晋,控制着长江流域,国都为建康(今南京)。北方黄河流域则被氐族政权前秦控制,国都为长安(今西安)。

前秦皇帝苻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重用汉族谋士,整顿吏治,打击不法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开发水利,实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同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希望消灭东晋,重新统一中国。

公元383年8月,苻坚征调各族人民,组成87万人的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淝水一带,进攻东晋,淝水之战拉开序幕。东晋只有十多万兵力,苻坚很狂妄地说:“我的大军只要把马鞭扔进河里,就能让河断流,还灭不了晋吗”?

谢安举重若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刻。

举重若轻的意思是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驾驭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典故记载于《晋书·谢安传》。

●故事梗概

东晋闻讯,举国震惊。面对强敌,由谢安统帅,东晋派出了谢石、谢玄迎敌。

谢安建议孝武帝命他的弟弟谢石从尚书仆射转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谢琰(谢安之子)为辅国将军,统兵8万,马上北上御敌。其主力就是谢玄指挥操练的北府兵。即将出发的时候,谢玄向叔父请示军机,谢安却像平时一样轻松自如地说:“我会另行下达命令的,你先去吧。”接着便不动声色了。

谢玄虽然不敢多问,但心中确实没底,退出后又让部将张玄再次请示计策。谢安不仅没有回答,反而吩咐他俩下去准备车马,邀请一些朋友随他到山间别墅去下棋。平日下棋,谢玄总是胜叔父一筹,但这次他却因牵挂战事、忧心忡忡,总是不能取胜。对弈完毕,谢安又登山漫游,就像又回到会稽东山一样留连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府。

在荆州驻守的桓冲,也很担心朝廷的安危。他特地派了一支3000人的精锐部队前来支援京师。不料,这支部队又被谢安给遣了回去。他带信给桓冲说:“朝廷已经有妥善的安排,武器和军队都不缺少,长江中游是战略重地,派来的部队应回去加强防备。”桓冲看完信,不禁对他的参谋官摇头叹息:“谢安固然有宰相的度量,但是却不熟悉军事。如今大敌当前,他还去游山玩水,高谈阔论,只派一些没有经验的小孩子去抗敌。况且敌人来势凶猛,我们兵力又不足,天下的大局可想而知,我们要沦为外族的臣民了”。

其实,谢安采取的是内紧外松的方法,他一边安定人心,一边从容不迫地应付战局。等大家的紧张情绪趋于平静后,他才授意各路将帅,对整个战略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安排。

东晋军与前秦军隔淝水遥相对峙。秦军先锋虽然新败受挫,但兵力仍是晋军的几倍,而且主力正不断到达,形势对晋军来说依然很严峻。东晋将帅经过精密策划,想出了一条妙计。谢玄先派了一些密探混入前秦军中,又派了使臣告诉苻融说:“你们孤军深入,却在这淝水岸边扎营布寨,这虽可使我们长相对峙,但却不利于速战速决。如果你们稍微向后退一退,在岸边腾出一块空地作战场,让我们渡过淝水,与你们一决胜负,岂不是更好的策略?”

苻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答应对手的要求也未尝不可,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便可以发动铁骑冲杀,杀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下令后撤。没想到,秦军一退就乱了阵脚,密探们又夹在秦兵中大声呼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大部分士兵是被强迫征来的各族俘虏,无心与东晋作战,他们早已力竭身疲,此时更是乱作一团,不可收拾。

东晋军队借机大举进攻,于乱军中杀死前秦前锋主帅苻融,苻坚也被乱箭射中。秦军溃不成军,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遍地。不少士兵听到风声鹤唳,都认为是东晋的追兵赶到,更加慌不择路,日夜狂奔。苻坚后在慕容垂的护卫下回到了洛阳,淝水之战就这样以前秦的惨败划上了句号。

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谢安正在府中与客人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这不紧不慢,可客人早就忍不住了,问道:“前方战事怎么样啊?”“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他依旧从容安详地回答。

然而,下完棋送客人走后,谢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疾步返回自己内室的时候,竟忘了迈门槛、把拖鞋底部的木齿都撞断了。

●智慧之窗

作为最高统帅,谢安的临危不乱,稳如泰山,气定神闲令常人钦佩,自然也会起到稳定军心鼓舞将士气的精神作用。

大战中谢安的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举重若轻的处事态度确实起到了稳定军心民心的作用。

易中天说:一旦进入官场,谢安的老庄之学就化为极其高明圆滑以静制动的政治手腕,而且终其一生在“出”与“处”两方面都“极尽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