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历山大的宝马

亚历山大的宝马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名的烈马布赛法勒被牵到青年亚历山大面前时,没有一名骑手能骑上去不摔下来。然而亚历山大却去寻找“别针”,而且很快就找到了。亚历山大于是把马的鼻子转向太阳,稳住马身不动,这样他便使马安下心来,并感到疲劳。这个动作立即引起别的动作,局面顿时改观。布赛法勒是征服欧亚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心爱的坐骑。笛卡儿是二元论者,他认为人是心灵和肉体两者结合而成的混合体,心灵和肉体分别独立存在,人死后两者就完全分离。

1.亚历山大的宝马〔1〕

遇到小孩哭闹,说什么也不肯平息下来的时候,保姆往往会对这个孩子的性格、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作诸般猜测。她会追溯遗传因素,认为孩子身上已经体现了父亲的秉性,直到保姆发现这一切的真正原因是一枚别针刺痛了他,这些心理学上的探索才算告终。

有名的烈马布赛法勒被牵到青年亚历山大面前时,没有一名骑手能骑上去不摔下来。凡夫俗子见此情形会说:“这匹马野性难驯。”然而亚历山大却去寻找“别针”,而且很快就找到了。他发现布赛法勒极其害怕自己的影子。由于马一受惊,它的影子便跟着跳动,事情就益发不可收拾。亚历山大于是把马的鼻子转向太阳,稳住马身不动,这样他便使马安下心来,并感到疲劳。亚里士多德的这位高足〔2〕已经知道,在未能找到情绪〔3〕的真正原因之前,我们对情绪不能施加任何影响。

许多人振振有词地批驳过无谓的恐惧,但是心怀恐惧的人听不进道理,他只倾听自己的心跳和血液的波动。学究推论:人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遇到危险,感情冲动的人因为害怕,便推想发生了什么危险。两者都想找出合理的解释,但是都弄错了。不过学究加倍地错了,因为他既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也不理解对方的错误所在。人一害怕就会想像某种危险,以便解释这一实际存在的、明显的恐惧。最小的意外事件,即便它不带来任何危险,也会使人害怕,比如从近处传来的铃声,或者出乎意外地遇到某个人。马赛纳〔4〕被放在幽暗的楼梯角落里的一座雕像吓破了胆,不由拔腿狂奔。

一个人之所以失去耐心甚而发脾气,有时候是因为他站得太久了。你不要跟他讲道理,应该请他坐下来。塔列朗〔5〕说过,风度决定一切。其实这句话的含意比他赋予的还要丰富。为了不让人家感到不舒服,他老在寻找“别针”,而且总会找出来的。今日外交家们的衣服里都有一枚“别针”放得不是地方,欧洲局势复杂的原因正在于此。大家知道,一个小孩哭闹,别的孩子会跟着哭闹,更糟的是一旦哭闹开了头,孩子们便会一个劲儿哭闹下去。保姆自有办法对付,这是她的职业教会她的。她让孩子俯卧。这个动作立即引起别的动作,局面顿时改观。这种说服方法陈义不高,务求实效。我认为1914年的灾难的起因在于大人物统统受到惊吓。人一害怕,很容易发怒,而怒火之后紧跟着亢奋。一个正在休假的人被突然召回来不会有好心情,就像一个突然被叫醒的人没有好气一样。但是千万别说人性本恶,千万别说他们生性如此这般。应该去找“别针”!

1922年12月8日

注释

〔1〕 原题《布赛法勒》。布赛法勒(希腊文“布坎法拉斯”,意为“长着牛首”)是征服欧亚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心爱的坐骑。

〔2〕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做过亚历山大的教师

〔3〕 本书作者沿用这个古典哲学术语(Passions)泛指一切激动情绪和情感状态,如恐惧、气愤、爱、恨。该词源自希腊文Pathos,或译作“情志”,周作人曾译作“烦恼”,其意义可相互印证。作者服膺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著有《心灵的情绪》(1649),或称《情绪论》。笛卡儿是二元论者,他认为人是心灵和肉体两者结合而成的混合体,心灵和肉体分别独立存在,人死后两者就完全分离。情绪是肉体作用下心灵所处的状态。参见本书第6篇《论情绪》。

〔4〕 马赛纳(1758—1817),法国元帅,拿破仑称他是“胜利之子”。

〔5〕 塔列朗(1754—1838),法国外交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